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方华 《法音》1995,(10)
弘法利生是当今和今后佛教中的一大主题方华佛门中有句值得赞叹的话:“弘法为事业,利生是家务。”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了,过去有着辉煌的一页,但它毕竟过去了,如今我们佛教的状况是众所周知的。今天中国佛教要生存,要发展,无非高举弘法、利生这两面旗帜。在现...  相似文献   

2.
桑吉扎西 《法音》2012,(8):60-62
近年来,灵隐寺在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的带领下,在杭州市市委和市政府,以及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灵隐寺四众弟子的积极努力下,在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弘法利生、僧伽教育、慈善济世、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为此,本刊记者近期专访了光泉法师,就灵隐寺的历史与现状、杭州佛教的历史文化特点、讲经说法、慈善事业等有关话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3.
哈斯朝鲁 《法音》2005,(5):39-41
在清末民初,北方的佛教非常衰微,寺庙虽多,但都是以经忏和应付为主。东北的佛教更是衰微,以往没有讲经的法师。一直到1921年,近代佛教教育家絯虚法师(1875—1963)到东北建寺办僧学、讲经说法,才有了弘法的法师,使东北缁素两众闻知正法,东北佛教得到复兴。澍培法师是絯虚法师的门徒,曾协助絯虚法师兴建长春般若寺,并出任首任住持,弘法利生,培育僧才。长春般若寺位于长春市清明街,是吉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是长春乃至东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长春般若寺的兴建,起因于絯虚法师1922年到长春讲《金刚经》。当时,地方护法居士丁树敏、张子…  相似文献   

4.
<正> 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佛教根本精神的体现,也是佛教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佛教以大乘为旗帜,强调自度度人、普度众生、报恩奉献、积极入世,自古以来就流行植树造林、开荒辟田、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治病救灾,有着做慈善功德的优良传统。自南北朝以来,汉地佛教就曾设有"僧祗户"、 "僧祗粟"、 "寺库"、 "长生库"、 "义  相似文献   

5.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6.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圣辉●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功能。一、传法教育的功能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为解决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度的物质文明反而导致一部分人的贪、、痴的无限膨胀,“我执”...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法音》2004,(7):23-27
佛教自南北朝刘宋时代(公元428年)传入香港距今已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几个世纪艰难漫长的弘法利生,佛教终于在香港生根、开花、结果。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香港佛教迅猛发展,在弘法利生、服务社会、开办学校、慈善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佛教界现有大小佛寺约300多个,居士林100多个,学校50多个,医院8个,安老院80多个,慈善服务机构近100多个,信众约80多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说,香港佛教对整个香港社会的稳定繁荣、团结进步、经济发展、和平民主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5月26日到6月…  相似文献   

8.
民国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历史转折点,不仅改变了明清佛教之积弊陋习,而且孕育了现代佛教的思想理念,开拓了佛教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从佛教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佛教在社会化之中充分发挥弘法利生的社会功能,减少与社会民众的隔阂,消除佛教在社会中的负面形象,既保证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也促进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因此,本文立足于前贤研究之基础,从宗教与社会交互影响的角度,探讨近代以来佛教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僧团的理念转换,以及佛教中的社团建设,最后集中讨论民国佛教变革的社会意义。文章认为:近代以来佛教的社团建设、社会化服务,并不必然导致佛教的世俗化。佛教随顺时代潮流而积极入世,更能体现佛教与社会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宗论 《中国宗教》2018,(7):37-37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佛协积极推动沧州佛教的发展,引导信众正信正行、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参与安老敬老、扶贫救苦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真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曾给当代中国佛教以极大影响。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团体,相继成立有各种类型的佛学院、佛迦培训班,佛教图书馆或阅览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响。所以,当代上海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础。真禅法师十分关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们作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基础。第三,初中佛陀遗教,广作弘法利生之业。真禅法师一生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从80年代起,在真禅法师的率领下,上海佛教界的僧众及其居士,本着人间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愿,在关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10):90
多年来,广东省佛教协会秉承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人间佛教思想,弘扬"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优良传统,将慈善视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佛教自身的独特优势,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对多个公益慈善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悲智双运的根本精神.佛光山致力于资生事业、弘法利生的开展,确立了自"立"利他的自我发展理念,开创出与时俱进的创业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的弘法方式,扬弃了佛教与财富的传统偏见,成就了现代人间佛教自强不息的时代新形象,形成了佛光山独具特色的财富观。本文扼要剖析佛光山人间佛教财富观的内涵、特点及对建立和谐社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正当庆祝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五十年来,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贵会同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定不移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西藏佛协弘法利生、保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本职工作。祝愿西藏佛协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祝愿西藏佛协各位同仁健康长寿、吉祥如意!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2006年9月2日于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0,(5)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会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2,(10):19-21
河北省佛教协会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引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济世精神,践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理念,积极推动河北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构建工作平台,拓展网络募捐渠道  相似文献   

17.
吕建福 《法音》2008,(12):13-20
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为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杨仁山因之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行者和振兴者。关于杨仁山居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星桥 《法音》2014,(4):31-3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社会的宗教需求日益增长,汉传佛教从一片废墟中逐渐恢复,并走向振兴。表现在,一方面佛教界致力于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修缮寺院,改善修学环境;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开展各种弘法利生活动,满足广大信众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宗教需求等。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港台、海外弘法模式的影响,大陆佛教界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变革创新之路,以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的寺院和僧人甚至走出国门,在  相似文献   

19.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圆明讲堂创立于1934年秋,是当代爱国高僧、佛教领袖、首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圆瑛老法师亲自创办,由入室弟子明旸大和尚继任住持的弘法道场,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圆瑛老法师生前常在圆明讲堂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为了培植僧才,还于194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