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上,古陈仓宝鸡曾有过三个著名的道教宫观,即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以金台观最为雄伟壮观而声名远播,其他两观现已荡然无存,唯金台观雄姿犹在,是宝鸡历史遗存最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 金台观位于宝鸡市区北面陵塬半山腰,地势高旷,视野开阔,远望秦岭,环列如屏;俯瞰渭水,萦回若带,市区景色一览无余。观前的玉皇阁粉墙朱门,雕梁画栋,飞檐上翘,琉璃瓦盖顶,旭日辐射,夕阳晚照,金光灿灿若彩霞,故有“金阁流霞”之誉,是宝鸡八景之一。阁前一对石狮仰首蹲坐,气势威武,两边有铁铸旌旗方斗、游  相似文献   

2.
若讲筮法,需讲筮法起源。若讲筮法起源,我们当然要先讲到卦。“卦”这个字,“从圭从卜”,可知“卦”与“圭”及“卜”有关。“圭”即土圭,是古代用来测量日影长短、进而以此确定节气和季节变化的天文仪器。最原始的圭,实际上就是一根竖立的杆子,用以测量日影。近年来,学界就阴阳爻画的起源有种种猜测,如数字说,生殖器说,蓍草之节说云云。敝人愚见:既然“卦”的古字为“圭”,那么,组成“卦”的基本符号阴爻“--”与阳爻“—”的产生,我们难道不应该先从“圭”上思索一下? 如果把竖立以测量日影的杆子看作古人定为阳爻的依据,连同日影的杆子恐怕就是阴爻的来源。如果把杆子放倒,就成“—”,这就是阳爻。把杆子连同日影放倒,即成“∧”,这就是阴爻。考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易卦竹简上,其阴爻皆作“∧”形,即其证。随后转变成“(?)”形(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之阴爻形  相似文献   

3.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4.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唐大潮石衍丰武当道教是指以位于湖北均州(丹江口市)以南的武当山为本山的一个道教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尊奉玄武神(后改为真武神,尊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分不开的。玄武神与武当山相联结的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古有净乐王与普胜皇后梦吞日光...  相似文献   

5.
略论佛教“气功”(二)◇陈星桥(二)佛教“气功”的基本理论如前所述,佛教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概括,若就与气功关系比较密切的当属定学。定即禅定。禅是梵语之略,义译静虑、思惟修,包括止与观两个方面,故止观常被作为禅定的别称。《大乘义章》解释说:“止者,...  相似文献   

6.
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南朝梁时,宝 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拔437米,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山志》述其形胜说:“其形安而逸,其势尊而严。东凌铁瓮,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北俯大江。”宝华山山色秀丽,清静绝尘。三十六座山峰,似瓣瓣莲花,山势崛起而中凹,群峰环绕其下,若花之含萼,如莲之有房。自明代三昧寂光、读体见月法师以此山为弘律传戒的基地后,经历代祖师辛苦经营,宝华山成为我…  相似文献   

7.
斗室(菩萨顶)斗室:室小如斗。《元诗选》卢琦《圭峰集·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心会真如(清凉石)会:古文为“。《唐韵》:“会,合也。”真如:亦谓“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性”、“实际”、“真实”、“真性”、  相似文献   

8.
超脱羁绊     
《空战在朝鲜》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掌故:东北老航校毕业生组成的志愿军空军第四师10团28大队召开誓师大会,队长李汉对着队员喊:“有决心没有?”“有!”队员的回答气势如排山倒海。李汉接着吼道:“有孬种没有?”“有!”声音洪亮整齐,礼堂内轰地爆发出笑声。其实,这完全是思维定势在作祟!一旦你“着”了思维定势的“道儿”,任你是多么有学问的人也要栽跟头。若谓不信,请看: 即便智慧如苏东坡也难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苏东坡一“叹郦元之简”,一“笑李渤之陋”,进而提出关于石钟山得名的新说,但并…  相似文献   

9.
《周易古筮考》筮案选释(一)刘光本孔子自筮命得贲《家语》: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 ̄①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责,非正色之卦 ̄②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  相似文献   

10.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狭义上特指 佛祖释迦牟尼的遗体、遗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风行火葬,据唐初法琳《破邪论》中说:“佛既去世,弟子等以香木焚身。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其色红白,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每有光明神验。”又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一是发舍利,其色黑;一是肉舍利,其色赤。《处胎经》又将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后世在广义上把德行超卓的高僧大德去世后荼毗(火化义)所得的质地坚硬的结晶颗粒也叫舍利。佛教界认为,舍利是戒定慧无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  相似文献   

