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然而,在这样璀璨夺目的面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作为生命力量表现出的浩瀚才情的才子们伟大的孤独感。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以超前的艺术眼力,致力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并开创水墨渲淡这一自宋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巨流的文人画风格,传递出唐人的无限的孤独之感。王维作诗如画,以凄冷之语显露真情;他师法自然,在山水之中排遣孤寂。在人物画风靡一时的唐代,他不画春闺,不描美女,偏偏写山水;开创破墨,于无色之相感受超逸;构图平远,从虚无之境寻求慰藉。动极而静,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唐代才子王维的山水里,我们咀嚼到了充满生命情调的唐人"得一知己者难"的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刘研 《美与时代》2014,(5):73-74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体现了基于儒学的绘画美学思想。其中以绘画“四可”来提高人格的境界;阐释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在自然中真正地理解、感受和把握山水变化的美;在“三远”说中表达画家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心灵安顿的寻求。《林泉高致》不仅是对山水绘画的总结,更具有美学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逐渐发展后,以写代画取真意,立象以尽意,抽象式的写意这些中国山水特有的精神及写意方式,也被油画艺术家运用到风景中了。他们关注山川之美,关注古代绘画理论,在油画和中国山水中找到潜在的契合点,借用中国山水精神,来抒发自己的心境,以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汪燕翎 《学海》2003,2(5):172-175
中国山水画在宋元时期发展到了艺术的巅峰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以山水的平淡萧散 ,古拙天然来表现生命的寂静、心灵的幽思。而文人画的意境却在六百年后的一个楚地文人沈从文的笔下得到了再现。本文着重探讨沈从文的山水美文和宋元文人画平淡寂寞风格的相似之处 ,并尝试探讨这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家在文化异域所进行的“风景图式”的修正,是具有文化参照意义的学术命题。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种“风景画”。不过,中国画中的“风景”,已不是纯自然的“山水”。当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时,作为审美客体的“风景”,已被中国文化的山水“对象化”。中国文化的山水,很少成为西方风景绘画的焦点再现,山水画的主旨是把纯自然的山水和主观的“我性”、“我情”合而为一,那些山水很少人文景观,那些山水的自然性恰恰是“我”借题发挥的载体和符号。更深刻地说,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非人文景观)抒写“我”之“心”、“性”而形…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一期间受到中国传统山水风景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自唐宋以来,造园思想开始渐渐以诗情画意为主导,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开始形成了含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风景画类型的古典园林。由此可见,古典园林与山水风景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不仅创造和观察能力非常强,而且画法高超,受人敬仰。郭熙主张在观察山水时要通过"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在"远望趋势"方面,首次提出"三远法",即山水风景的山下到山顶的高远、近处移动到远处的平远、山前到山后的深远这三种观察方式。郭熙将儒道佛的生命哲学思想渗透在山水画创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独有的一套山水画创作方法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为山水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了山水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的独立,归根到底,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态度的确立。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主体与山水的真正融入;二是绘画的才能。而这两点,却在宗炳身上高度地统一起来。他以一篇《画山水序》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着手,从山水油画的发展探究山水情结对当代山水画家的重要影响,并探究出中国油画风景中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油画风景作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画的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有关中西、古今、形式与内容、艺术与政治的论争充斥耳畔,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脉相通的山水画的转型则更为艰难.自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家在题材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山水画"是传统山水革新的第一步,从类型上分有两种模式:一、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二、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革命圣地和领袖诗意."新山水"的生命历程极其短暂,自80年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青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创作山水风景式园林。掇山、理水,是《园冶》创造山水风景式园林的重要手段,《园冶》的造园思想也正是通过山石、流泉的经营布局来彰显。掇山、理水之法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追求是一致的,它对中国当代园林及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有着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而蓝瑛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位有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和以他为代表的"武林派"在中国山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文章将从蓝瑛的山水画作品为出发点,浅析蓝瑛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一传入中国后便与山水审美紧密相连。《六祖大师缘起外传》中说慧能“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遂成兰若十三所”。禅门公案中,随处可见用自然的意象表达禅宗的精义。《五灯会元》:“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满目青山起白云”。“如何是灵泉境?师曰:枯椿花烂漫”。“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子规啼断后,花落布阶前。”“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红日照青山”。“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师曰: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春。”佛教认为宇宙生命的最深处、禅悟禅机的要义正…  相似文献   

17.
张瑞 《美与时代》2006,(6):63-65
山水画作为民族绘画体系中的一个成熟科目,所传达的和谐气息与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协调一致,体现了历代山水画家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诠释和对社会问题的言说方式。在文化多元、思维多极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将会不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主角。今天我们只有以民族的、完整的、发展的态度看待传统山水画,从中得到滋养,才能真正地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使山水画的民族文化身份更为清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富有哲学的精神产品,"道"是其艺术的精神基础,始终以"观道""体道"作为终极精神追求。山水画家须经常"洗心养身"来修炼自己,以"万壑在胸"为画源,以"应目会心"感通读者,使画家、作品、读者产生共鸣,引导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不仅抒发个人情怀,更表现生命意识、人格精神以及书写象之外意的"胸中丘壑"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始终影响着中国城市的选址和营建,古人以大的自然山水观来审视城市,将城市与自然完美地结合。洛阳自夏商延续至今,城市的营建既有汉魏、隋唐时期作为皇家都城的兴盛繁荣,也有金、元、明、清时期作为陪都、府城的建设布局。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洛阳山水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中得出,山水环境是古时城市选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中国的画家在作画时对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中国的山水画也自成一派,山水画家的山水情结也更加浓重。从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空间观存在的价值,从处理山水画的空间观、充分体现山水画空间观和中国画空间观的布局和思考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