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述《周易》道德准则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毕玉增《周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德传统,以及《易经》和《易传》中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诚信、尚谦、仁义、忠孝四个方面揭示《周易》当中包含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李立新《周易》为五经之首、三玄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它“致广大而尽精微”,包罗万象,涵括万事万理,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周易》正是从“河图洛书”传承、演化而来的。《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研究《周易》的人逐渐多起来了,队伍扩大了;研究《周易》的著作和文章也多起来了。其中有的是探讨《周易》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有的是企图从《周易》的思维方式中寻觅智慧、索求启迪,去管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周易学会》章程(草案)一、总则第一条组织名称:中国周易学会第二条 性质:中国周易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所属的专业性学术组织。第三条 宗旨:联合各地周易研究和工作者展开学术和社会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  相似文献   

5.
蒋凡先生是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专家,其大作《周易演说》(以下简称《演说》)极好地体现了打通文史讲哲学的特色,在众多《周易》研究的著述中独树一帜。数千年来,《周易》一直被视作“大道之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艺术、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而且,17世纪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亦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启迪着新学科、新理论,甚至被当成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受到人们推崇。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易学研究亦蒸蒸日上,呈现多元化倾向。学者运用新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和研…  相似文献   

6.
试论《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述了考察《周易》价值的方法,然后运用这一方法全面考察了《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作者认为,《周易》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民族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性跃迁;《周易》的内容折射着当时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状况,记载着古代先民对于当时复杂的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特别关注与初步思考;《周易》的人生智慧和行为原则,反映着趋利避害和预见未来的价值取向;《周易》的思维方式汇集着当时的思维工具和认识方法,表达着最初的终极关怀和哲学意识。而《周易》所提供的始源性材料,有助于我们从根源性上来把握中华文化及其当代特点;易学史的演变与发展则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周易》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思维方式对于当今人类把握现实与面向未来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陈守富《文心》与《周易》关系至密。粗略统计,《文心》上编十篇、下编十二篇引用了《周易》原文或运用了《周易》思想,取有《易经》二十余卦象,涉及《易传》十篇。《周易》是《文心》思想的重要渊源。《文心》主要取《周易》哪些卦象,起了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吴钧 《周易研究》2007,(2):92-96
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遭”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至汉代方有《易经》之称。本文所考察的主要是汉代《周易》称"经"以前的历史,因而称之为"《易经》前史"。本文的观点是:"伏羲画八卦"无从稽考,"文王重卦"并"作上、下篇"卦爻辞也属不实,孔子作"十翼"同样不确。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所构拟的《周易》演生史并不能为先秦史料所证实。在我们看来,《周易》卦爻辞及"十翼"各篇乃是历史上许多佚名的智者所作,即使没有伏羲、文王、孔子的参与,也并不影响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元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易》审美价值取向初探周山《周易》的绝大多数卦爻辞,都有吉、凶、利、悔、吝、无咎一类判断语。通过这些卦爻辞与判断语之间关系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周易》作者的审美观点及其价值取向。《周易》作者赞扬、肯定真、善、美,斥责、否定、假、恶、丑的立场观点,是...  相似文献   

12.
易卦与趣味数学欧阳维诚近年来,不少易学爱好者将《周易》与数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少读者都希望了解,《周易》与数学之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曾著《周易的数学原理》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对《周易》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14.
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陈望衡《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5.
《周易》符号是具有情感性特质的哲学符号。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系统阐述了符号的情感性问题,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概括《周易》符号的情感性特质具有启发和参照意义。《周易》符号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实现了物象与情意的统一,协调了象、物、意的三元关系。《周易》符号具有情感—生命—符号的有机结构,蕴含着由自然情感升华而来的,融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于一体的“人类情感”。《周易》符号的艺术性与情感性相关,其启迪了中国古代的情哲学传统和抒情的艺术传统,影响了中国艺术精神“象外”和重“意”的追求。相较朗格的情感符号,《周易》符号的象、物、意三元结构克服了索绪尔符号构造的局限,从宇宙哲学的高度观照生命和情感,涵盖了“天地万物之情”,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易画浅析     
易画浅析路松《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从形式和方法上看,似乎是一部专讲阴阳占卜的著作。但实际上它是一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等众学科汇集的百科全书。本文所论述的仅仅是对《周易》与中国绘画之间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易传》的吉凶观梁韦弦《周易》原是讲吉凶的卜筮之书。《周易》论断吉凶,必有之所以为吉或为凶的依据,这就是《周易》的吉凶之理。《周易》对有关吉凶问题的看法,就包含在《周易》论断吉凶的道理之中。但是《周易》经文是用卦交符号和简约晦涩的卜筮语言来表达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纵览中国思想史,历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无不认真研习《周易》,从中汲取治国理财的思想营养。这部名列“五经”的古典文献,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人才。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周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典。《周易》的治国理财之道,在中国古代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其影响早已及于东方各国。当今东方邻国的治国理财思想和企业管理思想中,不难发现,《周易》所展示的东方文化思想依然保持着某种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计算工具、符号系统、结构形式、推理模式、哲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探讨《周易》与中国古算机械化思想的渊源关系,剖析了《周易》筮法中的机械化程序及其影响,并讨论了《周易》对中国古算机械化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连劭名马王堆帛书《周易》中的《泰蓄》一卦排在《根》卦之前,《剥》卦之后,为第十卦;在今本《周易》中为第二十六卦。帛书是西汉初年的写本,通篇字体为早期隶书,持与今本相较,异文甚多。《泰蓄》一卦的全文为:泰蓄,利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