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音》2008,(8)
本刊讯8月4日,北京奥运火炬四川乐山传递仪式在峨眉山名山亭广场启动。早就等候在广场的上千名彝、汉等民族的群众以及峨眉山的僧侣代表满怀激情,满面笑容地挥舞着在手中的国旗、彩旗、奥运会会旗,欢呼雀跃,高喊着"中国雄起"、"四川雄起""乐山雄起"、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带动城市建设中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城市开放空间。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进而全国从南到北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建设的高潮。伴随着大量的广场建设,也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有关地域特色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加之缺乏必要的设计手法致使在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正是针对目前城市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紧密结合广场的地域特色实践进行研究的,对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城市建设广场的热潮也纷纷涌现。城市创造了广场,就要维持广场的生命,使其存在得更永久,而不同类型的广场建设也能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从广场周边多样性对于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列举南京各社区广场、城市广场、综合型娱乐广场对于南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明二者共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它作为城市艺术建设的一种类型,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决定了广场的性质、规模,并且影响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规划设计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而且也是城市内在品格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活广场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与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形象广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城市广场建设的高潮。但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模式化趋势,广场和广场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缺少"文化"的广场是一个没有灵魂和内涵的广场。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发掘自己城市的独特文化,打造拥有自己风格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往往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路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广场也开始在各地城市建设中蓬勃兴起。城市广场的设计在功能使用和景观观赏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向多职能、多单元、多级别、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樊飞 《美与时代》2014,(9):14-15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城市广场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组织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灯光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节点,面向城市的全体开放。因此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城市广场能够让个人抛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融入到集体中来,强化了个人的存在感也增强了集体情感的认同性。中国城市广场从无到有是市民社会崛起的一种表现,因此城市广场的建设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也传承者城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市场广场的建设,市场广场的积极作用也不断凸显。市政广场的建设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而且对于展示城市文化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伴随市政广场建设的不断增多,给予社会发展的思考还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相应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立足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建筑综合体逐渐形成城市CBD或城市副中心,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建筑综合体空间、功能以及交通设计问题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文章将结合万达广场的建设,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现状出发,对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系统进行了思考,并调研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存在的问题。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建构满足居民休闲需要的游憩系统,在充分利用石家庄市现有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的前提下,提出了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城市中心游憩景观体系的构建思想,并对城市户外游憩景观系统构建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进而达到户外游憩景观效用的最大化及时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  相似文献   

12.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伴随着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如何建造好城市广场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营造城市广场景观的目的和意义,接着阐述了城市广场的类型和景观营造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市广场设计的一些趋势,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了中国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广场的建设,当代人推崇"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城市广场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文章阐述了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总结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人们在城市广场空间中的情感需求和活动需求,探寻如何更好地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广场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广场形象的作用日益明显,城市广场代表着城市的文明与现代化程度,是一个城市的微观缩影。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城市广场形象中的视觉导视系统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城市广场导视系统的设计需要人性化和简洁化的同时需要与市民或游客产生情感交流,这是视觉导视系统发展的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和调查,提出了城市广场导视系统增强体验与互动的设计理念,让人们在广场之中通过导视系统不仅能够辨识方向,还能够从心理、视觉、触觉等方面与城市产生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6.
广场的水景设计是城市景观环境质量的体现,是一个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它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地域风貌,是城市广场景观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传统社会所遗存的守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时代风尚。如果城市广场的水景以一种符号现象融入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必定能很直观、生动地表现城市景观的意蕴。因为符号是最可被识别的,将符号学原理应用于城市广场水景的设计中对加强城市空间感染力、升华广场精神十分有益。因此,符号学原理在城市水景设计中的应用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和人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可以展现一个城市市民的整治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通过实地探究,对咸阳统一广场的细部装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广场的功能。从咸阳统一广场中秦文化元素的运用、空间营造、种植设计、雕塑和灯光设计等方面了解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分析广场景观设计与秦文化的联系,对广场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景观关系着城市环境和市容,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一方面,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及各功能区的连接枢纽,影响着城市经济和发展,反映着一个城市文化、政治、经济,在城市构成关键要素中道路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影响着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发达国家十分注重道路景观设计,例如日本、英国,在这方面研究都已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道路景观设计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刘颖 《美与时代》2021,(2):36-37
城市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其研究也更趋深入,有助于实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统筹应用,助力现代城市的创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功能也更为强大,因此,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成为热门话题。文章主要对城市常规设计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对比,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市中区嘉定坊的景观营造,突出了各类景观植物的造景不同作用,综合考虑了空间的功能性、地形的特殊性等特征,通过合理的选用和配置,成功塑造了适宜游憩的各类景观空间,为市民创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城市"后花园",更在类似的滨江游憩场所建设中树立了一个可供广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