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慧明 《法音》2022,(6):60-65
<正>水陆法会亦称作水陆大会或者水陆大斋,是以救度亡灵为主要目的。一般认为水陆法会由梁武帝创建,这应是遵式、杨锷等人托古附会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水陆法会的创制应是在唐实叉难陀译《佛说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之后,并结合密教仪轨创制。水陆法会兴起于唐末,宋代以来大盛,寺院一般修建水陆院,或于墙壁绘制水陆壁画,或置办水陆画轴,或塑水陆像,一般做七昼夜法事,也有四十九昼夜者。  相似文献   

2.
戴晓云 《佛教文化》2010,(3):116-120
<正> 公主寺位于山西繁峙县公主村,寺内水陆殿保留有大量明代弘治年间的水陆画壁画,是迄今艺术性较高,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水陆壁画精品。本文就公主寺水陆壁画人物造型及图像做一探究,并结合汉传佛教水陆法会仪文《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对其进行具体的图象分析与释读。从我国汉传佛教水陆壁画的仪轨和绘画风格来看,公主寺水陆壁画属于北水陆系统,其北水陆仪轨与水陆壁画的艺术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3.
山西盂县永清寺水陆壁画残留东壁一墙,其图像以《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为依据进行创作,按此排列的神祇图式能够证明此"北水陆"盛行于晋地。壁画由于漫漶,题记消失,但根据寿阳普光寺壁画能够推导出完整神祇图式,这种"以图证文"、"以图证图"是考古双重证法的有效运用。壁画中的天学特征代表了明代水陆绘画更加走向世俗,宇宙观想成为水陆画在悲忏与超度之后,另一延展而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田青 《佛教文化》1996,(3):15-15
假如上层建筑是一座宝塔的话,那么.宗教似乎高踞塔顶,而民间艺术,则一直蹲卧在塔基。但也许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才形成了一个强劲的“张力场”,使以宗教祭把为目的的民间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长河中一条色彩斑斓的涌流。湖南民间艺术收藏家颜新元先生多年致力于收藏水陆画。水陆道场,原是佛教最盛大的法会,相传始于梁武帝,是普济六道四生的大斋。按规矩,法会分内坛、外坛。内法分为三间,其中除香花供养外,两侧的壁上还要悬挂上、下两堂请佛菩萨圣儿画像及地狱变相,这便是所谓的水陆画。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水陆法会在佛教史上本来分为北水陆和南水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长期失考在佛藏外,因此近现代学者们对水陆法会(包括图像)研究时未把南北水陆分开,而是笼统以<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作为举办水陆法会的唯一参照和研究现存明清水陆画的文献依据,现代水陆法会均以<法界圣凡>为举办依据.本文则对北水陆仪文进行考订,认为文中<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即为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从而找回了失传多年的北水陆并就相关文献依据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盂县青石寺正殿水陆画,是山西阳泉地区为数不多的现存水陆壁画。寺院曾经重修过两次,历经风雨沧桑。现存水陆画是清代遗迹,主要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东、西两壁人物数量基本相同,北壁壁画则早已毁坏。从整体上看,青石寺水陆壁画采用浓墨重彩画法,色彩描绘十分突出,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且画师巧妙地解决了寺庙空间有限、人物排列过于紧凑的问题,不失为清代水陆画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盂县青石寺正殿水陆画,是山西阳泉地区为数不多的现存水陆壁画。寺院曾经重修过两次,历经风雨沧桑。现存水陆画是清代遗迹,主要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东、西两壁人物数量基本相同,北壁壁画则早已毁坏。从整体上看,青石寺水陆壁画采用浓墨重彩画法,色彩描绘十分突出,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且画师巧妙地解决了寺庙空间有限、人物排列过于紧凑的问题,不失为清代水陆画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李信军 《中国宗教》2012,(6):72-73,88
北京白云观藏水陆画以它的彩绢工笔浓缩了泱泱中华道教的文化内涵,以纸帛柔丝映现着古代中国千年的宗教思想体系,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托。水陆画是中国宗教艺术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  相似文献   

