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共有8940116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累丰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岁月里,苗族为中华文化大厦建设付出辛勤汗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将自身携带的苗族文化与楚文化、中原华夏文化碰撞,激射出灿烂火花——《离骚》一曲,震荡寰宇。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之一。苗绣作为我国古老的绣法,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发展,苗族刺绣也逐渐形成了装饰艺术。以前多用于服饰的延伸,如背扇、挂包等,如今苗族刺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亦有广泛应用,如壁挂、床上用品、桌旗、盘垫、坐垫、地毯等。  相似文献   

3.
苗族与芦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笙是苗族喜爱气鸣乐器,苗语称“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浓郁的民族风情,总是离不开它,而且为先导。在欢度每个佳节时,人们就吹笙跳舞来欢庆,男吹女跳。用吹笙跳舞来欢度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做法,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湘西苗族的服饰图案不仅已经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起来。在详细苗族服饰设计中,其刺绣图案是最著名的,其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融合了苗族所特有的艺术,在服装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苗族民间信仰历史悠久,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特征明显。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杀猪相关法事是东部方言区苗族举办的最普遍的家庭祭祖仪式。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认为,杀猪仪式分为请神、酬神、送神三个阶段;整个仪式过程体现出苗族祭司巴岱雄的"中心"地位以及东部方言区苗族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同时也反映出苗族成员追求社区和谐的心理素质。对东部方言区苗族杀猪还愿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苗族传统社会及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段磊 《美与时代》2014,(1):32-32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字”。这正是对苗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定位。正因为文字的缺席,苗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需求催生了其发达的服饰文化。其中,银饰更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方针不断改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得到广大美术家的重视,苗族题材也开始逐渐受到画家的关注。以苗族题材为创作方向的油画作品逐渐走向全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及作品,贵州美术家为其突出代表。他们大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切实体会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与情感,创作多样化。文章针对贵州苗族题材油画创作,分析苗族题材在油画创作中产生的原因、贵州苗族题材油画的创作现状及特点、现当代苗族题材油画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旨在促进苗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创新和发展,展现民族的个性,使中国少数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使我们在未来的油画创作中能够创作出更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勇 《天风》1995,(10):25-27
操滇东北次方言的大花苗族(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祖国大西南的贵州山区。该民族接受基督教将近百年的历史了。在1981年9月贵州省基督教第三届代表会议上,少数民族代表就占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而在少数民族中大花苗族就占百分之八十。他们分别来自贵州省的威宁、赫章、六盘水、织金、普定、紫云和镇宁等七个边远山区的县市。其中除威宁有极少数仍保持其原始的民族古俗而外,其余各县市大花苗族均信仰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1985年,遵循社会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我省内外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积极开展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比前几年更为广泛,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现按民族分述于后。一、苗族哲学社会思想研究在我省少数民族哲学社会史研究中,对于苗族哲学社会思想的研究最为活跃,研究的对象涉及苗族的宇宙起源说、人类起源说、原始宗教、习惯法、神话、伦理思想、生育观等等。雷安平的《古代苗族哲学思想再探讨》(载《民族思想研究集》)阐述了《苗族古歌》中所反映的苗族先民关于世果  相似文献   

10.
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生计与健康状况,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对全市苗族生计与健康状况作了初步调查,并对改变苗族生计与健康状况提出粗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深入挖掘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宝藏,对于传承、弘扬苗族文化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用动画来传播苗族民间传说故事,能够推动其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都柳江畔,月亮山下,人们传颂着一位为苗村侗寨村民治病的草医。他,就是把爱心洒遍湘桂黔,今年78岁的中共党员,从江县民族中学苗族退休教师张应松。  相似文献   

13.
排烧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37户1500余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以上,是一个以苗族人口聚居为主体的民族村寨,是这一带最大的苗寨,号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最大的村寨,至今仍然保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村境内沟溪纵横,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中国西南苗族部分民众皈依基督教,成为西南边疆民族基督教传播的开始。随之彝、傈僳等民族也兴起了群众信教。基督教差会中国内地会是少数民族传教的前锋和先导,内地会的“苗家自传”模式成为苗族基督教的重要特色。本文对不同区域、不同支系的苗族基督教作整体考察,较全面地还原苗族基督教发生时段的历史面貌,探求苗族信教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5,(2):161-166
吕洞山苗族山神祭坛作为吕洞山苗族重要的"非正式神圣场所"具有特殊的形塑功能:以它为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地理文化地图或文化景观;而其在空间位置布局上的变化,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时期特定区域里少数民族信仰兴衰的过程,而且对少数民族信仰的发展、民族融合乃至人文景观分布都可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民族宗教》2009,(2):I0002-I0003
2008年2月15日,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苗族同胞,身着浓艳的民族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小山坡上,自发参加本民族一年一度的特色节日——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服装多姿多彩,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是全国苗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这里的苗族村寨依山而建,有很强的形式感和地域性特征。苗族村寨有自己固定的建筑样式和建造模式,虽然村寨规模大小不一,却都有一定的建造规律可循,不管是村寨建筑的样式造型、色彩,还是村寨的传统民族文化节日,都有强烈的绘画形式美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18.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变化万千,纹样图案丰富,是当代珍贵的艺术瑰宝。苗族银饰既传承了苗族文化,又在历史演化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现象,它根植于苗族文化土壤中,具有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传统工艺三大核心元素。对其核心元素再设计的应用应在学习苗族银饰工匠独特的装饰和加工手法前提下,传承苗族传统优质文化基因,保留古老的民族特色,使其核心元素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和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综合应用于现代艺术领域,为现代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存在被称之为"苗老司"的"巴岱雄"和"客老师"的"巴岱扎"两类民间仪式专家,他们分别代表苗族和汉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巴岱信仰不仅在信仰空间上实现了互嵌,还在仪式实践中出现了仪式功能、仪式环节、仪式结构等不同的互嵌类型。这些现象表明汉文化进入了苗族"权力的文化网络"。巴岱信仰互嵌是民族互嵌的历史缩影,民族嵌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张力可以通过巴岱的逆转仪式及其他交融方式来释放。交融是一种过渡状态,它不仅能够释放嵌入的张力,还能为互嵌赢得时间和空间,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实现新的社会凝聚和团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对保存和整理化典籍都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献。作为凝集中华民族传统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古籍献,闪烁着各民族的睿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