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远在人类提出哲学问题并试作解答以前,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在语言中初步反映出来了。大概最早只是描述,后来才形成抽象概念。如果把词作为传达这种认识信息的基本符号单位,那么,表述存在的动词(“述词”,梵语khyta)是值得注意的。这是人类对外界的哲学认识的基本的和概括的反映。在哲学思想发展起来以后,这类词也还与哲学思  相似文献   

2.
印度民族是一个非常富于表演艺术能力的民族。自古以来其歌舞和戏剧艺术就极为发达,至今不辍。公元1-5世纪,梵语戏剧即兴盛于印度。并随着当时正向东方强劲传播的佛教文化的一路东来,给中国文化也注入了新的发展成分和发展契机。在与东土的实用艺术杂糅与融合之后,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唐代寺院里的俗讲。俗讲直接哺育了后来的中国戏曲,给其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统治者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设立了译经院。为了维持译经事业的进行,国家开始了专门培养梵语翻译人才的伟大创举,先后两次各招学僧50人进行培养。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悉昙章、声明及梵经义理等。维持了近百年的译经院为宋代的佛教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惟净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而成为一代译主,其他人中有的在译经中担任重要职位,有的则为西去求法作出了贡献。宋代这一专门培养译经人才的活动,开创了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玄奘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翻译家,他将转梵为汉的佛典翻译事业推进到全新的高度,开启了佛经翻译的新纪元。本文以玄奘所译佛典及著述中对梵语声明学的译介与弘扬为研究对象,探求他在会通华梵语言文化传统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形神观的诞生.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以形写神"理论的运用使人物画最终走向形与神的辩证统一."形"是可见的、表象的,是物象外在的面貌;"神"是不可视的、本质的,是事物的精神内涵.形是神存在的依托,如张彦远说到:"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如果没有"形似"为依托,那就更不用谈什么"全其骨气"了,即无形则无神.神是形的灵魂,潘天寿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一书写到:"然有形无神,系死形相,所谓‘如尸似塑’者是也.未能成画."  相似文献   

6.
伊字三点∴本为梵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扩展、丰富了其自身的内涵。伊字三点在中国佛教界的流转中,先入天台宗、后入禅宗、华严,三宗对其唯我所取,各有发明,都利用伊字三点来阐扬本宗妙义,与自己学派的宗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和会中,伊字三点∴产生了圆满、融通、不可言说等全新的意义。宋代以后,伊字三点又被儒学所吸收,发展为解释宇宙本体的方法论,并成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茶神陆羽是著名的道教行业神,民间信仰中把他尊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在传统绘画艺术中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且题材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的茶文化,其中以陆羽形象为主的作品,有元代赵元的<陆羽烹茶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唐寅的<事茗图>,陈洪绶的<烹茶图>以及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山本梅逸所绘的<陆羽像>等.  相似文献   

8.
郑秀燕  董元静 《天风》2007,(17):8-9
郑姊妹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的临到如此突然,如此惨痛……仿佛,琴音又袅袅,凝重而低沉,将时针拨回到9年前的夏天——1998年6月15日早晨,郑秀燕姊妹双手托住她两岁多的儿子陈德政,乘着车急速赶往市医院。由于严重烫伤,孩子的背部和双大腿没有一处好肉。仅脸部、前胸、右手和  相似文献   

9.
梵语"阿剎罗"(aka■ra)一词在印度古代文化背景中具有哲学、语言学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哲学层面言之,ak■ara一词具有不灭、不朽之义,因而用来指称常住不灭的终极存在;就语言学层面而言,其义项为不可分析、不可拆分之义,通常指音节、字母,即梵语言文字最根本的拼读、书写单位。在汉译佛典中,"阿剎罗"通常被译作声字、字、字本、字母,以陀罗尼、真言、明、咒、秘密语等形式,在以《般若经》为代表的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广泛应用。在早期般若经典中,声字是以陀罗尼的形式出现的。六、七世纪以后,随着秘密佛教的兴起,梵语声字在新出现的般若类经典中应用的更为普遍,其形态也更为多样,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从梵语声字的前后变化中,可以看出它在般若经典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其功能与属性也经历了一个由方法到本体,即由方便到究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读经:约翰一书3章14节,23节;罗马书13章8节;约翰福音34至35节。 彼此相爱是主耶稣的命令。既然是命令,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而是不能不行的。我们晓得,“命令”这个词通常作为一种军事用语,服从命令是所有做军人的天职,听从就活,不听从就要受军法惩处。关于神的命令,圣经说:“神的命令就  相似文献   

