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阶段,当代中国油画与西方传统油画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当代意象油画是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繁荣在我国艺术市场之中。尤其是在新一代油画艺术作品中,意象油画将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与西方油画绘画技巧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当代意象油画更具有中国传统意象美。随着艺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象油画不再是描摹客观物象的静态油画作品,而是能够展现画家内心情感的动态画作。从意象油画中,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画作的“生命”。因此,针对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展开研究,阐述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化,并简单概述意象油画创作的重点,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因此,它既不是"纯形式",也不是再现性的绘画或装饰性的图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书法与绘画虽有相似的一面,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古人所谓"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实际上并不是指书与画在形体、结构、笔画和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书与画的"同",从根本上讲,是"同"在对生命意趣的表现上面.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更应该说是一种动态的美、内容的美、意蕴的美或表现的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文笔的温婉与简练,温柔敦厚、含蓄而有余韵,诗人能用简洁的语言把内心的丰富情感加以表达。其中的意象又是古典诗歌中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4.
袁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0-140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8号。自《雨巷》这首诗歌一问世,就在读者中广为传颂,对《雨巷》的解读也是颇为丰富。这首诗歌蕴涵丰富,因此也有了读者在表现主题、独特意象、以及由诗歌反映作者心境等角度方面的解读。笔者重点在主题、意象以及其他诗歌与《雨巷》的对比解读这三个角度对解读《雨巷》的文章进行分析,对于《雨巷》的另类解读也作以陈述。  相似文献   

5.
抽象与具象——中西原始社会图案造型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西方的理性则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理想,因而追求合逻辑的真理之美。中国的意境之美与西方的摹仿、求真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不是注重写实的逼真性,是强调一种主观的意象特征,并进而获得自我娱情的精神感悟.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是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把绘画当成一种表达创造者情感的活动,是表现画家心中的感受之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雕塑与其传统文化一样以一种别具特色的方式延续流淌着。中国的早期雕塑艺术史中不像西方那样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的雕塑家。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映照之下,中国的早期雕塑发展却有着极其明显的艺术风格,其中包括“古拙”的艺术精神、别具“趣味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与绘画相融合的“线”条的灵动性以及“虚化”的艺术处理效果,等等。正是这些别具特色的传统意象雕塑表现元素使中国古代艺术才能与西方艺术相媲美,以至于使得当今国际的许多学者及艺术工作者不得不感叹于古代中国意象雕塑的古朴、灵性、庸智与大气之美。  相似文献   

9.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10.
意象油画将中国画中的诗化语言作为一种标准,有效打破了西方焦点透视、时空的束缚,意象造型、创作方法等都是意象创造的重要要素,所创作的是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在油画风景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如何借助油画材料,结合中国哲学的智慧,拓展油画风景艺术的发展空间。因此,文章客观分析了意象油画风景产生的背景,详细探讨意象油画风景中的情感寄托,多角度分析了意象油画风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技法,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古人归结的音韵系统十三辙之中,每一种辙与某种特定的情感似乎有着内在的关联。关注这种研究,对于探讨传统诗词中不同声韵与其相应的抒情内容的关系,有着特定的价值。这是前人未曾注意的。诗歌只有表现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才会具有真的品格,进而造就美;诗歌要想动人,诗人先须动情;诗人应当注重诗歌情感的运载和发散,以提高诗歌抒情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不仅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还对文学创作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中和美、包容美、平衡美、和谐美。中庸思想以其包容性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深刻与丰富。因此,中庸美学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运动时期,西方的水彩画艺术传入中国,经历近200年的发展,中国水彩风景画艺术已经逐渐成熟。中国艺术家将西方的水彩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风景画意象性表现。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画的意象性表现,并对未来中国水彩风景画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鲍丽杰 《美与时代》2007,(12):72-74
人体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按照生命延续的内在需要和美的规律创造的.正如罗丹所说"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人体艺术表现了人对自身的审美观照,是人体美的再现与升华.  相似文献   

15.
如今,架上绘画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两个特征性的转变:一是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或意象;二是由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其中,图像交叠是当下架上绘画中颇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以尼奥·劳赫和大卫·萨利两位当代西方画家的作品为范例阐述这一转变,归纳绘画表现形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对飞天艺术的现代研究中,自贡青年画家曾浩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他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原本古今难容的元素竟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再现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古韵中渗透出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展现古典与摩登、矜持与时尚、典雅与腾飞的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17.
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西方绘画形成了更加理性化的写实风格,它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绝对再现。而中国绘画却与之截然相反,强调诗书画相结合的浪漫主义表现,注重绘画创作主体精神生活的写照,现实同心灵的结合。水彩画自清末传入中国后,由于其在材质与审美等方面与中国传统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快就受到了国人的喜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彩画面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苏曼殊诗歌在语言、意象、意境、风格等艺术方面的创新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因此凸现出了苏曼殊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中国画中,线是主观的、意象的,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元素,是画家最直接和最丰富的主观创造性表达。中国画艺术排除模仿再现,强调线的主观表现性,同时,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条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用来表现中国画线条的韵律和画面装饰的形式美。有着独特形式特征的中国画线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创造中国画线元素表现形式,使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风景艺术在造型原则、色彩构成、透视及虚实关系处理上,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究根溯源,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中国山水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不在于逼真地再现自然;西方油画风景艺术则是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景为目的,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渊源带给了我们不同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