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宗教经济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备受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及罗斯教授等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回应。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4年,他们对广东和浙江八座黄大仙庙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寺庙在吸引信众方面存在竞争,并在宗教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最成功的新寺庙中,管理者制定了选址、推销、推广、革新和公共活动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增加他们寺庙的吸引力。宗教经济模型能够有效地用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寺庙。  相似文献   

2.
信仰和知识之间的宗教——德里达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小真 《学海》2007,(1):94-102
世界的意义存在于世界之外。——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在今天这个经常以宗教名义各行其是的纷乱世界,如何能够不割断哲学传统进行宗教思考?这是德里达在《信仰与知识》!"中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德里达其实很早就开始对宗教进行思考。宗教问题成为他深入运用他的解构策略的重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子华女士穷十数年之功编纂的《中国宗教研究百年书目(1900-2000)》最近付梓了,它为研究宗教提供了指南和门径,一卷在手,中国百年宗教研究的成果了然于心,这真是一件嘉惠士林的善举。 该书目收录了自1900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澳门出版的在大陆收藏的部分宗教学著作书目约一万多条。分为宗教学研究、无神论与宗教政策、原始宗教与神话、中国宗教、民间宗  相似文献   

4.
晏如 《法音》2012,(12):21
本刊讯11月28日 ,由陕西终南山文化研究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宗教实践与社会和谐学术座谈会"在北京陕西大厦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等有关部门领导与楼宇烈教授等 20 余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座谈会由佛教在线安虎生总干事主持。与会人员以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部委最近出台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等被大众关注且涉及宗教实践的社会现象为核心,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可见目录之重要.王鸣盛更强调:"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相似文献   

6.
儒学和宗教都是人们在历史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只是各自在不同的文化视野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已。可何以中国人选择了儒学而没有选择宗教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与宗教的比较中去理解这种文化现象了。  相似文献   

7.
宗教消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支出,清代澳门宗教消费反映了中西宗教徒不同的消费情况。本文考察了这方面情况,认为它有三个特点:(1)即一多样性。既有传统宗教,也有外来宗教的消费,还有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以及宗教用品、场地、巡游和公益等多种形式。(2)综合性。现实性和虚幻性结合,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3)广泛性。参与者众多,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9.
何光沪: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跟着感觉走”。上次我比较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从感性来理解“跟着感觉走”,它就忽略了理性的一面。这个“感性”,就是凭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就是凭感官来了解世界。对感性搜集的外界材料,要动脑筋分析整理,这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如果再上升一层,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回到具体,那样就会对世界把握得更好更完整。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说感性是指后一个意思的话,那么它是可以洞察真  相似文献   

10.
王卡:按照道家的观点,人是形与神的结合,中国古代学者经常讨论形神的问题。人的生命就是肉体与内在心性或者说是精神的一种结合。道家认为人的精神空虚,喜清静,但人的肉体是有欲望的,眼睛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美声,舌头喜欢尝美味。总之,人有各种各样的感官欲望。由于人的肉体有欲望,受到外界声色财利的诱惑,就会神不守舍,精神脱离形体而去,就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道家有一种修炼的方法,叫存神。这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就是要清心寡欲,不受外界声色叶利的诱惑,把内心打扫干净以后,精神才能安居在人的体内。所以道家一直把清心寡欲作  相似文献   

11.
何光沪:今天的话题是“命运”与“生死”。我常感觉,中国人信神的不多,但好象信命的不少。“命”,一般总让人想起宿命论,意思是说你预先注定有什么事,要想改变,再努力也是白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腊神话里的俄底浦斯,他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他怎么逃避这种厄运最终也没逃掉,这个故事给人的印象是他做了罪  相似文献   

12.
陈明:今天的话题是爱和恨.先把爱和仁爱区分一下.爱和仁爱是不完全相同的.爱包含着把对象当作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爱.比如爱钱啊,还有某些人对异性的爱也是这样的.很难说与仁爱是一回事.仁爱呢,“仁”字本身是两个人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互相亲和的关系.它是从孝里面来的.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说:孝悌为仁之本,后有人注解仁为“不专入己念来施予”.就是说不从自己出发来“给”,要求把对方当成目的,把自己与别人当成一种关系,譬如,父亲慈,儿子孝,是双方的,双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的原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另一个地方说过,以其所爱给及于所不爱,这就是博爱,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做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何光沪:幸与不幸是今天要谈的话题。我觉得,幸与不幸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英语中有句话,叫做No pains,no gains,是讲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上次大家谈到天人合一的问题。从西方基督教来看,也有类似观点。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或说人一半是神性,一半是兽性。刚才讲到  相似文献   

14.
宗教幻想是一种心理真实,社会冲突是一种社会事实。宗教幻想形成了以神圣教义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规则体系,而这种观念体系常常影响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支配着人的社会行为。宗教幻想和社会冲突分属于精神范畴和物质范畴,不仅可以相互转化,甚至可以因这种互动形成新的社会事实及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特洛尔奇研究在欧洲社会理论界复兴,为我们反思自身的文明历史和超越性价值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呈现特洛尔奇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整体图景,将他的思考置于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历史背景,在他看来,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性危机源于基督教价值的瓦解;继而本文分别从现代个体的心性伦理和基督教社会的历史特质两个方面,探讨特洛尔奇对人性与社会的重新奠基以及他所创建的社会学的品格,以此展现其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我们固始县地处大别山区,与安徽3个县毗邻,是一个拥有143万人口的大县。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教俱全,现有教徒10万余人。怎样管理和引导他们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发挥他们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其它战线上的积极因素,是摆在我们搞好统战工作中一  相似文献   

17.
18.
宗教中国化不仅是习总书记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提出的创新论断,也是对我国历史上宗教中国化发展演变规律做出的理论概括。从历史上来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神道与人道在此经神道设教、绝地天通、人神分离、神权归政等阶段的较量和演变,中华文明逐渐从宗教时代走向人文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世俗化国家奠定了基础,从此宗教中国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及其宗教学研究将宗教生活建构于神圣与凡俗、个人与社会等二分法之中,并在其中试图追溯宗教的起源.这种主题和研究方法所导向的最终研究结果虽然不太完善,但是在解答宗教起源问题上的尝试,从另一个方面规范着人类学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不但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逾越了单一的学科领域,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的牵连.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普宁寺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佛教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近年来,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一、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党和政府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佛教信徒放弃有神论思想,而是要求我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为了做到信仰上的互相尊重,普宁寺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对信教和不信教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