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彩虹 《美与时代》2008,(5):130-132
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方法上因自身的局限,不足以深入地描绘刻画现实人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代中国画家们面临的挑战.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意笔人物画发展的过程中,中外美术的交流活动不曾间断.认识和分析中西人物画表现技法的不同特点,对中国人物画进行改革,即吸收西画素描技法、融合中西人物画的技法与理念,是推进传统意笔人物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民族文化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在审美观念、建筑形制、空间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而这些审美观的不同,究其根本,就是中西文化理念的差异。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西画马艺术在表现形式、工具材料以及思维理念上不可相提并论,但在解剖、结构、训练手段、形态、神态等诸多方面却有相通之处,有时相互之间也大有借鉴。通过对中西画马艺术的造型、写实与变形、马的情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能为中西画马艺术的交流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西传统书籍装帧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一个内敛,一个华美的两种不同风格。因此,分析中西方传统书籍装帧在装订工艺、装帧材料、装帧艺术三方面的差异,并从纸张、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商业社会形态、中国传统装具等方面,探索形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装帧艺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将水和墨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而在我国这种艺术创作中带有很强烈的民族特色。现在随着我国水彩人物画的不断发展,绘画的内涵以及画风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并且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我国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水彩人物画的画家,并且水彩人物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我国水彩人物画的文化背景,接着介绍我国水彩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最后介绍我国水彩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及其创新。希望通过对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水彩人物画发展的介绍和不同时期我国水彩人物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找到我国水彩人物画表现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随着当代艺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的造型以及形式方面,在精神以及思想层面,其也越来越远离传统。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对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追求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剖析,希望可以为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孔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很大,第一,孔子首先提出了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提升了绘画及其从业人员的地位,并在其后世的绘画理论中形成了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传统;第二,孔子美学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产生影响并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第三,孔子美学思想对传统绘画的章法、笔墨、色彩等技法理论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孔子认为绘画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属品说明其对绘画的独立性主体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9.
刘译泽 《美与时代》2023,(4):102-104
中国传统元素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形成了与精神内涵相融合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很多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能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关联,并能代表本土风格的中国传统元素,其使工笔人物画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和神韵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与此同时,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中呈现的文化内容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接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因此,对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进行概述,探讨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工笔人物画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工笔人物画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具体的、稳定的构成方式。中西传统社会结构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都有地主与农民的对立,都存在着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具体差异。这种具体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传统社会里有着不同的成分。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的佃农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建立在血缘性基础上的家族势力在传统社会结构中有重大影响。西方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11.
受社会背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艺术逐渐走向自觉的时期,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山水画也渐渐独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受当时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针对人物画领域而言的,而后慢慢渗透到山水画领域。以下文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顾恺之的传神理论;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敦煌汉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敦煌汉简释文》《敦煌汉简(全二册)》出版到当下,以其为一手材料,对汉代敦煌地区的屯戍、政治、经济、军事、中西交通、文学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存在问题。以下就近二十年来敦煌汉简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其根源来自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性等方面。试图通过对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神话传说以及举例古代传统柱式等方面比较来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此对我们深入探究中西建筑文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熊震 《美与时代》2016,(9):46-47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存在成为教化民众、弃恶扬善的工具。明代以后,人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兴起,人物画创作亦逐渐摆脱思想教化的桎梏。尤其以沈周为代表的文人画中的人物题材,出现了表现性灵、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表述日常的生活细节、捕捉有情趣的瞬间等内容。这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在有意无意中改变着明代人物画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5.
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苍劲有力、意味深远。在西方思潮严重影响下,他仍然坚持传统的作画理念,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了信心。坚持传统的绘画方式,坚持独特的绘画风格,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潘天寿思想不仅促使浙派人物画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特点,还催生出了中西结合的新绘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潘天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推动了浙派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中西逻辑比较傅季重、蒋弋为认为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墨辩逻辑的差异是:(1) 前者主要是学术探讨的工具,后者则是用来解决社会政治、认识事物、学术探讨一切问题的工具,其作用范围比前者大得多;(2) 前者和后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也是不同的。冯契、陈正夫、张立文等都不同意中国哲学长于伦理而忽视逻辑的观点,认为从逻辑思维领域来说,在中国的先秦与西方的古希腊,都已建立了形式逻辑科学和提出朴素的辩证逻  相似文献   

17.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教育史上的奠基式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于中西教育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通过对两者教育思想形成背景、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又存在相似之处。研究比较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西教育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环境雕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环境空间中的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它装饰环境空间,形成视觉焦点,在空间中变化轮廓、切割空间,在空间中起凝缩、维系作用。本文试图对环境雕塑的选址布局、题材与材料的选择、光影色彩、背景、尺度和造型等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自然跟人文等各方面的背景关系,探索环境雕塑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慧 《美与时代》2005,(8):78-80
吟咏自然,寄寓山水.在中西文学发展史上,自然诗以清新质朴、恬淡静雅的风格表现着人与自然互为观照,情景相生的和谐默契.但由于中西文化背景、诗歌发展历史、民族性格与心理结构、哲学思想与美学传统的不同,它们又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以物我主题抒述、意象呈现、意蕴表达和语言艺术来讲,中西诗便显现出不同的情趣及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