11.
石竹山是福建省福清市区西10公里处的道教名胜,主峰状元岭海拔534米,相传魏晋后期山中就建有“灵宝观”,道教的“灵宝派”便开始在这里流传。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灵宝观的建筑已颇有规模,宋宣和三年(1121)定名为“灵宝道观”。石竹山中风光秀丽,有一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六洞、七峰、十二石等胜景。唐时有许多高道曾隐于山中修炼,至宋代,又有学者名士往来悠游或讲学,至今山中还留存许多石刻、碑文、匾额、楹联。石竹山之名也多在名人游记中出现。据《福建通志》、《石竹山志》等志书记载,宋以后来的知名者如:宋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在孔繁森同志生前工作过的西藏阿里地区.矗立着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峰,藏族文献称它为“冈底斯”(冈是藏语“雪山”之义,底斯是梵语:“清凉”之义),藏民则尊称它为“冈仁波且”(雪山之宝)。在藏族本教原始文化中,天象一项八幅盖伞,地象一朵八瓣莲花,冈底斯山则象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位于世界中心,是天神下凡和凡人升天的天梯,本教始祖李统米沃和藏民普遍崇拜的图腾神牛就是从这里下凡的。丹增仁软坚赞所著《赡部洲雪山之王冈底斯山志意乐梵音》一书记载有许多在冈底斯神山修行的本教大师及其修炼场所,如“三十七处相聚之地…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自认继承程朱理学的“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即最哲学的形上学,或称真正的形上学,理世界(真际)是其研究领域,得到对共相的认识是其重要任务。他说:“新理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底方法;一种是负底方法。正底方法是以逻辑分析法讲形上学。负底方法是讲形上学不能讲,讲形上学不能讲,亦是一种讲形上学的方法。”以冯友兰集》,群言出版社,第439页。1993年版)在冯友兰看来,逻辑分析法在西方哲学中有“很高底发展”,而“在中国哲学中从未充分发展。”(同上书,第52O页)因此,要使中国哲学像西方哲学那样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过程神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正论(theodicy)一词源于希腊文(神)和(正义),意为“上帝为公义,尽管罪恶存在”。1710年莱布尼兹曾在这个涵义上应用这个词。按照经院传统用法,形上学(metanhysica)分为一般形上学与特殊形上学两部类。一般形上学又称本体论,研究的内容是:一、存在本身及其他超越种属和范畴的概念如统一、真、善;二、范畴,如实体、偶性、质量、数量、关系;三、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特殊形上学亦称应用形上学,包括宇宙论、灵魂论、神正论。如此看来,神正论属于宗教哲学的领域。现代神正论大抵在荣氏涵义上应用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5.
尽形寿     
一年将尽时,遇到一位老友。早听说他善预测,尽管我不很信,因为做人不易,办事又难,便产生了求教的念头。我说:’你帮我算算,明年做事能顺一点吗?”他笑着回答:“这个你不该问,我们都是为佛做事的,应该尽形寿,顺不顺都一样。”我被他的话噎住了,心头的滋味难以形容。我知道:“尽形寿”是一句佛教词。“形”是具有形体样构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寿限之有限生命。人生短暂!过了花甲之年的我,瞻望前景寿数限期已近。回顾逝去的岁月,坎坷多难,少有顺遂之时!学佛之后我对如烟往事很少耿耿于心,对眼前名利地位看得也…  相似文献   

16.
德国当代哲学家P.Ricoeur曾说过:“使所有敌意化作弟兄般的关系,是在上主的受造物内之合一”,若以这一句话来反思十三世纪基督教会的圣人亚西西的方济(圣法兰西斯,1182—1226)其奥妙的一生,以及他那么真心实意地与万物保有弟兄姊妹般之情谊,真是十分贴切;在基督宗教中,天主教会视他如宝,称为“五伤方济”,  相似文献   

17.
身国并重的道家养生论──论《老子河上公章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在汉代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神仙方术思想的逐步渗入,到东汉时期,形成了一股尚黄老、修仙道的社会思潮,因此人们多以道家思想来治身养性。如桓帝就曾三次祭祀老子,并在延烹九年(公元166年),“亲祠老子于濯龙宫。文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①。桓帝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用郊祀天帝的规格来祭祀老子,其目的是为了‘有神养性,意在凌云”②,但桓帝毕竟为凡夫俗子,难断尘根,所以襄楷给其上疏说:“又闻官中立黄老、浮屠之词。此道清虚,贵尚我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乘其道…  相似文献   

18.
分野与关联:本体论与道德形上学一般言之,“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根本概念。它所包含的意义是深刻而丰富的。它不是单单的“本质”或静的结构,它也不是单单的“过程”或动的变化,它不是抽象的存在,也不是实质的个物,不是人格神的上帝,也不是非人格神的物质。甚至它也不是海德格的基本形上学的主客不分的“个别存有”(Dasein)或隐显自如的“一般存有”(Sein)。事实上,一个形上学的对形上实存的理解本来就不可能范围在一方面或一个概念的语言之中。“本体”唯有中国哲学的“道”与“太极”的意含可以表达。“本体”这一概念可说…  相似文献   

19.
孟子论管仲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弗色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相似文献   

20.
各位朵斯提:色兰!伊斯兰的本义是“和平”,《古兰经》强调:“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和平)教。”(3:19)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就是说,伊斯兰文化思想就是让人们通过各种良好的操守、意念,顺从真主的和平宗教,从而使世间能够太平,社会能够和谐稳定,人们能够友好和睦共求吉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