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当两立     
“势不两立”,出自《战国策》。或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不过是一种宽度上的局限.一种长度上的障碍。历史的舞台,不是由某一个巨人独立撑起的;人生的舞台,也不是任由某一个人唱独角戏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形式逻辑教科书一般都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并把复合判断定义为:“由简单判断组成的判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这种判断的逻辑特征就在于有条件的断定某一事物的情况。如,“如果物体加热,那么它就膨胀”。我们从这个假言判断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分析,它只是在后件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即,“物体膨胀”。而这一断定是有条件的,即以前件“物体加热”为条件。在这个判断中根本没对前件和后件各自分别进行断定。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王云骏中国文化正面临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既不是“西风压倒东风”,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从各自的区域文化中走出来,走向全球文化。中国文化是有着古老优良传统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卓越的...  相似文献   

5.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 一种比较流行的关系判断的定义为: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五大于三”。① 按照这种说法,象“所有选民都喜欢有的候选人”②,就不属于关系判断,因为它断定的并不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对象“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但  相似文献   

6.
本刊87年第1期登有蔡晚娥、罗长江、李廖山诸同志的三篇文章,都是深入讨论析取命题的,对我启发不小。现也发表一点意见,作为学习札记。一个命题是不是析取命题,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析取命题,是命题形式方面的问题,不是事实方面的问题。“今天既下雨又不下雨”是合取命题,因为它的形式是“P并且q”。“今天下雨或者不下雨”是相容的析取命题,因为它的形式是“p或者q”。这两命题是什么命题,与今天下雨,今天不下雨这些事实,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7.
1958年已經过去了,新的1959年已經到来。1958年一年來的国际形势发展表明:这一年,是国际形势东风进一步压倒西风的一年,也是帝国主义阵营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者感到异常悲观的一年。1958年一年来,国际上种种事态的发展都表明:世界和平力量、社会主义力量和民族革命力量更加强太了,它們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以猛不可挡的东风风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辨“会”     
“如果天上有黑云,今天就会下雨。”这个假言判断恰当否? 任祖镛的《复合判断与复句》(见《语文学习》1981.10)中认为不恰当,理由是:“‘天上有黑云’并不是下雨的充分条件,应改为‘如果天上有黑云,今天就可能下雨。’即后件为或然判断而不是实然判断。”晓照的《高中语文逻辑短文习题试析之三》(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1.2)却认为这个假言判断是恰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年会是1983年1月中旬举行的,中心议题是判断。关于判断,定义有三:(1)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2)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3)判断是对事物性质的反映。关于判断、命题和句子关系,意见有三:(1)凡是表达判断意义的句子是命  相似文献   

10.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1.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说:“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所有选言支,分别地断定了事物所有的可能情况,那么,这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就是穷尽的;反之,就是不穷尽的。……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是穷尽的,那么,这个选言判断就是真的;但是,如果一个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却不一定是穷尽的。”  相似文献   

12.
在开始讨论个性的本质之前,有必要廓清几个相近或有关的概念,这就是个性与人、个性与个人、个性与人性、个性与人的本质。 哲学研究的个性特指人的个性,确切地说是人类的个性。如果把个性看成个体独特性,或者与他事物相区分的差异性,恐怕可以说任何人和事物都会有这种“个性”。如,“一棵树的  相似文献   

13.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以供选择的判断,这是逻辑学的常识。根据这些常识,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是界限分明,不难辨  相似文献   

14.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科学发现、组织教学、新闻采访、论文答辩、治病问诊、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我们注重研究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对于巧妙地回答问题有很大作用。“问”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有疑而问的问句,“问”的本身不表达判断,但“问”总是与“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问”的答案却是判断,其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陈述句。凡答案都有所断定,或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本文就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作些探讨: 一、假言断定。所谓假言断定,它是用假言判断作出断定,即假定某某条件成立,然后引出一个结果。这是常见的一种妙答的逻辑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有时会遇  相似文献   

15.
在论辩实战中,根据情况,也可以用“半截子话”去进攻、反驳或者防守.并且,很多时候,由于环境、对象等因素的考虑,最好走一条既能痛快地辩论一番又能防护自身的路子.所谓引而不发,就是在攻、驳或弈中,对于双方所辩论的这个问题,只道出我方的认识的“前半截话”,或者与此相关的另一事物(理),或者说出一些前提和条件(或结果),而不谈结果(或不谈前提和条件),以此作“引子”,让对方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道”来,让对方自己去得出与他“认识”相异的结论.运用这种技法,往往收到含蓄、婉曲而又不可抗拒的效果.“引而不发”法在论辩中的运用,主要有这儿几种情况:一、以曲表直,委婉解脱.即直理曲辩,言此意彼,一听可“发”(知),委曲婉和.常常用以应急,如解围、脱险.晋文公在位时,有一次命令宰人给他做烤肉.待文公用膳时,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象征”这种表现方法,人们就会想到“鸽子”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人就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或者“鸽子象征着和平”这两句话是用了象征方法。还有的人认为《白杨礼赞》这篇文章里在下面一段里有“象征”这个词,于是就断定这篇文章是采用了象征方法。这段话是: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他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对“性质”和“属性”分别作了如下定义: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属性: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1)。在日常生活中,“性质”一词固然有时被用如“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一意义,例如: “这个问题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人性,即人的性质。”两例中的“性质”都如此解。但是,“性质”一词还有一常用义,即统称“个别事物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的较复杂的运动形态”,如苹果具有“红的、圆的、香的”等等性质,而这些性质  相似文献   

18.
词义派生的逻辑分类,是指在一个词派生出新义后,按其基本义和新义间的逻辑变化关系所做的划分。大致包括六种类型: 1、通称变专指即基本义是表某类事物的统称,新义则变为专指该类事物的某个具体个体。如“第三者”: 基本义: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新义:专指插足于夫妻双方之间,与其中一方保持不正当关系的人。例:“它还多少触及了当今生活日趋变化和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如……第三者插足,青年婚姻”。(《人民日报》87年7  相似文献   

19.
象顾(颉刚)先生这样学识渊博的史学大家,深知普及读物的重要性,但他却叮嘱要“将读史记录加以编写印成一本小书”,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一九八四年二月三日《文汇报》第三版《学史指径》语言中的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都可用来表示联言判断。各种语言形式所表示的联言判断,就其逻辑值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但从感情色彩和各联言肢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的差别又是明显的,不能互相替代。上例中联  相似文献   

20.
签订经济合同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合同中使用判断必须恰当,语言表达必须正确,否则会引起纠纷,失去约束力。1992年6月11日《钱江日报》载文:三门县一家商行,最近与内蒙呼和浩特市一家皮货收购站签订了购买一批优质羊皮的合同。签合同时少用了一个判断,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余万元。三门县这家商行作为买方在洽谈时,向供方提出羊皮“每张必须在四平方尺以上”,“有剪刀斑(即无刀伤痕)的不要。”从逻辑看,凡判断都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情况或性质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