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多次成功对低耐挫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改善,研究1以高、中、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图形推理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即先经历挫折,后经历多次成功);研究2以高、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部件组字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结果发现,在经历挫折后:(1)成功1次能改善大学生的成功坚信程度,连续成功6或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2)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连续成功6次能使其相对稳定;(3)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继续意愿,连续成功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表明多次成功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大学生耐挫心理常模,本研究采用耐挫心理量表,分层随机抽样了2654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效度良好;(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总体耐挫水平无显著差异,女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男生,可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3)大一学生总体耐挫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学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其他年级;(4)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均分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可作为评价大学生耐挫心理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探讨耐挫心理的结构及因素间关系。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3名被试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的结构由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构成;(2)坚信、可控和醒悟共同影响乐观。研究2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基于研究1的耐挫心理结构编制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四因素结构有良好的拟合指数;(2)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3)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耐挫心理的结构包含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四个因素;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未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更高;(2)在控制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年龄与T1时间点负性情绪的作用后,T1时间点的儿童期创伤、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负性情绪;(3)低心理韧性水平下,儿童期创伤显著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高心理韧性水平下,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儿童期创伤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风险因素,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间的关系,对74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并要求其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统计分析表明: (1)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 (2)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而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情境和运气; (3)当学业失败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于情境,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相似文献   

8.
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蔡华俭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3,26(3):461-464
本研究以瑞文智力测验为成败操纵基本任务,对成败操纵前后、接受成功反馈和失败反馈的个体在内隐联想测验中的反应及其内隐自尊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反应速度都显著地快于操纵前;(2)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都显著地低于操纵前。内隐自尊易受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当个体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动机较为强烈时,内隐自尊作用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上讲的挫折主要是指个人在进行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没能达到,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挫折心理。我从与众多大学生长时间广泛的接触中看出,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总起来说,影响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期望值的失落 从高中进入大学时,大学生对大学怀有美好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24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反馈类型:成功、失败)×2(任务重要性:重要任务、不重要任务)×2(外向性:内向、外向)组间设计探讨成败反馈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以及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反馈类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的主效应及三者的交互作用效应均显著。(2)成败反馈与任务重要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失败反馈条件下,执行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执行不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3)成败反馈与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失败反馈条件下,外向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内向被试。(4)在失败反馈条件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亮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4):837-841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情境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出现较多的积极情绪,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2)低心理一致感压力情境诱发出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诱发量较大。(3)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康复力较大。(4)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在消极情绪变化上表现出“诱发多,恢复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心理弹性的整合模型和压力与健康关系的终生发展模型,以62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时间为三个月的两次施测,探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特质正念对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正念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预测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3)留守经历调节了特质正念→心理弹性→焦虑/攻击性的后半段,具体来说,相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对焦虑和攻击性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强调了特质正念和心理弹性是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的留守经历是成年后个体心理资源和内外化问题的风险因素,这对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执行功能测试,从68名大学生中选出34名(执行功能水平高、低各一半,文、理科各一半)参加心理旋转眼动实验,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水平高的大学生比执行功能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强,并且达到了显著的差异;同样理科大学生比文科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强,并且达到了显著的差异。2)大学生心理旋转中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瞳孔直径总体情况是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多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选取5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记忆和心理韧性测验来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应激组,应激组大学生的整体记忆成绩更差,且应激组中的高应激反应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比低应激反应者的记忆成绩更差;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应激反应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心理韧性者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低心理韧性者。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加工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视角讨论了心理应激、心理韧性与记忆功能三者间的关系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前人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成就动机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成就动机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避免失败的维度相对贡献更大。结果提示,成就动机可以较好的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且避免失败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体验采样法和问卷法,分别考察了从252名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甄别出的100名高、中、低心理弹性者在日常情绪状态和情绪复杂性、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态势。结果发现,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1)在日常情绪状态上存在差异。高心理弹性组积极情绪的总分、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高于低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的积极情绪在日常情绪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大于中、低弹性组。(2)在情绪复杂性的4个维度有不一致的表现。高心理弹性组拥有更高的积极情绪细腻度,3组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发现差异。(3)积极情绪调节中,高心理弹性组多采用宣泄而少用抑制策略;消极情绪调节中,低心理弹性组多采用认知重视调节。这提示,积极情绪是与个体适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是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体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觉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情绪觉察与调节的指导训练有望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8.
内隐自尊的功能:缓冲器,还是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丽  杜建政 《心理科学》2007,30(4):1017-1019
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通过成败操纵来检验内隐自尊的缓冲器假设。研究发现,无论面对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高内隐自尊者对自己的表现均比较满意,且成功时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失败时的满意度;低内隐自尊者面对成功时对自己的表现满意,面对失败时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且二者差异显著。这表明内隐自尊可能并非具有缓冲作用,而是具有滤波作用。较之低内隐自尊者,高内隐自尊者在应对压力或威胁时能够更多地过滤负面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滤波器假设。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董圣鸿  张璟  熊红星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Weiner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继Weiner之后,西方学者在成就范围内对成败归因进行广泛探索,研究表明,学生不仅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而且成败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我国大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与西方是否一致?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归因范围,人际交往范围内的归因研究就更少。为此,本研究采用MMCS归因量表,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由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理性色彩浓,自我评价高,对生活的期望值也很高,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冲突,感到失望、沮丧、意志消退等,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心理学上看,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