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只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黑格尔,第6页)因此,从整体上对哲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最佳视野。马克思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要义的本质概括,而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所以,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观,必须弄清马克思哲学要义以及它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一、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和逻辑的衔接所谓历史的衔接,是指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马克思的哲学;所谓逻辑的衔接,是指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形而上学的特…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4.
对于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来说,传统哲学话语如同疾病,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和时代有关。这其实是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观可以进行比较的关键。透过表象可以发现,他们的哲学观在话语性质、哲学主旨、治疗路径和哲学归宿方面,具有相似性,都具有理清哲学、救扶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探讨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深化实践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内一些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者深入思想史,论证和阐发了马克思哲学在本性上属于区别于“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实践哲学”理路,或者说属于区别于“理论哲学范式”的“实践哲学范式”。(参见衣俊卿;王南湜,第38页)可以说,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获得的最为重要的认识成果之一。那么,何谓“实践哲学范式”?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哲学”区别于“理论哲学范式”的特质究竟是什么?纵观国内学者的论述,可以发现,对此问题人们一般都是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来予以规定并…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指向哲学思考的对象内容,而且指向哲学思考本身.哲学观的反思对于哲学的内容变革和体系调整,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是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亮 《学海》2005,40(3):106-111
本文对马克思中学时代的思想来源进行了批判的重新审理,认为除了一些显性思想来源外,马克思还从自己所接受的正统古典人文教育中得到反封建的启蒙精神和理性主义的隐性思想熏陶。理性主义道德神学是马克思中学时代哲学观的底色,启蒙主义的人生理想是它的核心,以伦理道德为准绳的历史评价论则是其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的现实主义因素、民粹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全人类意识是马克思中学时代哲学世界观中重要而宝贵的两个思想质点,它们后来内化成了推动马克思思想继续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并未过时。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难题,依然需要通过掌握马克思所提供的思想武器来寻求解决的路径。当前,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亟待增加思想含量、凝练问题意识、保持批判锋芒、创新学术话语。这需要马克思哲学研究者提升时代意识、历史意识、人民意识,深入解答如何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如何与世界哲学展开平等而有尊严的对话,如何解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关系新探/王东,林锋//社会科学辑刊,2007.3马克思的哲学观探略/李福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何中华//现代哲学,2007.3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及其当代意义/郑祥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俞可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再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不能无视版本研究的新成果———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谈起/鲁克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版本考证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样式日益凸显出来,并逐渐成长为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生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对生活哲学的元概念“生活”在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清理尚未完成。这与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息息相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不仅从根本上转换了哲学的主题、性质及发展方向,而且改变了哲学的存在样式。它不再以“存在”、“本质”等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范畴来表述自身,因此,固守传统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将难以从马克思著述中找到哲学的影子,更无法找到生活哲学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新…  相似文献   

12.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科学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之维/张晓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8浅谈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超越本性/丛大川//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环境伦理学的构建/宋周尧//重庆社会科学,2005.9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段忠桥//中国社会科学,2005.5《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黄楠森//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文本与真理:马克思早期著作解读的方法研究/戈士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孙承叔//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相似文献   

13.
韩志伟 《哲学动态》2002,(10):16-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哲学观"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16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总论关于哲学的问题研究 朱葆伟 现代哲学 ,2 0 0 3.1哲学本义追问及其启示 张苗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0 0 3. 1当代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与经济学的语言反思 韦森 河北学刊 ,2 0 0 3. 1哲学对象世界和问题的特点 袁实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3. 1从“科学之科学”到人的生活形式———哲学观之演变 李文阁 江汉论坛 ,2 0 0 3.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论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 陆杰荣 长白学刊 ,2 0 0 3.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 刘冠军 学术论坛 ,2 0 0 3.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邹广…  相似文献   

15.
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重大误读是关于哲学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凡是柯尔施看到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并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来恢复其革命性的地方,恰恰是马克思看到哲学的非现实性、非革命性、非批判性并进而拒绝将自己的学说限定在哲学之中的地方。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直接动因是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他的做法恰恰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何萍 《现代哲学》2003,2(4):10-16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了他的重建形而上学工作。由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当作一种价值哲学来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中的每一个范畴都体现着他的价值哲学思想。本文着重以其中的货币、价值属性和商品拜物教三个范畴分析马克思有关价值存在、价值主体性和价值意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阿多尔诺哲学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具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批判的原则,或理性批判的原则;二是道德批判的原则,或文化批判的原则。阿多尔诺把这两个原则运用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和反思奥斯维辛现象,通过批判启蒙精神,在微观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以否定概念为核心的文化的形而上学,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18.
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的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的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传统的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关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意识"、康德的"实践理性"、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的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整合与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体系的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民族—伦理—精神的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冲动形态伦理"的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性和历史性展现的三个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19.
伦理思想和道德观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早期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批判,只是为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提供一种伦理前提和道德观诉求,那么45年之后的研究,则表明他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德哲学理论。马克思的伦理观绝不是狭义上的道德学,而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中的一种道德哲学,其内容包括劳动伦理、制度伦理、日常生活伦理和科技伦理等多重道德维度,可以说就是一种对人类自身行为及相互进行审查和评估的一种价值学。这些多重维度的道德思考,对于当今时代我国伦理体系的建构和道德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的世界化与个性化欧阳康哲学研究的世界化与个性化,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哲学研究的世界化,无疑是哲学本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早就指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只有当“这种哲学冲破了固定不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