11.
荆棘百合 《天风》2006,(20):28-29
常常听说“我受圣灵感动……”常看见一些人很容易热血沸腾,要行善、要祈祷、要读经、要唱诗、要服侍神。只是他们一阵热气之后,爱主之心就烟消云散了,热心时,他们说是受圣灵感动,但灰心时,他们是否认为圣灵不再感动,圣灵离开了他们呢?圣经中不缺少受圣灵感动的例子,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圣经中更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有计划、有组织、会管理的神。我们对神的工作方式、意图若缺乏了解,我们就不能按他的心意去行,去规范我们服侍神的心态、动机、目的以及明白最后要承受的结局。从神带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这一特大历史事件,我们了解到神的心意。首先,创世记16章13至14节神在亚伯拉罕在世时就预备了亚伯拉罕之后裔寄居别人之地400年后要领他们出来。  相似文献   

12.
檀丁的长篇梵语小说《十王子传》中透露了不少密教信息。从中可以感知,公元7世纪后半叶的印度佛教已经比玄奘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衰落,而密教修行却在民间迅速发展。悉陀、苦行者等是主要的密教修行者。念诵咒语、运用手印、实行火祭等是其主要修法,获得法术是其主要目的。当时的密教修行已经与湿婆崇拜相结合,也与性力崇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
蒋燕玲  杨红升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42-2152
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着语言偏见, 表现为人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度较高的词语对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进行描述, 而对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则使用抽象度较低的词语进行描述。社会认同需要和认知预期倾向是它产生的两大心理机制, 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交情境、群体和个体等方面, 同时它会对群体刻板印象及语言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语言偏见的其他表现形式、研究方法及本土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立道 《佛教文化》2009,(4):105-112
一、哈努曼的诞生 有一次湿婆和吉祥天女在喜玛拉雅山的林中游戏,他们都决定化身为猴子。忘情娱乐当中,湿婆的种子令吉祥天怀了孕。既然此时他们都是猴子的形状,他们的孩子当然也就只能是猴子的模样。湿婆并不想违背天然的法则,所以便命令名叫伐由的风神将他的种子从吉祥天的身体内取出来,将种子下到一个叫做安旃娜(Anjana)的母猴子的体内,因为后者正在向湿婆大神祈祷,想生一个男孩。  相似文献   

15.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利25:35—37)(请注意”渐渐贫穷”四字,这是提醒选民不要等到弟兄陷于一无所有的境  相似文献   

16.
雪峰 《天风》2023,(2):36-37
<正>道成肉身的耶稣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互不混淆、互不割裂、互不分开,这是基督教教义的奥秘、基督教神学的精髓。然而,历史上的基督教会却一直很难将“神人二性”的教义理解得“合乎中道”。纵观教会历史,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关于基督论的异端,这些异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耶稣的神子身份和人子身份的理解犯了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并被誉称为发明大王。他曾发明电灯,留声机,自动收报机等无数项,其中获有专利权的就有1328项,未申请专利的还有2000多项,他是对近代科学进步最有贡献的人。他一生致力研究,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他经常工作的时间是每天20小时。他如此劳苦,不但不感疲乏,而且精神越来越好,思想集中,数千年如一日。更值得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调查西南濒危文字时在川西南木里、九龙、冕宁交界处发现纳木依人残存的两幅神路图,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多次见过的神路图。画卷中几乎没有鬼神,没有天界、人间、地狱三界。只有实实在在的一路奔波,跋山涉水的艰辛,朴素的生活场景,这是祖先纪实迁徙路线图。它们揭示了早期的原始宗教是朴素的、现实的、温馨的,带给人们的是民族学、人类学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郭文文 《天风》2007,(12):44
不晓得在生活中,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神真是大有能力的神,他在我生命中行了许多奇妙的事,我真是看见了神啊!”也许这样的话语是你经常听得到的。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不晓得你是否也听到过呢?那就是:“哎呀!我真是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我们相信的是同一位神,为什么别人一生都在经历神,而我却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20.
神的荣光     
利未 《天风》2018,(2):25-25
诸天穹苍述说神的荣耀 神功妙笔奇妙创造 大爱无言却天地昭昭 人心明明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