9.
侯慧明 《法音》2021,(8):47-51
岩山寺,古称灵岩院,位于繁峙县天岩村。金正隆三年(1158),建正殿(即水陆殿)五楹,并在殿内绘制水陆壁画,又建文殊殿(南殿),并于金大定七年(1167)绘制完毕南壁。南殿西壁壁画南侧上部题记曰:"首□□□□发诚心益舍净财愿画西壁□诸人名姓如后:□□、赵园、□□、母段氏、霍庙、韩氏、王政、高氏、博德、冯氏、□□、母王氏……大定七年(1167)前二十八日画了灵严院,普画匠王逵,年陆拾捌,并小起王辉、宋琼、福喜、润喜。"  相似文献   

10.
<正>水陆法会是佛教极其重要的一种经忏法事,是设斋供奉以超度水陆众鬼的法会。历史上的水陆法会经宋代之规范,元明之鼎盛,成为官方、民间热衷举办的佛教盛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一学界对水陆法会兴起的时间和来源问题历来都有争论。以谢生保、戴晓芸、侯冲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对敦煌文献中《东都发愿文》等仪规仪文的考证,支持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时期。大同三年的《东都发愿文》,学界公认为梁武帝所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3)
<正>晚清民国以来,宗道门中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金山为禅宗道场之名,早已闻名遐迩。同时,金山的水陆祖庭地位,也随着2006年金山水陆法会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渐为世知,得到教内外广泛认可。笔者仅以一名僧人与"金山水陆法会"主要传承人的身份,站在信仰的立场上,浅略地谈谈"金山水陆"的传承和发扬,以求教于教内师长同仁、教  相似文献   

13.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通称为"法界"。"圣凡"是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脱。"大斋"是指施食,"胜会"是指胜会,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食与法都在一…  相似文献   

14.
李慧国 《法音》2022,(9):54-63
<正>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的东部,南依乌鞘岭,北接古凉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县博物馆现藏一堂明代水陆画(下文简称“古浪水陆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美,纪年明确,保存完好,为河西走廊明清水陆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与文物价值,然长期以来鲜为世人所知,学界相关研究也极为有限。本文就其概况作一系统性介绍,描其轮廓,述其规模,考其内容,理其谱系,并尝试探究其文化价值,希冀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批遗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现存寺观壁画中少有的水陆壁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对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对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如果断代有误,则会给之后的研究工作造成方向上的误导。从冶山寺壁画的地仗层、绘画层,重绘痕迹以及人物服饰几个方面对五台山冶山寺壁画的绘制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2,(8):94-94
“超度”是一种佛事活动,指佛教僧尼通过诵经、拜忏等方式,救度亡灵,超脱苦难。常用的“超度”佛事活动包括水陆法会、放焰口以及各种忏仪等。“水陆法会”,也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会”“水陆斋”“水陆斋仪”“悲济会”。这种佛教法会时间较长,少者七天,多者四十九天;规模较大,参加法事的僧人有几十甚至上百。法会期间,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十分隆重。供品以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17.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有没有类似佛教的水陆大斋的法会?有沒有道教的水陆画?史料证明,唐代道教已有自己的水陆大醮,它始源于魏晋道教的三官考召仪,且与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箓斋关系密切。至清代,又被称为水陆大斋、水陆醮斋,并有科仪法本传世。道教的水陆画始见于晚唐,有着独立庞杂的鬼神谱系。时至今天保守估计全国各地有超过20000多件的明清道教水陆画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民间艺术家们正是借助宗教题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因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有关方面的关心下,金山寺水陆法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即标志着江苏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开始。据悉,“金山寺水陆法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晋,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其发祥地就是千年古刹金山寺。水陆法会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冬至过后,白昼日益增长、阳气开始回升。于是,冬至日被视为一年的开端,人们要举行拜冬、祭祖、迎祭神、敬老、祈禳辟邪等民俗活动加以庆贺。在上海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期间借助佛教科仪举行的法会是重大的祭祖盛典,前后历时七天,直到冬至日下午结束。如玉佛寺的"冬至弥陀佛七法会"、龙华寺的"冬至水陆法会"、静安寺的"冬至法会道场"、真如寺的"冬至佛七法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