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社会与基督教●张雅平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俄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东正教在“科学无神论”的猛烈轰击下,受到很大约束。一夜之间,俄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当今俄国,社会主义成了过去,俄国的基督教——东正教又重新活跃在社...  相似文献   

2.
晚年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俄国思想界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命运的论战,但在与俄国各派政论家的对话中表明了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他反对俄国自由民粹派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片面认识,肯定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俄国的出路作出理论判断。恩格斯逝世后,列宁根据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科学回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出路问题,最终在俄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认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宗教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俄国著名哲学家谢苗诺夫通过纪念俄国科学院院士米特罗欣,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详细地分析了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作用的增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如何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也进攻;既与科学冲突,也与科学合作)的过程。作者指出,自1985年开始的“改革”至今,俄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当局企图通过“宗教复兴”的途径加以摆脱,致使危机更加深刻。当今俄国社会宗教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东正教内部出现了“真正的东正教教会”运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十分混乱。作者坚定地认为,宗教的世界观绝不能替代科学的世界观,并坚信,人类的未来,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一定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徐凤林 《世界哲学》2017,(1):131-137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7.
前言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来,在俄国的出版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就是“欧亚主义”。本刊在1992年第六期上曾发表过“欧亚主义”创始人п.萨维茨基的“欧亚主义”一文的译文,随后又在199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两位俄国女博士的文章(《欧亚主义者的考验》)的译文。五年来,俄国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欧亚主义的大量论文和材料,真的有点试图用“欧亚主义”来填补“现今意识形态真空”(л.и.诺维科娃语)的势头。这种动向已经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俄亥俄大学J.斯坎南教授主编的《俄国哲学研究》杂志就曾就此问题出过一期专号(1995—1996冬季刊),选译了俄国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章。本刊在这一期上发表一组译文,这些文章分别从欧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思想渊源、演化、复兴以及今天俄国人对它的理解和期望等等方面,对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智慧》2010,(5):I0001-I0002
夏加尔1887年生于俄国。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他的画主要是表现俄国犹太人的生活,他独特的神话梦幻风格主要取材于犹太人的生活以及白俄罗斯的民问传说和《圣经》。  相似文献   

9.
东正教传入中国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从中国黑龙江流域传入的。17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的雅克萨城。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在此先后建立了东正教堂和修道院,这是东正教传入中国的开始。接着,中国边防军于1685年前后抓获了一批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论民主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罗莎.卢森堡与《俄国革命》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1870~1919),波兰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卓越的女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卢森堡因号召工人推翻德国政府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卢森堡沉思俄国革  相似文献   

11.
恰达也夫的《哲学书信》引起了一场争论。该信断言,俄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它没有任何深厚而又牢固的历史传统,它的历史也缺乏任何共同的思想和发展规律。俄国社会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对祖国的历史持这种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流露出深深的痛苦和无法掩饰的悲观情绪。社会对上述观点不能不作出反应。在1830—1850年间,历史传统问题在俄国的思想争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俄国哲学与其他国家的哲学一样,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后来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伴随着历史过程。俄国哲学同其他国家哲学一样,经过了宗教世界观的各种形式,在摆脱了神学婢女的作用、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枷锁以后,便成了世俗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进行认识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流派,经过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时期,走向辩证法概念,起初还穿着唯心主义的外衣,后来到19世纪末,便走向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融合,终于合乎逻辑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可见俄国哲学史在几个主要方面是与全人类的哲学思想史相一致的。但是也象任何一个民族的哲学那样,它带有本民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于千百年来俄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俄国哲学的特色和特点问题已提出一个多世纪了.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俄国哲学家们开始研究俄国哲学思想的时候,就立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说存在着作为独特现象的俄国哲学,更确切地说存在俄国的哲学.就是说.在俄国有哲学思想,但其根据源不在俄国,而在国外,这些哲学思想仅仅是在俄国传播,而非植根于此.在最早研究俄国哲学史的一部专著中,修士大司祭加夫里尔(B.H.沃斯克列辛斯基)就把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民族特点解释为民族性、民族的心理和经济特点,同时认为这些特点不仅是上帝赐予某一民族的,而且是地理条件造成的.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俄国哲学史家都这样或那样地论及俄国哲学的特色问题,或者完全否定这种特色,或者提出各自的论据.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6年写道:“从我们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的独立地批判黑格尔体系之日起,这  相似文献   

15.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6.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在俄国传播的历史几乎和东正教在俄国的历史一样长。基辅罗斯时期就有西方天主教徒来到俄国,主要是商人,其数量极少。蒙古人入侵和统治时期,一些天主教修会的修士来到位于俄国领土上的金帐汗国传教,但收效不大。莫斯科时期,有外国商人和技术专家在俄国工作,其中有天主教徒。但俄国人禁止他们在莫斯科建造天主教堂,更禁止他们在俄罗斯人中间传教。这个“禁教”时期一直持续到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彼得大帝的开放政策,西方天主教徒开始涌入俄国,其中有耶稣会士,他们在这里建造教堂,甚至开始传教。不过,彼得大帝对天主教徒在俄国的活动还是…  相似文献   

18.
世界哲学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是俄国哲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任何专门的俄国哲学,但存在感受和讨论世界哲学问题的俄国方式和俄国方法。不同的民族,能在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提供的丰富内容里,发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并做出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俄国的柏拉图、俄国的笛卡儿,当然也有俄国的康德。在哲学中也和在科学中一样,不可能有民族主义;但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世界问题和不同的思想传统,可能各有偏好。俄国哲学的特点是,它和希腊化时代、和苏格拉底方法、和柏拉图的古代辩证法的关系。它在获得这个传统的同时,也获得…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杂志1836年由普希金创办,历经三十年波折至1866年被迫停刊,始终处于文学思想论争的前沿和中心,是俄国19世纪极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喉舌,成为众多俄国文学家崭露头角和成就辉煌的地方。以19世纪俄国文学期刊——《现代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创刊背景和创刊史,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文学杂志切入19世纪俄国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的研讨(续)安启念三、批评民主派,呼唤新保守主义在俄罗斯,几乎没有人不把实现高度民主视为俄国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被称为民主派的,是指在原苏联改革后崛起的、实质上是在谋求使俄国全盘西化的某些人。在近几年关于俄国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