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信任修复的时间阶段模型来看,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信任违背发生后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而鲜有研究从违背前的视角对此展开探索。为检验社会善念能否作为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其修复效果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Somi范式操纵违背方的社会善念,通过让信任方完成信任博弈游戏来考察其感知到的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效果及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受损信任的修复,感知高(vs.低)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实验2发现社会距离调节了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面对社会距离远(vs.近)者的信任违背,感知到高社会善念的被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实验3不仅再次验证了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还进一步发现时间距离调节了社会距离与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即当社会距离远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短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当社会距离近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长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违背发生前信任方感知到违背方的社会善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信任,但其效果受到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制约。这些发现对未来探讨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社会善念理论的应用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进行探讨。通过中英文献检索,共有18篇文献36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4731)。元分析的结果表明,道歉在信任修复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呈中等效应量(d=0.4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信任违背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比于诚实型信任违背,道歉对能力型信任违背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控制组设置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沉默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优于以否认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信任类型、道歉所包含的成分以及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恩涛  王硕 《心理科学》2020,(2):459-464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权力和地位对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的影响。实验1首先通过角色分配法操纵被试的权力感(高vs.低),然后采用信任和非信任博弈任务来测量被试的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结果发现,在信任行为上,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存在更低的信任水平;但在不信任行为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2同时操纵被试的权力和地位水平,探索二者对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信任行为上,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存在更低的信任水平,与之相反,高地位者比低地位者存在更高的信任水平,并且权力和地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在不信任行为上,权力和地位的效应均不显著。该研究结果说明,(1)权力负向影响信任行为,而地位正向影响信任行为;(2)权力和地位对信任的影响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4.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任是委托方基于积极期望自愿接受受托方行为的意向。网络购物中的信任可分为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商家信任)和信任意向。个体经验、个性倾向和认知影响信任倾向; 网络安全机制建设和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影响制度信任; 网站使用体验、商家信誉和商家规模影响信任信念; 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三者共同作用于信任意向, 进而影响信任行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网络购物信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文化对网络购物信任的影响, 消极事件后信任重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摘 要 基于权力的趋近-抑制理论,本研究探讨权力不稳定性对权力效应产生逆转作用以及权力动机对这一逆转作用的影响。实验采用角色扮演法和真实任务角色来操纵被试的权力水平和权力不稳定性,以赌博任务中的冒险行为和金钱分配任务中的趋利行为来测量被试的权力趋近/抑制效应。结果发现:权力稳定条件下,高权力被试比低权力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冒险行为和趋利行为;权力不稳定条件下则相反,低权力被试比高权力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冒险行为和趋利行为。权力不稳定条件下高权力动机的高权力者相比低权力动机的高权力者倾向给自己分配更少的金额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抑制倾向;而高权力动机的低权力者相比低权力动机的低权力者倾向于提出更高要求的金额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趋近倾向。该研究证实了权力不稳定性对权力效应的逆转作用,而权力动机对这一逆转作用起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君  张锐 《心理学报》2022,54(5):566-581
权力与地位来源不同且体验有别, 二者分离是常态。如果领导者手握权柄却缺乏相应的地位威望, 将限制其控制力, 产生潜在不良后果。基于低地位补偿理论, 构建一个两阶段调节的中介模型, 设计两项研究, 旨在探索领导者“权重望寡” (即权力高, 地位低)所诱发的负面领导行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1揭示: 相对于权力与地位匹配, 领导者权重望寡诱发辱虐管理。研究2探索其成因, 显示: (1)自我损耗中介权重望寡与辱虐管理的关系; (2)领导者正念以及更高层领导信任联合调节自我损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 低地位领导在维护地位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损耗是引发辱虐管理的主因, 同时辱虐管理强度因人而异, 适可而止, 自身正念和高层信任有助于限制其作为不良补偿手段的蔓延。研究拓展了低地位补偿理论的应用领域, 也为化解权力与地位分离带来的组织冲突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任被破坏后如何修复是当前信任研究中未解的问题之一。有效的信任修复应关注整个关系, 包括信任、消极情感和消极行为三方面的内容; 修复结果可能出现矛盾状态, 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被彻底修复。现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理论过程主要有归因、社会平衡和结构, 其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单方向交互作用的转换, 当前研究更关注修复策略与修复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今后研究应重视归因、人际和结构过程的整合, 尝试结合现场跟踪研究和个案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外部效度, 以及考虑时间、社会情景和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信任是对他人合作行为的预期。Luhmann认为信任是简化不确定性的重要机制。合作动机高的个体有着更高的简化不确定性的需求,从而可能产生更高的信任水平。文章研究了不同合作动机下不确定性对信任的不同影响。实验在社会两难范式下采用不确定性(高、低)和合作动机(高、低)为自变量、信任为因变量的混合设计。结果显示:1.合作动机高的个体更倾向于信任对方;2.合作动机较高时,不确定性增高时个体对他人的信任也增高;合作动机较低时,不确定性增高时个体对他人的信任降低。对此的解释是:不确定性的增高造成个体简化不确定性的需求增高;合作动机高的个体会用信任来简化不确定性,而合作动机低的个体会用不信任来简化不确定性;因此在不确定性增高的情况下,前者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增强,后者对他人的不信任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
之前的研究表明权力能够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但是并不清楚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权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首先操纵情绪观察者(被试)和情绪表达者(目标)的权力水平(高VS 低),之后采用修正的oddball范式考察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情绪观察者和表达者的权力水平对愤怒情绪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在识别年老面孔目标时成绩更低。脑电结果发现,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中性目标刺激和愤怒的非目标刺激均产生了更强的N170波幅,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说明,高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优于低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即使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愤怒情绪刺激的早期敏感性仍然更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权力稳定性对自我和他人人性化知觉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在权力稳定条件下,相对于低权力者,高权力者对特指他人和泛指他人均表现出显著的"物品化"和"动物化"知觉倾向,但在权力不稳定条件下,该类知觉倾向均被消解;(2)在权力稳定条件下,相对于特指他人和泛指他人,低权力者对自我表现出"动物化"知觉倾向,但在权力不稳定条件下,该知觉倾向被消解。因此,权力的可变性有助于消除个体的去人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信任游戏的实验范式探讨了在与“受信任者”高/低可信赖性有关的信任线索时,具体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被试被告知“受信任者”在可信赖量表上的得分(高/低)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上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可信赖性”水平的高低所影响;实验二发现,当告知被试“受信任者”的群体身份(内/外群)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内外群”身份所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高确定性的情绪比低确定性的情绪更容易使被试的信任判断受到与“受信任者”是否值得信赖有关的线索所影响。  相似文献   

