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1名五六年级的阅读障碍儿童和41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语言认知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与阅读成绩之问的关系.结果发现,障碍儿童在所有的语言认知测验中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较高比率的儿童存在能力缺陷.而在非语言特异性的一般认知能力测验中,未发现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的证据,这意味着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缺陷主要集中在语言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对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进行研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方言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很少。汉语是一种具有众多方言的独特语言,许多方言和标准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具有方言和普通话早期经验的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是否存在优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从心理语言学层面上,母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能力或普遍语法能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二是从语言学层面上来讲,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干扰作用。那么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比单一普通话儿童是否存在优势呢?本研究将进行调查。实验选取72名4岁、5岁和6岁学前儿童为被试,每个年龄组各24人,其中沪语儿童和单一普通话儿童各12名。采用听觉呈现方法对所选被试进行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测试,包括声调意识、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三部分,并收集儿童的口语资料。结果表明: 虽然沪语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主效应不显著,但沪语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和声调意识成绩均比单一普通话儿童高;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优势不受年龄的影响。本研究启示是,上海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语(普通话)之外应鼓励使用沪语。  相似文献   

3.
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已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综述了以非人灵长类动物、正常儿童和特殊人群为对象进行的有关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研究,从比较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一定的语言能力水平也许是通过心理理论测试的前提条件,但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表现为复杂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儿童39名,正常儿童40名,采用两项选择任务,考察在无反馈和有反馈的情况下,ADHD儿童的错误监控能力是否存在缺损。结果发现,(1)无论是否提供反馈,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错误察觉能力正常,但是错误更正能力落后,这可能是由于ADHD儿童动作调节控制能力落后导致的;(2)反馈提高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加工速度,但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警醒水平,导致错误监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运用三项测试,考查了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和规律与正常儿童相似,并没有脱离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模式,但他们语言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即使匹配了智龄,也远不如正常儿童,而且弱智儿童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特点,与正常儿童有“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验证汉语阅读过程也包含单词识别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而从理论上为采用"成分模型"实施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针对儿童阅读成分缺陷采取干预补救策略提供指导性信息;文章采用测验法对小学3、4、5年级儿童实施五项语言技能测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过程也包含单词识别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单词识别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学术功绩是:推动了当时的语言学从比较语言学向历史语言学的发展,从而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自律的学科领域。人们常说,现在是语言学的时代。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现代的种种课题,是紧紧围绕、语言学边缘来展开的。这种局面的形成,最根本的还是由语言学科本身的状况所决定的。这种种课题往往是通过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诸领域来发挥语言学为它们提供各种模型的作用。对语言学寄予的这种希望,是根据于索绪尔语言学确立的方法论。众多的学者,由此看到了构造主义的产生。我们认为,无论是勒威斯特罗斯的构  相似文献   

8.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70-1281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智商正常儿童和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儿童的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结果是:智力缺陷儿童的CNV幅度明显下降甚至缺失。智力较高儿童CNV较大,CNV的晚成分与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密切相关,智商和言语智商越高,晚成分幅度越大。似乎晚成分更能反映人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早成分则与语言、操作以及全量表智商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病案语言一直是医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医学语言的语用规律为理论依据,对103份抽样病案中的语言材料,从语体、语用、语义、语法、文字五个方面切入观察,指出这些语料中的语言失误表现,并重点分析了在语用、语义、文字三方面产生失误的原因,从语言学视角为医院病案管理科学化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解算术应用题的表征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个别交谈的方法及两种心理语言学研究技术,调查了学前儿童对简单算术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通过错误类型分析,证明解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恰当的初始问题表征。儿童对应用题的认识,数量关系知识,以及语言理解能力都在表征构建中起作用。同时,这些知识或能力的发展程度可能促使儿童采取迥然不同的语义加工方式,因此,在语义结构相同的题上也可能产生明显的难度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刘星辰 《心理科学》2017,40(4):1005-1010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社交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的自闭症脑成像研究多集中在年龄较大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静息态或简单的任务态下的脑激活模式或功能连接状态。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却较少有研究触及。近年来,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真实的交流和互动中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杭州大学心理系所编的《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测试了小学一、三、五年级中的学习不良生(简称差生)和正常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推理能力,并对差生和正常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作了比较,以资鉴别差生及了解造成差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提供某些实验依据。在本研究的取样范围内,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小学儿童中正常生和差生的认知能力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的,但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2.在量表成绩上,相同年级的差生与正常生相比,在某些认知能力上显著地落后,且在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进程上也各有其特点。3.在认知能力质的特点上,差生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级的正常生,但就总的发展趋势而言,差生与正常生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 选取阅读障碍儿童及与其年龄相同、阅读能力水平相同的儿童为被试, 要求他们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结果发现, 在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时, 阅读障碍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 单次注视时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头;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我们认为, 中国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16.
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中, 越来越多的儿童接受音乐训练, 试图通过音乐训练提高认知能力。针对认知活动中的语言能力、空间能力以及数学能力, 探究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试图为音乐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较为复杂, 但是, 音乐训练与个体的语言知觉和产生能力以及空间视觉化能力都存在正相关,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这些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语言获得有普遍性,但也存在某些差异。经分析,影响和决定儿童语言获得普遍性和差异的是同样的四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语言本身有普遍性,但不同语言也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因素是人脑和言语器官有普遍性,但发育水平有差异;第三个因素,儿童的认知发展有普遍性,但存在的某些差异能促进或限制语言获得;第四个因素是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际、成人的语言教援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以及儿童本身的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总之,儿童的语言获得是在人脑和语言器官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在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的交际过程中,经过成人的言语教授(示范、强化、扩展和激励)和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并经概括而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人脑和语言器官、认知发展的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成人言语教授和儿童模仿学习的作用,以及儿童本身在语言获得过程中表现在选择和概括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泳海  金莉 《心理学探新》2006,26(3):74-78,92
该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的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包括计数、数守恒、时空概念、逻辑、计算和操作等方面。被试为城市幼儿园34名MD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约6.0岁。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在逻辑、计算和空间保持上有缺陷,与Johnson、Ginsburg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在计数能力上,MD儿童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不明显;在数守恒能力上,MD儿童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空间保持缺陷表现突出,表现为书写数字时的镜像反应、图形的错误表征等。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中普通语言学课程的开设为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广大学习者垫定了语言学基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学上的知识空白。作为研究语言的基础课程,普通语言学对各门语言均有适用性,其中很多理论都会给予语言学习者颇多启发,本文将主要围绕两点:符号的任意性和语言的纵横特征,来谈谈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 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 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 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 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 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 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 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 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 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