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源泉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两千多年来哲学史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斗争的焦点。人们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寻找失误的理论根源时,这个长期以来被认为不成问题的常识性的问题,却成了问题而被提出来。从1980年以来,国内有些报刊相继发表文章,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  相似文献   

2.
去年五月以来在报刊上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的大事;对于发扬理论民主,活跃思想,冲破林彪,“四人帮”长期禁锢所造成的思想理论界的窒息空气,也起了巨大的作用。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以来人们不敢碰的许多理论禁  相似文献   

3.
微创医学:从理念到技术和结构的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如何对待疾病,对待病人?这个看似简单,但在实践操作中又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近来常常给人们带来困惑,也使人们不断地提问和思考.这一期的专论文章就是从微创医学的角度,试图从理论及操作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相似文献   

4.
认识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个古老而又有争论曲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了促进研究和讨论的深入,本刊今年已发表了数篇文章,这一期又开辟了“认识阶段问题讨论”专栏,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争鸣。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思想系统,但又深刻地反映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生动的现实。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领域不断扩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不少学科如心理学、脑科学等为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材料;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数学方法等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段;一些自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提出了引人思考的新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时,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更新的角度进行阐发,以利于把认识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元哲学与哲学问题的讨论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语种哲学文献。在我国,这个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引起了讨论。下面,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关于国外讨论情况的简述据苏联《哲学问题》报道,元哲学问题早在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就已提出。在美国,仅以元哲学命名的书刊就有许多。它的出现与兴起是同有人首先提出某一元学科在内的元理论分不开的。其讨论影响较为广泛,问题亦复杂。其复杂性不仅在于坚持者与反对者之间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一分为二”这一重要哲学范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1964年学术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开始也是从如何理解这一范畴引起的。本来,这是一次非常活跃、非常广泛的学术讨论,但后来,由于当时党内掌握学术界领导大权的那个所谓“理论权威”,搞现代迷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给这场讨论定调子、划框框、打棍子,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杨献珍等同志进行批判、讨伐,从而使这场讨论遭到夭折。现在,根据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次讨论重新作出正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中国—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了“’96中美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会议就有关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的理论问题,中国改革中的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问题,以及儒家文化中的经济伦理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关于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的理论问题本次研讨会集中了当代最有影响的一些伦理学家,就一些最流行的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学理论展开了讨论。美国圣母大学的斯特巴教授的论文涉及到当代经济伦理学领域中的最根本性问题:自由与公平的问题。他指出,人们一般认…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或者更为明确地说 ,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 ?其二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建设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常思敏目前,加强道德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这说明,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观点,道德虚无主义的观点,并不得人心。同时也表明,要加强道德建设,道德理论的研究也需要再深入一步。近年来的道德问题研究是有成果的,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也无须讳言,有些问题的研讨进展并不大。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缘于问题本身的难度,不如说是方法论上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人们的思路。这里仅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来讨论。其一,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要抓住问题的根本。抓…  相似文献   

10.
1、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的历史意义在于通过思想解放来扫除横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上的思想和政治障碍,在这个意义上,讨论所解决的主要是政治问题。从价值视角看真理标准问题则基本上未曾触及。现在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思考实践、真理与价值三者的关系,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2、真理与价值、求真与利益追求是不可分地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规定着人们如何对待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一条几何学的公式如果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也会被他们推翻。如果从真理与价值的联系上反思1978年那场讨论,可以说,这场…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与国家的关系已经凸显为一个核心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也面临着新的主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唤起了战后人们从理论上说明国家的兴趣。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取得明显成功的反应。而60年代后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者突破了单纯的阶级分析,深入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最抽象的方法论问题到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产生了结构论与工具论、经济决定论与国家自主性的激烈争论,长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忽视了的“法律或司法-政治意识形态”也进入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自1984年第3期开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讨论”专栏至今,已相继刊载了九篇讨论文章,并发了短评和动态。从讨论情况看,对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期发表了两篇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文章。高清海同志的文章论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看法,并提出了探讨该问题的一些原则。读后可以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欢迎更多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并希望能联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新的论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立自强意识的增强,人生观问题又一次以多种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适应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广东省委党校青年学术研究会与广东省顺德县容奇海关于1992年4月17日在容奇镇联合举行了“人生价值问题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人生价值问题,现将此次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蒋哲杰 《法音》2014,(4):13-17
正一、引言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研究,对此,佛学、史学和译学界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讨论。关于"最早的译学",有认为始于支谦[1],也有认为是道安[2]提出了最早的翻译理论。我们认为,实践不必然产生理论、有观点也不代表就有研究。译史早期人们对翻译缺乏科学认识,也不专门研究翻译,实践存在大量算不上严格翻译的变译行为[3]。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在频繁的注疏、传抄和研究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人们才认识到一直以来所尊奉的"经"实为"译本"。在没有"翻译学科"、也无  相似文献   

15.
体制的道德性与目前道德伦理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型,它引起了整个中国原有社会结构的巨大调整,并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市场体制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调整,对人们道德实践、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无疑是当今中国道德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日常谈话的重要论题之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在市场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平将得到提升,还是将被诱人万恶的“原罪”,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述。本文拟在对“体制的道德性”范畴作探索性讨论的基…  相似文献   

16.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的近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2):105-1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A.H.列昂节夫代表的活动理论的讨论情况。其中包括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态度,一种是持较大异议、企图用系统论取而代之的态度,一种是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活动理论在苏联仍有很大影响,人们公认列昂节夫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者之一,公认他提出的活动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目前开展的讨论,不是要否定和批判活动理论,而是在爱护、珍惜它的前提下,对它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使它更加完善。作者认为,这一讨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苏联心理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一点上,没有根本分歧;二、我国心理学界需要展开一些理论上的争鸣和讨论,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家;三、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究竟走哪条路”的问题,为此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徐吉升、李玉春、孙桃香三位同志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书信论哲学》一书的出版,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是他们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书信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也通过这些书信不断地、深入地讨论理论问题,而且有些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国理论界就民主和法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些地区和部门召开了座谈会。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由在京的政法机关工作者、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参加的法制问题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举办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理论座谈会。上海市也召开了法学和司法工作者座谈会。在这些文章和讨论中,大家愤怒揭发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在司法战线犯下的罪行,总结了与林彪、“四人帮”斗争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当前讨论民主和法制问题的重大意义,并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和探讨了有关民主和法制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受到时间或知识的限制,有时还要受到其双重限制。关于人们是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早期有期望效用理论对其加以解释,但Allais悖论对其标准化地位提出了挑战。Simon的“有限理性”观点提出后,一些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开发决策的“有限理性”模型。文章讨论并比较了无限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被Allais悖论杠杆撬动之后,有限理性的“占优启发式”和“齐当别”决策模型所能做的和所不能做的。两种模型的决策标准、计算策略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也一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