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时尚的社会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篇关于“时尚”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从探讨什么是时尚及其来源入手,研究了时尚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并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的角度解释了一系列的时尚现象,从社会群体知识方面,不仅分析了时尚群体的概念,还讨论了时尚与不同社会阶层心理、不同职业心理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时尚的全球化传播对文化变迁、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时尚现象以及时尚群体这个分散集群的心理和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时尚产生于各社会阶层具有流动性的社会中。上层社会为维护社会地位和高尚品位而创造并引领时尚,这种时尚趋势逐渐向下层社会渗透并传播的过程构成了时尚的生成机制。时尚的生成是大众审美权利拓展的表现,而时尚的传播则促成了审美趣味的变更,时尚的生成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并体验到时尚美。当前的时尚消费表现出了审美化的倾向,时尚消费是审美化消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动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有百年历史的动画艺术,依然能成为现代最好的娱乐方式之一,时尚蕴涵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品位及其消闲娱乐的要求,也勾画出社会的变迁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促进其形态的变革完善,时尚精微地显现出人类文明转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时尚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与社会阶层息息相关。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和文化货币的基础形成了审美趣味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时尚必将走向一种求新和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寻求在差异与同一中的共存。而在当代,社会阶层的边界不再明显,时尚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得到改变,当代的时尚既对传统的社会阶层进行了解构,从而又推动和建构了新的社会阶层,同时新的社会分层也影响着时尚继续走向求新和变化的途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纹饰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早表现之一。它们不光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形象展现,而且还继续引导、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实践,其既有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特征,又有民族的个性差异,是参与了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生成的。其中所含的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造型方式与内心关照等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力因子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具象油画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在创作介入方式、主题表达、视觉呈现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时尚特征,给观者以新的视觉审美体验.这种时尚性特征表现为"流行"与"经典"的嫁接:"流行"意味着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特质(即审美的日常化),"经典"则是价值上的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服饰妆容无疑是一朵朵璀璨的浪花,其中唐代的女子造型最为人所熟悉,并且在诸多艺术作品中均有所表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这期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影视剧中武则天的人物造型无论是化妆、发型、服装等都各具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导演、化装造型师的审美观决定的。不同年代的导演、化装造型师的审美趣味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流行趋势密切相关,并且导演以及化妆造型师也随自己的意愿加入了一定的其所处时代的元素,从影视剧中武则天这一人物造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人起居方式发生转变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中国人接受了一种高坐的方式,这种高坐和我们今天的垂足而坐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就我们的起居方式来说,从宋至今的一千多年来都没发生过太大变化。有人说这是西方给我们带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中国人通过思考之后逐渐采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彦林 《美与时代》2013,(11):48-48
领衔时尚〈br〉 时尚是什么?这个词即使是时尚达人,流行潮人,也难以给出准确的回答。在今天这个流行与时尚概念模糊不清的时代,我们有幸采访到南通百悦服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陈志华先生,服装设计界的时尚引领者。对于我们的疑惑,陈志华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简单地说,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即“及时”加“风尚”,就是在极短时间里潮流达人所引领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包括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有许多器物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与人的关系早已经是不可分割了。从最早偶然的灵感演变到现在的形貌,这个过程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器物设计风格的演变与技术发展是也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达官贵人钟爱的工艺精湛的手工制品到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新材料与工艺的出现,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美学观点和趣味爱好也在跟着改变,器物与设计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相似文献   

12.
以文道统一,情理统一,人艺统一为基本内容的美善统一,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秦汉审美文化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富于时代特征的表现。在秦代,它是以极端功利主义的尚用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汉代,几乎所有的思想流派都主张审美、文艺服从、服务于政治教化、伦理重塑、人格再造、稳定大一统的主旨,这种强调美善结合、刻意弘道济世,注重政治教化的审美功能观,在汉代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感性形态和生活形态都有显著的表现,成为秦汉审美文化显而易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时尚文化与商品经济、传媒密不可分,推行享乐的非精神原则;而个性强调与物质特性相对立的精神特征。但是现代审美文化中,时尚与个性被混为一体,艺术个性往往融于时尚文化和日常生活,个性在时尚文化语境中处于逐渐被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微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精神样态都产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群体作为微信深度用户,表现尤甚。通过分析微信舆情传播状况和特征,以探寻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外化而成的特点,并警惕审美趣味的泛娱乐化和审美感受力的弱化,追求"浅入深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时尚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模仿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区隔的现象。波德莱尔所理解的现代性与时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不断的变革、变迁的形式表现出来。按照鲍德里亚的看法,现代性具有两个即线性的和循环的时间维度,而时尚也追求创新和复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尚最典型地表现了现代性。因此,现代性的问题就可以用时尚所产生的问题来解释。时尚具有颠覆性,否定既定的规则和秩序,消解一切东西的切实意义。与此一致,现代性的问题就是社会的不断变迁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探讨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中,如何建立正当的秩序。哈贝马斯所提出的交往观念就试图在现代社会的交往理性主体的基础上,来寻求社会的规范和秩序。  相似文献   

16.
张璐 《美与时代》2016,(10):18-19
绘画流派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画派从晋唐、五代、两宋至明清,再至现代,其形成、发展、消失都离不开时代精神文化,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画派的差异较大。但由于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观众的审美趣味等原因,使得中西方画派中某些画家或有相同的审美追求,或有类似的创作主张,其作品也或有气质的相似,或有表现手法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往往把蹴鞠当做一项体育文化形态来研究,鲜有学者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蹴鞠。从宋代开始,几乎每一朝代都有关于蹴鞠题材的绘画作品流传于世,集中反映了儒家审美观、文人趣味与大众审美、"女性气质"与"身体美学"三个方面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因此,从审美文化的角度考察"蹴鞠与艺术"的关系,揭示蹴鞠绘画在特定时代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是对蹴鞠研究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来自西方的理论影响着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在建筑设计中应当继承楚文化,并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将楚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出更适合现代审美追求的、更全球化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在古典文化中 ,美学或艺术往往被视为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的特权。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 ,赏画观景 ;西方亦然 ,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当然 ,老百姓自有民间文化消遣。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 ,艺术似乎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其实 ,审美的生存方式早就被哲学家们理想化地讨论过 ,克尔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