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春季,榆林教区根据本地区的牧灵与福传的实际情况,对梵二会议《教会在当代世界的牧职宪章》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并结合陕西省宗教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动员会的精神和榆林市宗教局制定具体规范的细则,对全教区牧灵与福传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统一的部署和细致的安排,也使各堂区将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人世间的大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它。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信众人数最多、体制最完备宗教之一的天主教对婚姻有其丰富而独特的阐释。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指出,“个人、社会、教会的幸福和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紧相连接”,“婚姻为人类的繁衍、为家庭所有成员的个人进步及永远命运、为家庭本身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尊严、稳定、  相似文献   

3.
梵二会议对教会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和角色的论述,是这次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牧职宪章》指出:教会"其唯一目标是在圣神领导下,继续基督的工作,而基督降世,则是为替真理作证,是为拯救人类,而不是为审判人类,是为服务人类,而不是受人服务"。基督建立的教会是人类通往天国的桥梁,既是一个救恩的团体,又是一个有形可见的团体,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团体应担  相似文献   

4.
征订单     
《中国天主教》2001,(6):50-50
【天亚社·新加坡讯】刚祝圣的新加坡总教区谢益裕总主教承诺,在覆行新牧职时会致力带领教会谋求国家的公义。总主教十月七日在新加坡体育馆接受祝圣时说,新加坡教会不分种族和宗教,致力推动所有人谋求公义、和平及仁爱。他的致辞获得在场一万一千多名参礼者多次热烈鼓掌。出席庆典的包括新加坡总统纳丹(Nathan)、副总理李显龙、十九位主教、一百九十位司铎及各大宗教的代表。总主教说,所有的欢呼声、所有的准备、一切美妙的音乐和歌声,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基督和教会。他提醒教友,基督在他们心内,并透过他们工作,他们是基督的手…  相似文献   

5.
"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在特别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参阅《启示宪章》21)教会之所以如此要求我们重视这双重圣宴,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傅主教走完了他人生的历程后,蒙主宠召,回到了天父的怀抱。傅主教一生,热心修德,善尽牧职,爱祖国、爱教会,他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2,(1):34-34
中国基督教2002年发行工作会议在沪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发行工作会议于2001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总结了2001年《天风》改版和发行的情况、以及顷2002年《天风》内容、编辑、发行网络化的设想和具体办法;回顾2001年圣经、书刊、音像制品等发行工作的进程,探讨今后《天风》、圣经、书刊、音像制品等发行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网络,服务教会,方便信徒。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邓福村牧师到会劝勉。鲍晓红  相似文献   

9.
我们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详细阅读,就会发现王个目标:适应时代、教制改革、合一运动(普世教会),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都与适应社会有关。在耶稣传播福音时,就做到了与社会相适应,他来是为了拯救普世,教会就是他拯救普世的圣事和工具。就大公性而言,因为他的使命和性质,是不受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教会牧职宪章》中说:“教会的使命和性质是传播福音,分施救恩。”教会就应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宗徒时代,保禄宗徒就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典范,在《格林多前书》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二节说:‘俄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普世教会关于教会本质探究的教义规范出发,从教义学层面追溯了古公教会对《尼西亚信经》所界定的教会本质的四个属性,即,统一性、神圣性、大公性和使徒性的理解和诠释,探究了教会教义之权威性体现:教会信仰,公会议与四大信经。  相似文献   

11.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政教关系模式处在英美两个对立极端的中间地位。1982年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的颁布及司法实践带来革命性变革。《宪章》时代的法院,具有政策驱动性质,导致当代加拿大政教关系,在实质上迅速靠近南方邻居美国的路径。本文从政治、法律与宗教角度,结合法院宗教问题判例,紧扣宗教自由权与平等权的内在张力,探讨和分析了1982年《宪章》对当代加拿大政教关系的影响与重塑。  相似文献   

13.
季剑虹 《天风》2006,(7S):32-35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 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4.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5.
季剑虹 《天风》2006,(13):32-35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 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0,(4):94-94
圣诞节(Christmas)亦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基督教重要节日之一。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多数教会皆举行。《圣经》中无耶稣诞生日期的记载。公元4世纪,西方教会规定于每年12月25日守此节。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由于历法不同,其12月25日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相似文献   

17.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18.
季剑虹 《天风》2006,(9S):30-33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9.
刘美纯 《天风》2016,(8):27-28
关于教会合一的教导在《新约》中是一贯的(参约17:11,21-23;弗4:3).然而,要达到合一,却并不容易.哥林多教会是保罗所建立的,建立之初,这个年轻的教会就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即是合一.哥林多教会的不合一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4章21节中,保罗直指的就是哥林多教会的分裂.哥林多教会分裂的根源是他们的自高自大而导致的他们对传道人职分和作用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俞伟忠 《天风》2011,(8):4-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报告(2010)》指出:我国基督教徒数量在大部分地区增长较快。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基督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总体估计为2305万人。信徒结构也发生变化,其中有不少是知识分子及工商企业家。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教会不少讲台缺乏供应,教会管理滞后,尤其是教会人才之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教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