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跨文登、牟平、乳山三市区,峰峦连绵百里。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在《十六国春秋》里,把昆嵛山称为"海上诸山之祖"。金代道士王重阳东游海上,于金大定七年(1167)在昆嵛山讲经庵创立了全真道,其弟子传道的脚步走遍了昆嵛山,在这里留下了大量道教遗址遗迹。史料记载,蒋公洞、烟霞洞、寮公洞并称昆嵛山三大石洞。①烟霞洞因金大定年间王重阳聚徒讲道于此并创建全真道而闻名,各种历史典籍对其有较多的记载和考证。但另外两个石洞却少有史料记载,是否也与道教传承有关联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2.
马钰(1123-1183),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师从王重阳后,王重阳为之改名钰,道号丹阳子,又称山侗。在全真教中,王重阳创其始,至丘处机而达鼎盛。而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的就是马钰。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一马钰在王重阳逝世后,赴长安打开局面,开创了陕西基地,奠定了全真教在整个西北地区的基础。王重阳在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七月创立全真教,1170年(金世宗大定十年)正月在回陕西的路上仙逝于南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全真教创立仅两年多,陕西的局面尚未打开,全真教能否兴…  相似文献   

3.
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  相似文献   

4.
<正>全真道由王重阳祖师创立于金大定年间,后经全真七子的大力弘扬,至元初达到鼎盛。当时,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宫观林立,道众云集,极一时之盛。然而,全真道兴起的金元之际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军事、政治、宗教、民族等各种冲突交织在中国北方,全真道之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兴起,与其具有三教合一、持戒精严、以文助道、功行双全、苦己利人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分不开。对于这些优良品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全真精神,正是在全真精神的推动和鼓舞下,全真道才在历史上造就了一个中国道教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今天,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重阳其人其作,在正史中所记甚少。本文选取了王重阳悟道前尚存争议的出生年、籍贯、应举问题进行考辨,得出结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1113年1月11日),卒于金大定十年庚寅正月初四日(1170年1月22日);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曾于阜昌四年参加伪齐政权的科考,可惜功名脱落;皇统元年以后,凭借军功获得了甘河镇酒监的职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王重阳创立了将儒释道兼容并蓄的全真道,融合四海教风,在当时的乱世,为许多人提供了心灵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6.
全真道是大金定间成阳人王喆(号重阳)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甘水仙源录》云:金大定中,王重阳“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王喆的七位弟子: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仙姑(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合称“七真人”,亦即“北七真”。元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大力扶持全真道,邱处机又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丛林制度。  相似文献   

7.
全真道何时传入燕京①,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但全真道著名人物至燕京活动,始于金世宗召见七真之一的王处一。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七真中最以神异著称的王处一奉诏赴京,世宗亲问以养生之道,并命居天长观②。次年二月,七真之一的丘处机也奉诏赴京③。王处一和丘处机先后被召至燕京  相似文献   

8.
正"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此诗,是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王重阳,赠给丘处机的一首诗。王重阳有七位著名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即全真七子。他们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这七位王重阳嫡传弟子中,丘处机却是格外特殊的一位。19岁始拜王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当时已经发育成熟的社会组织形式来组织自己的道门信众,对于全真道的发展具有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借助会社这种组织形式,对于全真道卓有成效地推进宗教实践而言,如同选择了一条坚定明确的群众路线。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王重阳广泛地利用各种形式的会社来组织全真道信众,坚持走扎根社会中下层信众的发展策略,才使得全真道在最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