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ECM实验范式,操纵被试编码阶段加工方式,分析被试情绪状态与记忆成绩之间关系。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要求被试在学习情绪词时进行有意记忆或熟悉判断或结构判断,完成分心任务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高兴组和悲伤组采用三种加工方式学习情绪词时均出现ECM;在高兴或悲伤状态下,被试进行结构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大,进行有意记忆和熟悉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情绪一致性记忆范式,探索情绪一致性编码与提取之间的关系。两个实验先后选取180名普通大学生和180名普通中学生做被试,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在编码或提取阶段高兴或悲伤的情绪状态,被试在学习情绪词后完成分心任务再进行自由回忆。实验分别控制被试在编码或提取时的情绪状态和被试在学习情绪词时的加工策略。结果发现:长时记忆存在情绪一致性编码和情绪一致性提取效应,但是不同加工策略下情绪一致性提取存在差异,情绪渗透模型无法解释该差异。结果表明,从行为研究层面发现情绪一致性编码与提取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自我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荣华  陈中永 《心理科学》2008,31(2):411-414
自我差异理论提出了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现实-应该自我差异等概念,其主要假设是:现实-理想差异单独与沮丧类情绪有关,现实-应该差异单独与焦虑类情绪有关,得到大部分研究的验证.自我差异的测量主要采用自我问卷的方法.早期社会化经历可能是产生自我差异的重要原因.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自我认同、人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性抽象名词探测在再认测试和自由回忆条件下的自我选择权效应。实验一采用选择与迫选的方式考察抽象名词在再认条件下的自我选择权效应;实验二进一步验证被试在我选择和他选择条件下对抽象名词的自由回忆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再认测试还是自由回忆测试,被试对自我选择的抽象名词的记忆数量都显著高于迫选和他人选择条件下的抽象名词记忆的数量,中性抽象名词表现出了自我选择权效应,拓展了前人使用假词时在自由回忆条件下未表现出自我选择权效应。因此,自我选择权效应在自由回忆条件下可以存在于抽象名词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冥想训练干预对改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和自我怜悯水平的效果。方法:将40例强制隔离戒毒被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怜悯量表(SCS)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戒毒人员进行评估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C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戒毒人员的焦虑情绪,并显著提高其自我怜悯水平。  相似文献   

6.
尽管社交焦虑个体被认为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但至今尚不清楚这种不足究竟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还是难以灵活使用策略,抑或二者兼有?对此,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考察了37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29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在面对社交-非社交情绪图片时对认知重评-回避策略的选择模式和使用效果。结果发现:在面对社交情绪图片时,高社交焦虑被试比低社交焦虑被试更少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多选择回避;在面对非社交情绪图片时,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选择模式无显著差异。同时,无论面对社交还是非社交情绪图片,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只有在面对社交情绪刺激时才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且这种不足主要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而非难以灵活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3(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无策略)×3(英语词汇性质:积极、中性、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在诱发负性情绪条件下,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记忆不同性质英语词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自变量对英语词汇的再认和回忆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也显著,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被试的词汇再认和回忆成绩优于无策略组,但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策略的被试在再认和回忆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和无策略组对中性词汇的回忆成绩均优于积极和消极词汇。结果说明情绪调节对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成绩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诱发(IRE)及个体习惯化的自发(SRE)认知重评策略对情绪唤醒反应及情绪记忆的影响,在测量被试SRE水平的基础上,先呈现一系列中性与负性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对图片内容进行自然观看或认知重评,同时记录被试的主观与生理唤醒水平,之后对图片进行自由回忆及再认测试。发现IRE显著降低了情绪唤醒水平及再认正确率,但只对情绪唤醒反应较高的LR(SRE水平较低)被试有效。结果提示,IRE对情绪唤醒反应与情绪记忆的调控受到SR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宫火良 《心理学报》2008,40(12):1250-1257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选取不同述情障碍得分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2)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效价判断反应时与低述情障碍组相比差异不显著;(3)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情感描述困难与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之间相关显著。研究结论如下:高述情障碍者存在情绪语言图式和参考性链接上的缺陷,而在情绪意象上并不存在积极/消极区分能力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自我语言提示与两种心理操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1,24(2):151-153
选取大学生被试108名,用实验的方式研究了自我语言提示对情绪和记忆意向两种心理操作的影响。实验被试分3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1组被试使用积极的自我语言提示,实验2组使用消极的自我语言提示,控制组使用中性语言提示,结果发现,实验1组和实验2组在情绪和记忆意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三组的总体差异极显著,说明语言提示对被试的两种心理操作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丽珠  蒋重清  刘颖 《心理科学》2005,28(4):784-787
采用同一批正常成人被试,在相同的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和对模糊刺激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差异。结果未见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但发现消极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讨论将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颜色判断任务采取直接进入策略而对于模糊刺激则采取启发式策略所致。分析认为对情绪一认知关系进行发展性研究会富有成效,另外也指出在我们注重效率的今天可能忽视隐性环境扭曲我们认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情绪对不同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采用减法运算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在Stroop任务之前呈现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考察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状态焦虑问卷上的得分在减法运算后显著提高;正性情绪加快了高、低状态焦虑被试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下,正性和负性情绪导致高、低状态焦虑被试的反应时均增长,表现出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绪影响认知加工策略内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锦英 《心理科学》2005,28(4):852-855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加工策略:积极情绪与简单的启发式加工相联系,而消极情绪与系统的精细加工相联系。本研究运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将被试的判定标准与加工能力分离开来,结果发现,虽然对两组被试(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的回忆任务均提出相同的明确要求,但积极情绪组仍然运用了较为宽松的判定标准,反映了情绪对认知加工策略的无意识影响。另外,d'值在两组间没有差异表明积极情绪组并不缺少加工能力。在此基础上,认为应该放弃从能力的角度看待情绪与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注重研究情绪与具体加工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心境一致性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考察了情绪诱导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词的正负性对无意记忆的效果存在影响;(2)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起自我参照效应;(3)情绪诱导状态影响后续的记忆加工,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情绪诱导对相异情绪特性的情绪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加工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的情绪表达方式认知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才  卢家楣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7,30(5):1052-1056
本研究采用D.Matsumoto等编制的情绪表达规则评估问卷,探讨了237名中小学生情绪表达方式的认知发展,并通过同伴提名法选择了192名同伴关系良好和同伴关系不良的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情绪表达方式认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表明:情绪类型与情境类型对中小学生多种情绪表达方式的认知具有主效应;中小学生的情绪表达向更具有社会效益方向发展,对自我和他人情绪表达存在认识分化,并随年龄而增加;同伴关系不良的中学生在情绪表达的认知上存在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轮组法对96名中小学生被试进行了记忆情绪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1)被试记忆三类情绪词的效果之间差异显着,其中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最好,不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次之,中性词的记忆效果最差;(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词的情绪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3)词的情绪性对男生记忆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记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具体情绪以及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被试为104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愉快组被试做出的决策型自我妨碍行为较少;恐惧组被试做出的回避型自我妨碍较多。2)两种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是决策型自我妨碍还是回避型自我妨碍,男生均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