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都作出了贡献。本文仅就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科学基础作些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方以智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物理小识》和《通雅》中。《物理小识》中“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物有则空亦有则”(卷一,长白本,第3页)的光辉命题相似于笛卡尔的物质存在无真空说。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方以智称之为“秩序变化之原”。他在《药地炮庄》中说:“物呈帝则,知而无知,出入以度,不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的代表作<药地炮庄>素称难读.出于其师友及弟子之手的序、跋和发凡,倒是为阅读和理解提供了不少的线索.文章即是对全部16篇文字(含方以智本人一篇)的标点和注解.有关成书时间、著述风格、学术宗旨及师承渊源等问题,题解和注文中皆略有考辨.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的重要哲学论文《三征》(见《东西均》),思想玄奥,术语冷僻,故问世之后历时近二十年,注家无有问律。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注的《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下称《选辑》),该书的下册,辑有《三征》的选注,堪称开拓之作。然注释的作者因不得见方以智许多重要的哲学著作,故对方氏所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的解释,准免陷入臆断。这里仅列一明显之误,以正之。 原文:“明天地而立一切法,贵使人随;暗天  相似文献   

4.
方以智(1611—1671)处于明末清初“山崩地解”、“破块启蒙”的历史大变动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资本主义的破土萌芽,自然科学研究的逐渐兴起,方以智一方面“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另一方面又“借泰西为剡子”,取其所长,以“且劈古今薪,冷灶自烧煮”(方以智:《语录》卷一)的科学精神,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哲学与各门科学,“烧煮”出他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物理小识》和《通雅》一样,是方以智早期有关科学研究的著作。此书着手编写是在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①这时方以智刚满二十岁。崇祯十六年(1643年)写出《自序》,②大致这时已著成了一个初稿。次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人北京,摧毁了明政权。  相似文献   

6.
敦煌本《十王经》是研究十王信仰的重要资料。过去学界已对其文本系统做过诸多讨论,关注焦点主要是图像与赞文的有无。本文则以经中长行为中心,在综合考察诸本同异的基础上,选择较易识别的列名菩萨数,将文本分为四种:三菩萨本、五菩萨本、六菩萨本、十一菩萨本。四种文本的演变,呈现四种特征:同出一源,三菩萨本最早,五、六、十一菩萨本的增衍异中有同,有赞本后出但不一定最晚。本文的考察可使《十王经》各种文本的思想及功能、十王信仰的演变过程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7.
方以智《药地炮庄》目前所知的刻本,称"浮山此藏轩本",此本有四种古本及影印本,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美学林排印本。已有的研究对四种古本的认知不全,对不同古本间的篇目以及内文的残缺未作细致辨析。本文通过详考现有四种古本及其影印本和排印本,指出学界对《药地炮庄》的版本认识不足,并特别指出安徽省博物馆藏大集堂本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七、评所谓世亲护法的唯识论多从数论胜论脱胎而出《新唯识论》第六十六页至六十七页云:“大乘以一心而分为八(自注云:此心本是浑一之全体,故曰一心,而大乘乃分之为八),每一识又非单纯,乃为心、心所组合而成。大乘建立种子为识因缘(自注云:利子为能生识之因缘,识即是种子所生之果),无著造《摄论》授世亲,明种子有六义。第四曰决定,第六日引自果。世亲释云:言决定者,谓此种子各别决定,不从一切,一切得生(自注云:意云,非一切种子各各能遍生一切法)。从此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发现的材料入手,指出宝卷的刊印、流传与民间教派活动关系甚深.在活态的宣卷仪式中,《五部六册》宝卷衍生出了《大乘经开香本》、《大乘经解经本》等一系列新文本,《销释金刚科仪》等宝卷也频繁地被采用.《大乘经开香本》、《大乘经解经本》等新文本是《五部六册》宝卷仪式化、术数化的产物.宝卷不仅是书写的文本,更是活态的仪式文本.宣卷仪式倡导的是一种“吃斋”、“念佛”的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其三十六否泰(一)才交(二)万物盈(三)屯蒙二卦(四)禀生成(五),此中得意(六)休求象(七),若究群爻漫役情。校: 〔一〕漫《注疏》作“漫”,其他各本均作“谩”。〔二〕屯蒙二卦禀生成《十书》作“屯蒙二卦受生成”,《注疏》《讲义》《阐幽》均作“屯蒙受卦禀生成〔三〕休求象《阐幽》作“必忘象”。〔四〕次序排列《注释》列在第三十二首,《注疏》列在第三十首,《阐幽》列在第五十五首。  相似文献   

