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鸿飞 《美与时代》2007,(9):127-128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的美术教育的状况如何?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研究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乡村美术教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促进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策略;需要系统整合美术课程资源,探寻师生美术"教"与"学"的理念方式,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这些方面来缩减城乡美术教育差距,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以动态的教学观贯穿美术通识教育,加强美术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链接,促进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特别是高等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现状存在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明显脱节的现象,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之间缺少沟通,最显著的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不匹配。其次,各地区文化、经济的差异导致了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良莠不齐,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再次,生源质量的高低也是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已经落伍,为了适应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论述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最后论述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目的就是大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向更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师生的校园暴力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自编问卷对2386名中小学生和50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学生的内隐观存在性别、城乡和年级差异,教师的内隐观基本不受性别、城乡、年级和学历影响。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6.
在逐步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样号召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组成部分。而版画是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较为容易开设和趣味性较强的课程。但就如今看来形势并不容乐观,学校不安排美术课,尤其中西部偏远地区更严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形成地区差异。通过版画研究来制定一系列在美术教育中的内容,使之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展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重本专业学科知识、轻教师教育类课程、通识类课程设置内容不均衡以及课程设置内容与中小学联系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8.
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互脱节,既是一个教育常态,又使高师和中小学陷入困境。鉴于此,分析其原因,并思考如何加强两者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显得极为必要。高师美术教育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母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高师却在师资培养方面显得滞后,而端正观念、措施得力、职后培训是改变这一状况的良方,也是激活高师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出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维度,编制了初测问卷,对初测问卷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六个维度6、1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是:挫折应对问题、职业倦怠、人格障碍、躯体症状、社会适应问题和人生态度问题。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这六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础美术教育新课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规范,其中"设计应用"这一领域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对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必须展开更全面的美术知识教学,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展开对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交际范围窄等,是影响教师是否喜欢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并不是很理想,且城乡中小学教师存在差距。建议从社会、学校管理、教师三个层面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以缩小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差距、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医学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文章分析了美术教育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和美育培养在医学院校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美育与医学教育相融合、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三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是通过挖掘美术教育课程中隐含的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内容,促进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对高校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查摆了当前美术教育存的在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4.
科技、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小学课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以美术课程为主线,引出其他学科和美术的关系,从而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关注偏远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美术修养,是深入贯彻"振兴乡村,精淮扶贫"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张文新 《心理科学》1997,20(6):504-508
对991名城乡在校初中生施以Coopersmith自尊问卷(25条目版)测验。对问卷的测量学分析发现:该自尊问卷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与有关测量工具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合乎逻辑;对被试自尊特点的分析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开始自尊极显著地降低;初中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被试的自尊在总体上高于农村被试,但城乡因素与被试的性别有交互作用;独生子女的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但这一差异仅存在于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以鼓励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学科的教育为目标,启动我国大学生教育的新里程。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既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更是培养大学生美术艺术修养、了解丰富精彩的美术文化和美术知识、提高审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意义并指出大学公共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突破"小众"惠及大学生的公共美术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实现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突破"小众"惠及全体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中,无论是中小学美术课还是一些高等院校的美术课,基本上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这种教育模式其实与我国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存在很大的偏差。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不是单一性的绘画技能训练,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自我发展能力等非技能性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阐述一下美术教育的非技能性目的:一、美术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门类,其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  相似文献   

18.
虽然儿童画中的性别差异普遍存在,但与年龄差异、城乡差异,相比性别差异的研究还呈现出粗砺的研究状态。笔者认为,无论是关联儿童画作品内容的题材选择或中心意象的形成,还是关联作品形式的色彩运用或构成方式,甚至关联培养审美力的核心要素——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实,无论是美术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还是教育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性别差异的研究都具有极强地现实意义,它也将在忽视"因性施教"的教育现状中,在后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于DBAE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即盛行于欧美国家的美术教育理论。它开拓性地把美学纳入了美国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否定了先前在美国艺术教育领域普遍应用的"儿童中心论",并提出该理论所涵概的四门学科(美学、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批评)是发展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人文学科。当前影响了世界各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对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自编问卷对177名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2)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职称差异;(3)中学与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4)不同职业动机、工资满意度的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