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增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比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非肝病治疗药物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存在的不同阶段、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目前抗病毒治疗现状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的理由,以指导患者和医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存在的不同阶段、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目前抗病毒治疗现状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的理由,以指导患者和医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权包括医疗保障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包括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在内的其他生活平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乙肝携带者健康权现状,对我国近年来的乙肝维权工作进行回顾,并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规范医疗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对维护和保障乙肝携带者健康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已成为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在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保肝等措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肝脏损害,以阻止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概述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权包括医疗保障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包括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在内的其他生活平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乙肝携带者健康权现状,对我国近年来的乙肝维权工作进行回顾,并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规范医疗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对维护和保障乙肝携带者健康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肝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性糖尿病由严重慢性肝脏病变所引发,常见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血色病等,多出现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不论是发病机制,还是临床表现与治疗均与2型糖尿病不同。本文将就此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损伤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的主要肝损伤病因,因此酒精性肝病的防治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课题。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治疗等有其独特的特点,用哲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可有助于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指导我们从总体考虑,更为合理、有效地防治酒精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疗效理想的治疗药物。治疗策略主要是减肥,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并去除其他引起肝病的病因,酌情选用相关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便于监测、管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增加抗病毒疗效尚难肯定,更无法避免耐药发生,并可导致多药耐药、增加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因此,优选单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是目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新生儿标准的主动一被动免疫即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了母婴垂直传播的比例,但母体高HBVDNA水平可以增加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风险,导致HBV母婴垂直传播。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尤为关键。计划妊娠的育龄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在妊娠前完成抗...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内,尽量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re more prevalent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than HIV. This study explored drug users' illness representations of hepatitis B and C using repertory grid methodology. Initially, nine drug users were presented with six elements including hepatitis B and C, and HIV. Constructs were elicited via the sequential form variation of the method of triads. Elements were rated on elicited constructs using a five-point scale, and analyzed using “Flexigrid”. In a seco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ge, 52 drug users were presented with six elements and supplied constructs. Results of the first stage indicated participants were able to generate constructs relating to Leventhal et al.'s (1980) features of illness representations. Most constructs, however, were causal in natur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hepatitis B, C and HIV similarly along the causal component. This similarity on the causal component was largely replicated in the second research stage. Participants, however, distinguished HIV from hepatitis B and C along serious, cure and timeline features. Participants did not distinguish hepatitis B from hepatitis C.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health promo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肝病,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不仅依靠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的改变,也依赖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病毒血清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唯一标准。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标志物项目繁多,临床意义相差较大,正确理解能为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应坚持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长期用药和间断反复用药结合,把病毒抑制到最低水平,以使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8.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是影响其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防治HBV再感染或者乙肝复发,是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的关键。术前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血液中HBVDNA处于检测不到水平,以及术中使用高效价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保持抗-HBs水平大于100IU/L~150IU/L,可以达到长期有效预防HBV感染防止乙肝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乙肝歧视现象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遭受着社会歧视.分析乙肝歧视的社会成因,并就如何消除乙肝歧视和促进社会平等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原进而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而言,单一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