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飞 《中国道教》1989,(1):45-49
《道藏辑要》中的《天仙金丹心法》是一部很奇特的丹经(以下简称《心法》)。书中的内丹术秘诀,是用多种不同规律的密码排列而成,更加入一些符号和代字。全部秘诀约占全书文字的一半。表面看来,文字杂乱无章,使人茫然莫解其意。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终于将书中秘诀全部破译。书中部分章节,《东方气功》杂志在一九八六和一九八七年已连载。中华书局已计划在一九八八年出版全书。《心法》是道家托名:“八仙”合著的一部丹经。“八仙”为民间传说,不见经史。“八仙”之词起源较早,可追溯到东汉。但唐代前后,“八仙”是个泛称,其中人物可以随时随地的指称。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相似文献   

2.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八仙的原由何在?各种传说很不相同。“八仙”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牟融《理惑论》:“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这里“八仙之箓”中的“八仙”,系指列仙,“八仙之箓”即《列仙传》等类书。八仙的传说最早的有二,一、“淮南八仙”;二、“蜀中八仙”。东晋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安,好儒学方技,有八公往  相似文献   

3.
八仙是道教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他们的修道理论及其仙话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为广泛。在我国小说、戏曲、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他们的形象,因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八仙传说源远流长,八仙群体的产生、演变、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东汉到唐代,可以说是八仙群体的准备和萌芽时期;宋、元、明三代,则是八仙形成、定型和发展的时期;从明朝开始,特别是到了清代,又增  相似文献   

4.
罗宁 《宗教学研究》2006,3(3):43-47
唐代江积所撰的《八仙传》亡佚已久,但通过研究《仙苑编珠》的记载,可以找到八仙中的六人:谢冲寂、侯道华、王可交、厉归真、马自然、冯徽妻薛氏(薛玄同)。他们都是大中以后升仙并且影响较大的人物。唐代人所说的“八仙”并不是固定的八个仙人,江积《八仙传》在后来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了解江积《八仙传》的内容,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古代八仙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5.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仙话。他们经常云游人间,扶贫济危,除暴安良,奖善惩恶,施药治病,济世度人。在古典文学、戏曲、绘画、雕塑作品中,不少都是以八仙为题材。在“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图景中,人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神采俊雅,手持一朵荷花,飘逸脱俗的妙龄女郎,她便是八仙中唯的女仙——何仙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说,何仙姑是唐代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住云母溪。何仙姑出生的时候,紫云绕室,头顶生有六毫。十三岁的时候,她跟女伴人山采茶,走失了伴侣…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且八仙所持之物均为民间常用之物,因此八仙与民众生活十分接近。明清以来,八仙灵迹流传广泛,深入人心。道教宫观多建有供奉八仙的殿堂,也有主供八仙的道观,如西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每逢新春和朔望之日,道教信众常到八仙殿堂奉祀,以祈求健康平安、万事如意。本期刊登的八仙造像为清代紫檀木雕嵌银丝像,现藏于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位于太原市纯阳宫)内。  相似文献   

7.
所谓“八仙”,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也许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汉于遗在《招隐士序》中说:“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词赋。”由此可见,上述八公(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  相似文献   

8.
八仙宫坐落在古城西安东关长乐坊内,民间常称八仙庵,原为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宫观,也是西北地区较大的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八仙宫,顾名思义就是八仙享祀人间香火的地方。八仙者,即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钟离权。据传宋时,  相似文献   

9.
古城西安有十三王朝帝王都之美称,而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的八仙宫,被誉为八仙信仰的祖庭、八仙文化的发源地。它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光正 《中国道教》2004,30(2):27-30
曹国舅在八仙中出现最晚。他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有关曹国舅的情况,叶慈氏、浦江清、赵景深、周晓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①,班友书在考察黄梅戏《卖花记》的源流时,对曹国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视角独到。②笔者拟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综合以上诸说,对曹国舅故事进行系统的考察。一、内丹道对曹国舅的收编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为宋代国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经被内丹道收编,成为吕洞宾弟子,并在宋金元时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现于八仙队伍之中。历史上的曹国舅曹佾是曹…  相似文献   

11.
八仙群体的演化发展及其形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八仙的形成及八仙过海传说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铁拐李(李铁拐)、张果老(张果)、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八位仙人中,至少有五名见于北宋以前的史料记载。张果最早见于唐代郑处海撰的《明皇杂录》,后来修的新、旧《唐书》中都有《张果传》。在八仙传说中,“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十分著名,但在《明皇杂录》中只说他“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并没有“倒骑驴”的说法。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但经过戏曲舞台的传演,其影响更加广泛了,成为文学、绘画、雕塑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清人金埴《不下带编》中说“画家有《张果老倒骑驴  相似文献   

