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看,工笔画正在逐渐远离"写意"精神。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分析传统写意精神的要义,从工笔画的用线、赋色及创作三个方面来探索工笔画的写意表达载体。在谨守民族个性精粹的前提下,注重融合西方绘画的新形式,这是新工笔画笔写当代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
就中国画而言,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种。写意性是中国画本质面貌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艺术精神之中,同时也彰显着中国画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围绕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工笔画中写意性的表达,希望能推动工笔画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工笔画易学,写意画难教。写意画教学的难点在于写意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意意识,除了写意理论的讲解外还必须针对个人性情及物象寓意进行意象结合的理念传授。多年来在中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工笔画易学,写意画难教。具体地说就是工笔画的绘画理念和技法比较明晰易懂,而写意画则让人觉得深奥莫测,  相似文献   

4.
工笔画和写意画同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中国绘画从象形的萌芽状态初始,就一直追求"写意精神"。这个"意"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传统,首先应该有清醒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努力进取和攀登。同时,必须在写意精神引领下,在有"法"、有"度"之中张扬个性,才能达到"同臻其妙"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海鹰 《美与时代》2013,(11):84-85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没骨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笔没骨画,一种是意笔没骨画。工笔没骨画用笔细腻,工整,墨色柔和,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接近于工笔画。意笔没骨法用笔潇洒秀润,用笔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接近写意画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写意花鸟画派系众多,从南到北有岭南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等。各画派承接本画派的风格创作写意花鸟画,这就叫做"传承性"。在高校教学中,写意花鸟画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派系、什么样的范本去学习,首先要看授课教师的师承关系与其所属的画派类别,其次要看授课教师所属画派的学术地位与社会成就,这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作品格调的高与低。写意花鸟画的教学是花鸟画教学的难点,如何通过"传承性"教好写意花鸟画这门课程就成为了写意花鸟画教师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工笔画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吸收西方成熟艺术观念和形式。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工笔画有着相同"写实性"基因,使得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当代工笔画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超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将传统工笔画从现实主义创作引领到超现实的发展方向,推进工笔画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超现实主义图式给当代工笔画带来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促进了当代工笔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工笔画的形式语言为切入点,探讨出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造境方面、造型方面、赋色方面、布局方面具有深刻的内涵性。其次,对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和论述,希望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双重认知,而较为全面把握传统工笔画之精髓,进而推动当代工笔画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工笔画自战国至盛唐再到当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手段甚至是绘画工具、材料的变化都微乎其微。这与我们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有些脱节,因此采用新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工笔画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在工笔画中运用肌理技法的创作方法,丰富了工笔画创作的语言和技法,增强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度,给观者展现了一种新的工笔画的体验意识和审美情趣,使画面更有效地表达创作者营造的意境,也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肌理效果的运用促使工笔画在材质运用与技法表现上有所提升,让传统的工笔画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没骨技法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遵循我国国画绘画方式所运用到的审美标准。意象表达作为我国国画审美中的审美宗旨,在没骨技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文章将针对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新工笔画所释放的唯美风格和画面肌理为人所欣赏,特别是在高茜工笔画中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美的融合。通过以"情"写"景"的形式特点能在画面中释放出唯美的画境,其一幅幅绢本工笔画非常具有丹青的意趣。  相似文献   

14.
"新工笔"的成功使我国的工笔画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各大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只看到了"新工笔"画家的成功,却忽略了画家背后的文化积累,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削足适履。对于"新工笔"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应对当前我国工笔画教学现状进行理性反思并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懂得明辨美丑、去伪存真,在绘画上能够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5.
肖蓝 《美与时代》2005,(6):30-31
工笔画这个概念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其内涵与外延怎样,我在此不想做详细的考证.大体上,工笔、写意的变迁是与人们的审美追求息息相关的.宋以前的中国画,即便是以斧劈皴著称的马远、夏圭,其作品也是相当严谨、工整的.由于元文人画的兴起,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以明代徐渭为典型,豪放、野逸的写意画风成为当时的主导倾向,一直到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形成了注重笔墨的水墨写意画风占据主流画坛,其间虽有唐寅、陈洪绶,一直到近现代的于非阁、陈之佛等工笔画家,但与前者相比,其成就及影响都远远不如.  相似文献   

16.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借鉴并继承前人的优点是值得的,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形式语言进行创作,那就会少了艺术能反映生活的价值、自我理想和思想的肯定、鲜明的时代特征。受西方多元文明的冲击,一些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已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新时代中国的工笔画亟待发扬创新精神和独一无二的风格表现,新工笔就是人们在发扬传统绘画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工笔画寻求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传统绘画理论更深层次的进化。文章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并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新工笔画家的作品,分别从构图、题材、造型、色彩四大方面来简单分析探讨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向新工笔转变、进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析了现代工笔画的意境之美,首先对意境的概念进行阐述,意境的精神内涵是物象、心境、情怀的交替融合,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在分析了意境的审美方式"计黑当白""情境交融""道法自然"之后,对工笔画意境的体现方式进行了阐述——虚实相交并着重造型的艺术与用线技法。最后论述了工笔画意境的开拓,融合传统技法并结合当地丰富的材料与肌理,打破传统束缚,在视觉上给人强烈冲击力,生动地传达出现代工笔画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美术史可以了解,中国画经历了历史的洗练,经历了多次变革。至今,中国画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际艺术主流的肯定,并一步步在成为历史的主流,对每个时期的人都产生了影响。正因为这样才使更多人对山水画的经典进行学习与借鉴,使中国画制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市场化阶级。在这过程中,大众消费对艺术的影响极其明显,工笔画被推至极高的位置,因为其对细节的描绘与工艺的复杂,很快受到大众的承认与推崇。而中国写意因为欣赏与知识体系难以受到大众的接受从而被冷落一旁,这使得中国写意艺术的传流在慢慢丢失。另一方面,西方强大的绘画系统的介入与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当下的艺术环境极其浮躁。重创新,轻传统,重工笔,轻写意,重人物,轻山水,传统作品具有震撼力的作品越来越少,国画传统的"笔墨""气韵"也渐渐淡化,我们慢慢在忘却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重视生生之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流行不绝。和古人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风云变化,与人类个体的生命体验,写意精神对绘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中国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