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1):48-54
格鲁派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初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派在吸收其他教派学修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寺院管理体制和循序渐进的佛教教学体系,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颇具影响,深受广大藏族佛教信众的欢迎和崇敬。格鲁派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来,涌  相似文献   

2.
仁青安杰 《法音》2012,(6):25-27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大流派和藏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即以寺院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为主要内容,实现佛教价值观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一、藏传佛教传统教育及发展藏传佛教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寺院教育,依靠寺院进行传播和弘扬佛教的利他精神。寺院教育最初也是伴随佛教的传播而产生,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部落习惯法的恢复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不断地得以复兴蔓延,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部落社会文化稳定地发挥了凝聚作用.西仓十二部落即为此类藏族部落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为寺院经济提供竞争力,其背后独有的精神资本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文章通过引入和拓展精神资本这一理论概念,以川甘青接合部藏区的阿坝县为研究样本,认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精神资本基于不同区位和宗教市场规模而形成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具有高溢价、一般溢价和低溢价的理论分野,寺院向信众提供的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交易价格。精神资本不仅对寺院经济本身产生影响,且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因素对藏区经济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引入精神资本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学理分析,为未来寺院经济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藏族女尼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角色、社会价值和身份认同等问题的研究,已是时代所赋予的话题。本文以亚青寺女尼为例,通过分析女尼在寺院结构、教育、生活中的角色,探讨当代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西麦洼寺藏传佛教的历史、寺院现状、僧侣及信众的社区生活进行考察与描述.从中我们发现,麦洼寺的发展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和影响主要在于有一定的教派渊源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气势不凡的建筑和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寺院管理秩序井然.宗教生活与国家制度之间和谐适应;受寺院影响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寺院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觉囊教派寺院"藏洼寺"坐落于川西高原。觉囊派"藏洼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发展唐卡绘画、梵音古乐、藏香藏药、裁缝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吸收藏区青少年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技艺出众的民间艺术人才,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和藏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从艺术人类学视角来阐释这一当代社会中的宗教文化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宗教信仰、艺术和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藏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藏区的尼寺在社会层面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在管理层面上,尼寺在一种新的机制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并结合传统组织模式的管理下更加组织化、秩序化;在经济层面上,古老的靠布施或供养赖以生存的寺院经营形式逐渐得到改变,尼寺的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拓宽寺院经济发展的空间,寻找自己的发展和经营之道;作为藏传佛教的载体或外在形式,尼寺以自己宗教实体的方式延伸到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宗教的各种事务,在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藏族社会生活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甘青川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部落常常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藏族部落社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这种部落寺院,经济上受本部落教众供养,僧众来源于本部落教众家庭,不仅是本部落教众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在部落教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西仓寺院即为此类典型寺院,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式调查,分析了部落寺院与教众团体的供养关系,认为对甘青川三省藏族地区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12)
<正>寺院,是佛法僧三宝住世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佛教界人士联系信众、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广大信众学修佛法、获得心灵慰藉的神圣场所,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社会大众休闲、旅游、观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中心之一。所以建设好、管理好寺院,充分发挥其"内修外弘"、和谐社会等功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古老的佛教如何既保持其优良传统,又能适应社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宗教生活领域中为信众提供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还成为安多藏区道德规范与部落习惯法的哲学基础,影响并重建了安多藏区的社会结构.这对于安多藏区传统的部落社会而言,无疑打破了以部落本位主义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法律习惯、身份认同,在更大的宗教信仰“超社区”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但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对社会的整合并非总是宗教教化,也存在以寺院为核心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正一、蒙古族唐卡的起源蒙古族唐卡,其蒙语译音为"布斯吉如格",藏语即"唐卡"或"唐嘎"。唐卡的汉语意思为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唐卡这种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传入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广大蒙古族民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吐蕃后,因内容涉及到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藏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占主体地位。藏传佛教戒律是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的主旨是止恶扬善、修习善行、完善人格、觉悟人生。因此藏文化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受到了藏传佛教戒律的直接影响,而藏族古代法律是藏传佛教戒律的延伸与世俗化的扩展。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比较的方法来探讨藏传佛教戒律与藏族古代法律之间的关系、佛教戒律的渊源与价值作用、藏传佛教戒律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源流与体系、藏族古代法独有的特征等,并进一步推敲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16.
西藏阿里托林寺的建筑与壁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扎西 《法音》2009,(2):45-52
一、郎达玛灭法后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自吐蕃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二个世纪。这时期,苯教在传统的信仰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的诸多内容并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藏族历史的发展看,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看成是一个没有佛法的、黑暗的文化倒退时代。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却也是藏族历史文化再次走向复兴前的文化反思时代。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才能更加适应雪域吐蕃民众的需要?什么样的上师大德才能给信众带来身心上的抚慰和引导?使吐蕃时期带有贵族特权色彩信仰的佛教,真正走向民间并与广大的民众发生关系,使得佛教真正的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让信众真正得获佛法的智慧与喜悦。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音》1991,(6)
周润年先生《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就藏地学经机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以及人才成就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为我们了解佛教在藏地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5,(12)
<正>很高兴有机会和佛教界同仁交流一下四川阿坝达扎寺在藏传佛教文化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筑牢文化根基,弘扬藏传佛教优秀文化坚持和加强寺院文化建设是达扎寺保持下来的好传统。达扎寺从一个小小的山野修行之地,发展成为一座藏传佛教学科较全,学风严谨,并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寺院,靠的就是注重和加强寺院的文化建设。达扎寺在文化建设中,列为首要任务的是僧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历代藏学家就本波教与钵第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宗教实体构成要素间的比较,以及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信众的教派认同程度的分析,认为本波教与钵第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略别于汉传佛教的藏传佛教。从本波教的本土文化成分和对古印度佛教的藏族化程度来看,本波教是藏传佛教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