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3,(3):1
早春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在5000多位各界代表、委员中,来自佛教界的近40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代表着全国1亿多佛教四众弟子的心声和利益,借助于人大、政协这一平台,参政议政,因缘殊胜,责任重大。在本次两会中,他们就"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地位"、"宗教教职人员社保"、"宗教院校建设"、"宗教教职人员培养",以及"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发挥宗教界在促进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6)
<正>(2015年5月28日)尊敬的摩诃拉查芒克拉瞻大长老,尊敬的梵智长老,各位长老、各位法友:首先,我代表中国佛教代表团对为期3天的第12届"联合国卫塞节"国际佛教大会在久负盛名的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大会得到泰国政府与泰国僧伽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主办,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佛教代表参加这次大会。大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11)
<正>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我们——来自全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佛教代表相聚中国江苏无锡,隆重举行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两天来,我们围绕"同愿同行,交流互鉴"的主题,在佛教与和平、佛教与文明、佛教与公益慈善、佛教教育、僧团建设、佛教弘法、佛教青年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彼此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表达关切、凝聚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众生自他相依,人类缘起共生。只有全世界多  相似文献   

4.
<正>梁启超曾称近代思想界"有一伏流,曰佛学",此"伏流"的引领者,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杨仁山居士。佛教界将居家修道、信佛学佛之人称为居士,杨仁山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大居士。他以居士身广弘佛法,促进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被尊为"近代佛教复兴之父"。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5月27日至30日,应"联合国卫塞节"国际执委会主席、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长梵智长老的邀请,以我会学诚会长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弋杨副巡视员为顾问、我会演觉副会长为副团长、张琳副秘书长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30人赴泰国出席第12届"联合国卫塞节"庆典暨国际佛教大会。本次会议为期3天,会议主题为"佛教与世界性危机",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代表应  相似文献   

6.
2017年11月26日,纪念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暨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蒙古、缅甸、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探讨如何为维护新时代南海地区和平贡献民间力量;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就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建立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常设机构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圆桌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发表了题为"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开创南海佛教新时代"的主旨演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系的佛教代表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发挥佛教特有的作用,解决当代世界的问题和人们的困惑等展开热烈讨论,柬埔寨大宗派狄旺僧王、老挝佛教协会副主席本玛·辛玛蓬长老等先后发言。与会各方还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一是尊重并保护佛教文化多样性,鼓励跨国合作研究,共建"南海佛学大数据";二是设立"南海丝路基金",专项资助佛教学术研究、培养高端人才、增进民间交流;三是在中国南海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依托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建构南海文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四是每年召开"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成立圆桌会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圆桌会会务、基金管理及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觉多法师的《赴日元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禅法》(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收入《弘法文库》)博士论文,是她在北京念书三年的辛勤成果。此书对元代汉地佛教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禅师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贡献给予深入探讨,是近年来我国在中日佛教关系研究成果中的优秀之作。早在唐朝时,中国佛教就通过海路传至日本。当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称"求法使",他们来华后努力全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经他们回国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输人到东瀛地区,在日本生根、开花,并最终形成具  相似文献   

8.
<正>智顗(538-597),我国天台宗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为隋炀帝敕封尊号。智顗宣扬教法30余年,提倡止观双运和解行并进,是推动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人物。一提佛教中国化,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安法师,因为他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是佛教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其次,会提到六祖慧能,禅宗是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坛经》被称为经,把中国佛教祖师大德的论说抬到  相似文献   

9.
正近现代佛教中,以印光为代表的传统派僧人和以太虚为代表的革新派僧人尽管对待一些具体问题的理念和实践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中国佛教的主旨把握是相同的;他们都以发菩提心为本,在民族危难之际,心系国家、志在苍生,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们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主张革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佛教真实之义,重树佛教良好形象。巨赞则是将传统佛教思想与佛教革新理念有机结合的践行者。他认为,坚持佛教的传统思想和推行佛教的革新理念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这一时期,在佛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是相对特殊的一段时间。西风东渐令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完成了"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文化精英人士反身回顾的时候,他们开始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11.
传教士翻译中国佛教经典,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其精心选择的.虽说他们佛教词典、佛经的英译,仍是在言说"自我",宣扬福音,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西传以及西方汉学的发展.与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以及那些保守的新教传教士一味地排斥中国佛教不同.研究当年传教士中国佛教典籍英译的得与失,对今日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1)
本刊讯以阿里耶旺萨长老为团长的印度佛教文化代表团一行四人,于1985年10月12日至11月3日访问我国。先后在北京、西安、洛阳、郑州、南京、镇江、无锡、苏州、上海和广州等地参拜佛教寺院,观光名胜古迹,受到热情接待。代表团是按中印文化交流计划由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团长阿里耶旺萨是一位长老,三位团员都是学者,他们均是第一次访问中国。在华期间,他们参拜寺庙,了解我国佛教现状,同我国佛教学者交流研究情况,并出席了中国佛协和印度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佛教圣迹图片展览”开幕式。离华前夕,客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中国见到的情况比来华前想象的要好得多。中国的佛教是从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的产生、发展与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这是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或"殊相"。除此之外,佛教还有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性规定,也就是佛教的普遍性内涵。这是佛教的"共相"。"共相"与"殊相",是西方哲学中的术语,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用"一"与"多"来表示。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汉语翻译中则通常用"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概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11月1日,云南省佛教协会、大理崇圣寺联合主办的"2014崇圣国际论坛——佛教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命运"在大理崇圣寺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缅甸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僧王、佛教领袖,70余位国内佛教学者,云南三大语系僧团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及云南省、大理州相关部门领导,国内佛教主流媒体及崇圣寺四众弟子500余人出席这一佛教年度盛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传唯识学"的理念。认为汉传唯识学有不同于天台、华严、禅宗等的独特的中国化方式,本文称之为"内发创新模式"。所谓"内发",是指其基本框架,甚至基本问题都来源于印度佛教;所谓"创新",是指在印度佛教的基本框架下,对那些印度佛教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原创性的回应和新的开展。最能表明汉传唯识学"创新"特质的是,它是有相唯识学体系的最终完成。通过对汉传唯识学独特的中国化方式的考察,可以丰富乃至重构佛教中国化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16.
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论文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中外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关系”。中国有五位代表,日本有五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中国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  相似文献   

17.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18.
咱河土家族村丧礼仪式中的"佛教道士",可看作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巫觋崇拜的典型代表与具体实例.论文从"佛教道士”存在的地域空间与现实处境出发,详细记述了他们在"生死过渡”中的仪式过程,并还原其作为"后世之灵魂向导”的身份属性.全文运用人类学仪式研究的"分隔-边缘(阈限)-聚合”,即"阈限前-阈限-阈限后”之广泛结构的三个阶段对"佛教道士”的运作内容进行了阶段性与层级性的文化解释,认为"佛教道士”是死生人群找寻各自存在轨迹的向导人,同时也是"生死过渡”仪式的发明者、命令者、规范者与传承者.最后认为"佛教道士”的"过渡礼仪”与现代社会的"旅游仪式”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而两者转化的关键在于"再造”.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的寺、僧依所属宗派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唐宋以来"禅"、"讲"、"律"三分天下寺院,乃为定式。所谓"禅",指禅寺、禅僧,由禅僧住持,代表禅僧宗尚虚寂;所谓"讲",指讲寺(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诸宗寺院之通称)、教僧,由教僧住持,代表教僧精研释典;所谓"律",指律寺、律僧,由律师住持,专门学习和弘扬戒律,代表律僧严行戒律,此  相似文献   

20.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