13.
崔梦舒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5,(6):1428-1433
本研究分别操纵被试稳定的权力(实验1)和不稳定的权力(实验2),并与不同权力个体进行公共物品困境任务,以考察了自我权力和他人权力对初中生合作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其权力稳定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权力稳定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低于低权力组和控制组,而在权力不稳定的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高于低权力组。无论权力稳定与否,与低权力同伴合作时,低权力者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与高权力同伴合作时。  相似文献   

14.
崔梦舒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19,(6):1428-1433
本研究分别操纵被试稳定的权力(实验1)和不稳定的权力(实验2),并与不同权力个体进行公共物品困境任务,以考察了自我权力和他人权力对初中生合作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其权力稳定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权力稳定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低于低权力组和控制组,而在权力不稳定的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高于低权力组。无论权力稳定与否,与低权力同伴合作时,低权力者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与高权力同伴合作时。  相似文献   

15.
王建峰  戴冰 《心理学报》2020,52(1):55-65
目前关于权力动机的研究主要关注权力动机的阴暗面, 但是对权力动机的积极面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公平与合作行为的角度出发, 分别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公共物品博弈任务, 探讨不同权力动机水平个体在内隐(眼睛线索)或外显(他人在场)社会存在下的亲社会行为是否不同。结果发现, 在眼睛线索或他人在场条件下, 相对于低权力动机者, 高权力动机者表现出更高的公平与合作水平。然而当没有社会存在线索时, 高低权力动机者的亲社会行为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高权力动机者出于名誉和地位的策略考虑, 也会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性别及控制感对中国大学生信任行为的影响,探讨造成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原因。实验采用经典的信念游戏范式及其变式,通过改变决定者与分配者的决策顺序操作被试的控制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控制感条件下,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个体控制感水平后,信任行为的性别差异则消失,性别和控制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该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控制感是影响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性别及控制感对中国大学生信任行为的影响,探讨造成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原因。实验采用经典的信念游戏范式及其变式,通过改变决定者与分配者的决策顺序操作被试的控制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控制感条件下,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个体控制感水平后,信任行为的性别差异则消失,性别和控制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该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控制感是影响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凡  郑鸽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18,(4):890-896
摘 要 采用实验法探讨权力对压力应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认知评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回忆法操纵权力,测量被试在压力情境下的认知评估和行为倾向。结果发现,权力水平影响压力下的生理反应,高权力者产生挑战,低权力者产生威胁;认知评估在权力和压力应对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实验二进一步探究了权力对压力应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评估中介权力和压力应对行为倾向,且不同权力水平者的压力应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维系社会稳定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认知控制的子成分(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与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在控制客观风险高低的同时,分别对刺激—反应一致性、任务转换和工作记忆负载进行操纵,进而考察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刷新和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控制在反应时上表现出差异,刺激—反应一致条件下被试做出信任的反应时更快;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在信任率上表现出差异,不转换条件和低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被试的信任率更高。结果表明,抑制控制主要影响反应组织过程,即为了解决反应冲突而需要更长时间做出反应;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则会影响个体的信任决策过程,决定了个体的信任行为表现。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客观风险高低表现出跨情景一致性,即三个实验中高风险条件下信任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条件,表明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研究探讨了认知控制三个子成分和客观风险高低对信任行为产生影响的加工机制,对现实生活中的信任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作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权力感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距离所产生的中介作用及群体身份所产生的缓解调节作用。实验包括利用角色扮演法、情景回忆法来操控个体权力感,虚拟与真实的公共物品范式、囚徒困境范式来测量人际合作,通过IOS问卷测量社会距离,并用最简群体实验范式来控制群体身份。本文三个实验的证据表明:(1)在虚拟的投资游戏中,高权力感个体的合作行为显著少于低权力感的个体;(2)在互动情境中,个体所感知到的与其互动对象的社会距离,在权力、合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效应;(3)对于同组组内成员,高权力感个体相较于低权力感个体,有更多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