11.
晚明时期,桐城易学异军突起,形成了以方氏学派为代表的易学研究队伍.其开创人物为方学渐,他继承了宋易义理学传统,重在阐述人伦性命之学;其子方大镇一脉相承,但开始吸收象数易学理论;王宣、方鲲等人则潜心研究象数易学,推演河洛;方孔炤改变了其家学以义理为主的传统,走上了象数易学的道路,主张河洛即象数,易是一大物理,初步创立了用象数会通一切学问的理论.到方以智时集前人及家学之大成,主张虚空皆象数,倚数究理,以象数端几格通一切学问,建立了一个宏大的以《易》为主的哲学体系,创造了桐城易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八不中道之说, 是隋唐时期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 (549— 623年) 在疏释印度哲学家、佛学家龙树 (Nāgarjuna) 之名著《中论》 (Madhyāmakasāstra) 的《中观论疏》中, 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在吉藏的书中, 此种说法共四见: (1)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下第二, 明教用, 即是辨二智中道, 以佛智能说八不中道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用也”, 此言佛智依据八不中道, 息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作用; (2) “此之四人并不悟八不中道, 不发生正观, 故成四种失”, 此言诸家因为不理解八不中道, 故造成种种理论过失; (3) “论主体八不中道发生正观, 方…  相似文献   

13.
拜读颜泽贤同志《方以智科学哲学思想初探》一文(见《哲学研究》1984年第8期,以下简称“颜文”)以后,有些想法需要同颜同志商榷。现在,把我的看法写出来,以请教颜泽贤同志,并渴望其他同志指正。 一、颜文虽然仅就方以智的“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及科学认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没  相似文献   

14.
《易余》是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之一,著于方氏中年“流遁百越”的患难之际.此书包含两大主旨:第一,以“余”概念为中心继承、发展了方氏家传易学的思想精髓,特别是解决了其中有无,虚实之间贯通何以可能的问题;第二,以“三冒五衍尽三教百家”,提出了以易学作为方法,会通儒、释、道三家的主张.这部著作在方氏易学史以及方以智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释智(公元538—598年)。(依照传统的说法,智的生卒年代为公元538—597年。杨曾文先生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智卒时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应为西历598年1月7日。参见杨曾文《关于中日天台宗的几个问题》一文,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史称天台智者大师,是中国陈、隋之际的著名佛教领袖和佛学思想家,被天台宗人尊为四祖(天台宗高推龙树为初祖,以慧文、慧思为二祖、三祖。)实则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 在创立天台宗的过程中,智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气势恢宏的佛学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佛教心性论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讲成佛问题,众  相似文献   

16.
现存《续藏经》中保存的“扬州智恺作”《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和“青丘沙门见登之补”《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是研究《起信论》在中日韩佛教流传形态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考察《同异略集》的“序”、“后记”以及著作形态,确定为日本奈良东大寺华严宗僧人智憬的作品.其次,对《一心二门大意》和《同异略集》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语句和叙述口气皆一致;而且,前者依华严思想诠释《起信论》,亦符合智憬的学术背景,故亦为智憬的作品.“智憬”的音读与“智恺”相似,所以智憬可能自己伪托为智恺,亦可能后来抄写的错误.最后,本文指出日本和韩国佛教的“伪托”现象,亦可能是二国佛教的“边地情结”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周易》新证读《周易图象几表》札记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周易》的主观能动思想《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中国《周易》研究之新进展刘先枚蒋国保金景芳杨钧唐明邦唐明邦金春峰刘蔚华潘世宪徐锡台《易经》与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方以智的易学方法论评议〔美国〕康灵撞科学易理《易经》与针灸冯子道中国古代算筹二进制数表和《周易》《周易》通读手稿《易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启迪智能逻辑初探(专著)罗炽安智珠麻福昌张吉良张吉良舒默尹奈“河图”、“洛书”数图试析易学方面的一次考古发现谈《周易》八卦释四位奇偶数和四位(包括五位)…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参同契》是炼丹术理论的奠基性著作,由于资料的缺乏,对于这本书的文本组成与著者,历代学者有很多争议.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应当以文本自身的内证为主.《参同契》的文本经历了各自独立、混编至重编三个时期.其主要组成部分即四言经文和五言经文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四言经文是对五言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和补充.对于《周易参同契》的经文主旨,简单地概括为外丹或内丹均不太合理,文本自身已经表明了内养性情和外用炉火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以刊登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为主,特别关注对中国思想文化源头的研究,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明交流对话等有关问题的研究。二、本刊不负责来稿所涉版权问题(如图、表、引文等),请作者事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同意。三、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也未委托第三方或其他平台编辑运营。本刊拒绝一稿多投。本刊实行  相似文献   

20.
1.人类的优越性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法苑珠林》卷五引《婆沙论》语) 何故人道名摩(少免)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法苑珠林》卷五引《立世阿毗昙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