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我所最早成立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范围涵盖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并兼及国外佛教以及与佛教有关的其他宗教。在46年的历史中,不少蜚声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曾在佛教研究室工作过,在中国佛教史、佛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佛教称为北方佛教,长江流域的佛教称为江南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江南佛教。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主要由西域来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并开始向全国传播。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与玄学贵  相似文献   

4.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5.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南海佛教是世界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南海历史、特点以及现代意义。笔者认为,南海佛教既是一个地理范围,又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佛教文化圈,在人数和国家数量上占整个世界佛教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影响是全面的,涵盖了整个世界。中国大乘佛教是南海佛教体系里最有影响的宗教,它与南传佛教一起构成了南海佛教的最大特色。作为当代世界佛教重要一支的南海佛教,其影响已经超过了北传大乘佛教,达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传统大乘佛教流行的中国等国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南海佛教在当前世界佛教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发挥民间外交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才能将南海佛教的正常功能发挥出来,让南海佛教真正成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中国佛教界的爱国爱教的传统,为南海和平与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佛  相似文献   

9.
杨航 《中国宗教》2018,(6):60-61
《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摘     
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 方立天在《文史哲》2004年第4期撰写文章,认为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佛教的重要伦理准则和理想价值观念,鲜明地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构成佛教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形态。首先,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其次,佛教认为,慈从悲来,悲必为慈。慈与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慈悲相连,才能产生“与乐祓苦”的践行和作用。大乘佛教强调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以普度众生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和伟大理想。中国佛教极度推崇慈悲精神。第三,随着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发展,佛教越来…  相似文献   

11.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任继愈佛教自印度次大陆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交流融会过程,形成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有佛教外来文化因素,又有中国文化特色,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不是“佛教在中国”。它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三...  相似文献   

13.
正古剡溪沿线,今浙东新昌一带,是佛教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佛教弘传早、佛教中国化探索较早、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歌文化的结合较早,推动了佛教义理和信仰中国化的进程。剡东初弘:佛教在新昌的传播较早佛教在浙东区域的传播,缺少较早期的文字记载,但考古发掘的陶瓷制品,可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已有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14.
佛教于两汉之际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中国佛教造像在继承古印度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本土信仰与艺术风格,并形成独具一格的汉地佛教美术,而南方早期佛教造像在这一传承与创新之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中国南方地区早期佛教造像,并结合有关佛教造像的文献记载加以说明古印度佛教造像至中国式佛教造像的汉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6.
迟帅 《中国宗教》2015,(4):68-69
继《欧美佛教学术史——西方的佛教形象与学术源流》系统探讨了佛教学术传统在欧美的大致发展轮廓后,李四龙教授又进一步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出版《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一书,叙论结合,介绍了亚洲佛教自19世纪伊始在美国发展和学术探讨的过程。本书关注美国佛教的视角,也正是为了反思亚洲佛教自身的发展理念,以及宗教在现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佛教香花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到的佛教音乐实态,分析了这一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的联系,以及佛教香花作为教僧系佛教音乐孑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为需要建立完整系统地佛教音乐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佛教教规制度是佛教僧团制度和佛教戒律在不断适应中国国情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佛教中国化在制度层面的产物。中国古代佛教教规的建立,为佛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认真研究中国佛教教规制度的历史演变,提炼历史经验,汲取变革智慧,可以为新时代的寺院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常问常新的核心课题。如果说宋以前的佛教中国化突出表现为"格义佛教""学派佛教""宗派佛教"等"学理佛教"的话,宋以后则以"民俗佛教"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建立在四大菩萨信仰基础上的四大名山信仰。  相似文献   

20.
正回鹘佛教是在汉传佛教的强烈影响下形成的。其所依经本大多译自汉语,其佛教术语也有很多直接采用汉语形式,其佛教艺术也处处深受汉传佛教的濡染,故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回鹘佛教其实可被视作汉传佛教在西域的一种翻版,是汉传佛教强烈影响我国周边民族的一个典型范例。~①回鹘弥勒信仰的形成其实也是汉传佛教影响回鹘的一个实例,只是这种信仰在中原的盛行是在4至8世纪间,9世纪以后便渐趋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