12.
神仙传说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神仙传说之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度最高。干春松著《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八仙中最为著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其生卒年不详,相传他本为唐末文士,名岩又名岩客,字洞宾,自称回道人,后世称为回仙。河中府蒲坂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按察使吕渭之孙,海州刺使吕让之子。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长安)人等说法。据传,他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归隐华山,幸遇道士钟离权,随其修炼,终得成仙,…  相似文献   

13.
旧版《辞源》八仙条,说八仙为淮南八公。未言其姓名与籍贯。宋王应麟的《小学绀珠》有八公条,说淮南八公是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等八人,称为淮南八公。据此,此八人也就是汉时之八仙了。1989年第四期《中国道教》刊《道教中的八仙》一文也持此说,并将毛披误为毛被,现予以辨析。要了解淮南八公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汉淮南王刘安说起。汉淮南王刘安,《太平广记》说淮南王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其父死子安袭其封地为淮南即称淮南王。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并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并著书二十余篇,其中言神仙方术,论变化之道达万余言,  相似文献   

14.
纯阳子吕洞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吕洞宾济世度人的事迹,自五代宋初以来,广为流传。学界对吕洞宾的生平及度人事迹,已作过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药"具有多种历史文化内涵.医药是治病的良方,由皇帝向个人赐予以示恩宠,朝廷向百姓施予彰显惠政,而个人为父母侍药则表示孝心.长生药和丹药好比是麻醉剂,迷幻之中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毒药则是害人的利器,在政治斗争中往往充当杀人工具.药的内涵及政治文化功用的差异,全在于使用者的不同想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道士徐神翁在徽宗朝声誉日隆,其神灵信仰逐渐从家乡泰州扩散流布。经过宋元时期全真教和元杂剧的推动,徐神翁进入八仙行列,其民间地位进一步提高,但也导致其人物信仰对通俗文学依赖的加强。由于八仙戏对徐神翁缺乏深层人物塑造,单调狭隘的宗教书写造成了他在元末社会实际名声的衰退。最终在元末文人笔记的叙述中,徐神翁脱离了宗教人物的藩篱,再次走入政治和世俗书写并获得新生。通俗文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徐神翁身上得到了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八段锦详解     
黎明 《中国道教》2009,(2):45-46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最广的导引术之一,分为两大类: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即文八段锦(坐式静功)和武八段锦(站式动功). 坐式八段锦主要起源于八仙之一钟离权所传之八段锦.钟离八段锦因吕洞宾手书于石壁而得以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8.
吴根友 《现代哲学》2022,(1):124-131
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说法,实际上包含着尊重广大民众基本需求的思想。因而,这一命题可以说是道家式的古典民本思想。“百姓心”并不是具体百姓个人特殊的欲望,实际上是作为整体的百姓的基本共同需求。在哲学形上学层面,老子提倡道法自然。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具体事务中,老子提倡尊重百姓的基本意愿。这两者之间的思维逻辑具有某种同构性。  相似文献   

19.
李宗阳,又名涵三。早年出家南阳武侯祠,曾任西安八仙庵方丈、南阳玄妙现住持。他捐资助学,创办孤儿院、红十字医院等慈善事业,造福地方百姓,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据民国三十年李宗阳弟子张宗骞为之所立的《涵三子李宗阳道行碑》载:“道人家世居济源之盘谷,为唐西平王李晟三十七世孙。幼贫窭随父习商于南阳之石桥镇。时年尚未冠,大雪中晨起遇异人行雪上无迹,心为之动。追行里许跪树下,恳求愿为之徒。遂别叔父居武侯祠学道。旋赶嵩山深处一石室,静坐十载复入华山潜修炼养,术于道藏各经,无所不窥。又熟读儒佛经典,参互证解,…  相似文献   

20.
宋代民间道士徐守信,经过从师受道、道士和民间俗士附会、文人士大夫品题、帝王召见赐号等环节,神化为具有神异功能且被世人广泛信仰的“徐神翁”。徐神翁信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他写字、作诗占卜的崇信和对其画像的崇拜。徐神翁信仰在泰州本地及东南沿海一带影响颇大,圣迹崇拜较为兴盛。宋代诗文、笔记对其神异事迹的载录以及道教、民间信仰对徐神翁的吸纳,使其成为八仙早期成员之一,广泛出现于元明“八仙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