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光庭两度入蜀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光庭曾两次入蜀。第一次,早在僖宗广明元年(880)出逃长安之前,就已在三蜀乃至汉水流域的均州游访圣迹、纂记异闻,后来“漂寓成都”,并非中和初随僖宗一起赴蜀。在成都期间,光庭曾奉敕修斋设醮,四年后,扈从僖宗还京,同年(光启元年)底,又从僖宗幸兴元,并在此地撇开僖宗,“乞游成都”。此即光庭第二次入蜀,并终老于成都。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9月11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日本立正佼成会会长庭野日先生一行来华访问,当天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刀述仁副会长的热情接待。 9月12日上午,授予庭野日先生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称号仪式在中国佛学院礼堂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姚长寿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庭野日先生的简历。庭野日先生1938年3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立正大学大学院, 1991年11月 15日就任立正佼成会第二代会长,现任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副会长、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简称“新宗连”)副理事长、“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2011,(3):120-122
黄庭坚,北宋人士,聪明勤奋,博览群书,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考取进士。但仕途不顺,都为外任。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病逝于宜州,终年六十一岁。不平的遭遇,坎坷的仕途,令他寄情山水,由此也寻访了不少高僧。苦难人生是他皈敬三宝,参悟生命真谛的资粮。他与世俗人不同,虽然在红尘大浪中飘沉,却没有迷失;  相似文献   

4.
一、永明延寿生平简介  延寿俗姓王,字冲元,号抱一子,钱塘人。出生于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入寂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寿七十二。生有异才,长而叹曰:“大丈夫不可坠于凡伦,立身行道,光显宗亲,莫如为学。”(《释门正统》)遂为儒生,精进习文,昼夜不懈,学问日长,其诗句“江边千里海涛深,蟾蜍彻旦光不沉”(《释门正统》)为时人所叹服。十六岁向吴越王钱武肃献“讲德诗”、“齐天赋”,示学有所成。然而,直到他二十岁时,天下的战乱依然不见平息的征兆,有唐以来靠科举立身出世的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大概是因为经历了…  相似文献   

5.
学识风范长存章志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潘菽教授是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心理学会会长,通常我们都称他潘老。我第一次和他见面是1952年在虎坊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我被选为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时,和他时...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5,(3)
据新华社东京2月13日电 (记者李守贞) 日本庭野和平财团13日下午在这里宣布,将1985年“庭野和平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以表彰他多年来为促进中日友好、中国宗教界与世界宗教界的友好交流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赵朴初获奖是由庭  相似文献   

7.
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施东颖释延寿(公元904—975年),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幼读《法华经》。三十岁出家,先投四明(宁波)翠岩禅师,后入德韶门下,为德韶所器重,付法与他,以后至明州雪窦山(在今浙江余姚县南)传法,法席甚盛。建隆元年(960)...  相似文献   

8.
不俗     
黄庭坚,字鲁直,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名字是中过进士的父亲给他起的,“庭坚”是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有追慕古代大哲之意;以“鲁直”为字,是希望儿子像宋真宗时的直臣鲁宗道那样,刚直忠正。事后证明,黄庭坚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日本立正佼成会方奇日本立正佼成会创于1938年3月5日。创始人是庭野日敬(1906~)和长沼妙佼(1889~1957)。该会名称意为“具有同样信心者所组成的会”。“立正”即立足于正法(正确的教义),“佼成”即藉众人之交往,互相共勉,进而完成人格之建树...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中国佛教界的老朋友、日本佛教界著名人士、日本立正佼成会名誉会长庭野日敬先生,于1999年10月14日在东京逝世,享年93岁。中国佛教协会暨赵朴初会长。刀述仁副会长等中国佛协负责人先后发去唁电,表示深切哀悼。以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界代表团一行40余人在访日期间,于10月10日专程到立正佼成会,对庭野日敬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庭野日敬先生1906年11月15日生于新县中鱼沼郡十日町,1938年3月5日与长沼妙佼(1889-1957)共同创建立正佼成会,以“立于正法,广交同道,成就佛果”为宗旨。经过庭野日敬先生半个多…  相似文献   

11.
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方法的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方法的改革初探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申咏荭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太原030012)王建霞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医疗卫生战线培养输送人才的任务,是良好医德形成的摇篮,她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具有早期性、系统性、理论性的特点,是医...  相似文献   

12.
恩师潘菽教授救我出狱季钟朴(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潘菽教授是我读大学四年中授课时间最多最长的老师。他为心理系学生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意识问题等课程,我都选读了。他讲课内容充实,绝无空话。读他写的讲义、教材、深入浅...  相似文献   

13.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宋开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今河北省)衡水人,北齐武平五年,即公元574年,生于一个官吏家庭。他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和隋唐四朝。孔颖达自幼聪明睿智,博闻强记,“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旧唐书·孔颖达传》)。稍长,于书无所不见,尤明...  相似文献   

14.
李觏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人(今江西省南城县),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四年(1059年)。他出身小地主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六七岁时,调声韵,习字书,勉勉不忘”,“十岁知声律”(《直讲李先生年谱》,《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493页),二十多岁即著书立说,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以及诗词等各方面,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但李觏仕途奋斗并不顺利,青年时代两次应试均未得中,直到公元1050年,即不惑之年,才经范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1058年任海门县主薄太学说书,次年即在…  相似文献   

15.
追记潘老的四次谈话李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1959年起,除文革动乱时期外,我一直在潘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工作。对于他的长者风范,大家襟怀,深有感受。回忆起来,潘先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至今依然萦绕耳际的是他在70年代的四次非正式谈话。7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四月九日在东京接受了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他的庭野和平奖。在日比谷公园附近的日本新闻中心隆重举行的授奖仪式上,庭野和平财团总裁庭野日敬向赵朴初赠呈了奖状、奖章和奖金。庭野和平财团是日本宗教团体立正佼成会在一九七八年成立四十周年时设立的,它的一项主要活动是,颁发和平奖金,表彰基于宗教精神为促进宗教合作和推进世界和平而做出显著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由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六名有影响的教徒组成的庭野和平奖审查委员会经过严格公正的审  相似文献   

18.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4月8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会见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并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赵朴初是应日本庭野和平财团的邀请前来日本接受1985年日本“庭野和平奖”,于4月5日抵达日本的。在会见时,中曾根首相首先热烈祝贺赵朴初荣获“庭野和平奖”,接着赞赏了赵朴初为促进中日两国佛教界和文化界之间的交流、为谋求世界和平与裁军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与文学》北辰这本书的作者系澳洲华人学者、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博士,是他继《道教研究论文集》(1988)、《明代道士张三丰考》(1988)、《道藏丹药异名索引》(1993)之后第四部有关道教的中文专著,1994年2月作为台湾李丰懋教授主编的“...  相似文献   

20.
金天柱(1690年~1765年),字北高,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于穆斯林世家,从小学习阿拉伯语和儒家经典。雍正四年(1726年),赴京都扫扫墓,正碰上朝廷所设的专门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翰林院四译馆招考翻译,他一考即中,从此,他“任翰林院四译馆正教序班教习共达20多年”。《清真释疑》是金天柱针对当时社会卜对伊斯兰教的种种物议逐一解答的著作,大约成书于1737年(即乾隆三年)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成书较早的珍贵的释疑性文献,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全书用典故多,用偏僻的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