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日趋成熟,不仅使患者延长了生命,更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阴茎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学发展的结晶,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阴茎缺失的患者带来了新生,对患者心理、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影响.但目前异体阴茎移植刚刚起步,技术尚不成熟,且阴茎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很多,我们试图从受者、供者、医生和法律等方面讨论阴茎移植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希望阴茎移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脐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发展。脐血干细胞移植在伦理学上具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伦理学上的可接受性并不等于伦理问题的消失。在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原则,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现代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发展.脐血干细胞移植在伦理学上具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于细胞移植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伦理学上的可接受性并不等于伦理问题的消失.在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原则,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时代临床,提出医疗要回归“初心”,“初心”就是“人命贵”,这是医学伦理起点,也是医学的最高宗旨;而要贯彻“初心”,又应讲究医疗科技和医学人文及伦理之间形成合力。分析认为:现时代医学伦理可能以“生态伦理”更为合适;应区分重大疫情、急性抢救、慢性病纠治等不同情况,考虑“合力”所涉及的不同方面之轻重缓急;并针对生命伦理的有利原则,指出“有利”只是动机及出发点,还需深入思考,确立动机的基线和起点;就基线而言,要搞清楚是本然“有利”,还是科学“有利”,并做出一定区分;应在科学“有利”和本然“有利”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平衡。

  相似文献   

5.
QALYs是一种重要的评价生命质量的方法,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它超越了生命神圣论和生命质量论的理论缺陷,是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的具体化.但是,QALYs也面临诸多道德难题,其生命质量数量化的合道德性一直遭到质疑,它也难以化解有利原则与尊重自主原则、公正原则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脐血移植及其伦理问题山东医科大学博士生(250012)庄虔立一、脐血移植的历史和现状以骨髓移植为代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许多难治性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地中海贫血等)、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严重放射病的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器官移植手术在临床首次展开,于70年代末,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器官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而胰肾联合移植仅次于肾、肝、心移植之后居第四位[1].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神经系统一种致死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脐血干细胞移植为其生存带来了希望。详细论述了脐血、干细胞与伦理学,肌萎缩侧索硬化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中体现生命伦理学的核心精神。面对脆弱的生命,医务人员、伦理学者和管理部门应该如何为此类疾病患者生命和健康作出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伦理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并讨论准生命的基本概念及其正常演进和异常演进;分析生命和准生命的本质区别;认为准生命理论完整地描述了生命的客现过程,提示认识生命问题要分清生命和准生命的界限、分清生命和生命现象的差异、分清正常演进的准生命和异常演进的准生命的区别;说明准生命理论为解决诸如脑死亡、“植物状态”和重残儿的处置、生育控制、干细胞研究、安乐死的实施和克隆人的伦理问题提供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全球首位“代孕爸爸”托马斯·比提的高调出现,带来了一场激烈的关于生命伦理与法律的大讨论。变性人的婚姻、生育及代孕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变性手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以及代孕技术这些新兴生命技术进行再思考。我们不仅要肯定新兴生命技术的合理性,也要防止其所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合理利用新兴生命技术,客观地分析该事件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道德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移植和其它器官移植一起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渴望生命再生的梦想,并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器官移植也面对许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难题。供体,特别是活体器官的摘取,受体的选择等,都受到社会道德观的制约。从伦理道德角度来分析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受体的利益、人体科研的道德规范以及相关制度的伦理学要求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肝移植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器官移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世界器官移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要完全与国际接轨,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器官移植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了器官移植中尚待解决的伦理问题,从社会、伦理、经济、文化、心理、医疗等问题探讨了器官移植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化"人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其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有许多建树,但也有其致命性的缺陷,这就是否定医学道德的客观绝对性和普遍性医学伦理准则。在引进、介绍了这种学说之后,需要下功夫同它进行对话,即以医德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对这种学说进行追问,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顺利全面地推进我国当代的医学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应当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首要原则。欲望是无穷的,利益是有限的。任何利益都有自己的边界和限度。我们必须设置利益的道德界限,以回答当前医学伦理学面临的种种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德性伦理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便是将成就德性与明其规范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德性伦理资源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还是原始儒家的德性传统,都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智性资源。  相似文献   

18.
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利益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应当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首要原则。欲望是无穷的,利益是有限的。任何利益都有自己的边界和限度。我们必须设置利益的道德界限,以回答当前医学伦理学面临的种种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The Stoic rejection of the passion of grief strikes many ethicists writing on dying as inhuman, selfish, or lacking appreciation for the world. This essay argues that Stoics rejected grief and the fear of death because these passions alienated one from the present through sorrow or anxiety for the future, disrupting one's ability to fulfill obligations of care for others and to feel gratitude for the gift of loved ones. Early Christian writers on death, such as Ambrose, maintained much of the substance of Stoic doctrine but transformed it through their belief in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valuation of the future. While these writers rejected grief as an affective response to death, they affirmed longing for lost loved ones. These authors provide an example of how contemporary religious ethicists can use Stoic insights for recovering the tradition of the art of d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