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经》是实验科学吗《内经》是实验科学的观点是刘里远博士在其新著《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中提出的,刘博士认为“古人以极其杰出的实验科学思想,真实地记录了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总结出高度概括性的生命规律”[1]。“《内经》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现象、事实为依据的,它建立于对人体的形态解剖、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于人体和自然的对比和联系上,因此《内经》是实验科学”。[1]一般认为《内经》是传统医学典籍,是经验性的,那么,为什么刘博士要将《内经》的性质定为“实验科学”?他又为什么能将《内经》定…  相似文献   

2.
净因 《法音》2002,(3):10-13
四、回归之代价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革新成功,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禅宗六位祖师各人的遭遇便是最好的证明。初祖达摩来华见梁武帝,话不投机[72],而“一苇渡江”[73],说明达摩“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为上流社会所容纳。达摩遂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74]这说明达摩之“有为之善,非真功德”无法为普通民众所接受[75]。达摩传教时,时常受到“取相存见之流”的讥谤,只得到道育、惠可等少数人的认同[76]。又据《历代法宝记》记载,达摩先后六次被义学沙门下毒,第六次终于…  相似文献   

3.
敦煌佛曲《散花乐》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存敦煌遗书中,有近二十件[1]题名或拟题为《散花乐》(或作《散华乐》、《散莲花落》等)的写卷。关于这些写卷的性质,任二北先生曾名之为“散花乐和声联章”[2],指出它们主要是佛教法会道场中所唱的佛曲。饶宗颐先生在《敦煌曲》中则认为它们不是佛曲而是赞文和声,理由是“散花乐”名称叫“乐”或“文”,无叫“曲”者[3]。后来日本学者砂风和子撰《敦煌散花乐和声曲辑考》[4],对《散花乐》的演唱方式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它们是诸寺法会上所唱的一种佛赞。诸贤论断,何者为是?本人近读藏经,发现初唐永徽五年阿地瞿多…  相似文献   

4.
"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孙宝良先生等创立“原始意识论”的文章[1]后颇有异议。但由于并非是专业批评家,业务在身,无暇过问,也就想作罢算了。岂料至1999年7期,4个月里非但未见一篇批评文章,反而又见到孙先生等“原始意识论”的第二篇大作[2]...  相似文献   

5.
杨笑天 《法音》2000,(5):22-29
一 关于达摩的最早传记史料是《续高僧传》的“达摩传”[1]。据该传说,达摩是南天竺人,婆罗门出身,因悲愍此边隅之国,欲以正法相导,故而远度汉土。初抵中国,是在刘宋时代(424─479),所到达的地方是“南越”,就是海南岛对岸一带地方[2]。 关于达摩在南方的经历,《续高僧传》的本传中没有记载,只在“法冲传’中简单提到达摩曾将四卷《楞伽》“传之南北”、“后传中原”。据此则达摩在北渡之前有可能曾在南方传授过四卷《楞伽》。《楞伽师资记》说达摩上承求那跋陀罗,暗示达摩曾与求那跋陀罗相见。若两人真的曾经相见…  相似文献   

6.
从普遍的配给到建立目标责任制[英国]RuddfKlein高光译HastingsCenterReport不久前出版了一期特刊,刊名为《国际生命伦理学:医学、道德与文化》,本刊挑选了其中的6篇,并请大连医科大学高光副教授等翻译,现刊载如下。从1948年《...  相似文献   

7.
律历与《易经》[泰]郑彝元中华文比的产生与律历有密切关系。律与历观测对象不同。《史记》八书律与历分立。因同样为制定历法所依据,故《汉书》将之合而为一。“律居阴治阳”。《虞书》说:“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说:“虞书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许多农村集镇,经常有一些民间艺人,走乡串村,说唱“道情”。 “道情”,是曲艺的一种。在四川叫做“竹琴”,在北方称为“渔鼓”。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广西、陕西等地,都曾广泛流传。它原为道教布道的一种“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世行善等宗教思想,由游方道士在各地演唱。南宋时,开始用渔鼓与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其曲调有[耍孩子]、[清江引]、[二六调]、[夸夸调]、[步步娇]等,曲调优美动听,很能吸引观众。 “道情”艺人,分为“内档”与“外档”两种…  相似文献   

9.
悼念赵朴老     
浣溪沙 朴老逝世后,过广济寺,秋风萧瑟,往事如潮,音容若接,不胜感怆。 曾是维摩旧道场, 弥天花雨想辉煌[1]。 低徊泪眼见羹墙[2]。 寂寂僧廊飘落叶, 幽幽禅唱出斜阳。 人间滋味是悲凉。[1]数十年来,在朴老领导下,佛教导向正确,涤瑕荡垢,重现光明;海外联谊,和平友好,业绩辉煌。用佛教雨花故事。[2]“见尧于羹,见尧于墙”,见《后汉书·李固传》殿阁巍峨五十年,香花万里结来缘[1]。金桥天际彩云连。四海推尊称大老[2],忽惊悲泪隔人天。凄凄眼底现桑田。 风入松 佛协将召开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回首过去历届…  相似文献   

10.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曰:“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耀而不可得革也。是放虽有至贤,能为君亲含容其恶,不能为君亲令无恶。”如何理解这段话,涉及到对董仲舒人性思想的理解。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断读“人……有善善恶恶之性”这句话。《春秋繁露校释》(主编:钟肇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在正文中正确地将这段话断句为“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但是在校释中,却又作了另一种断读,《春秋繁露校释》第41页的校释[-]说:“董仲舒主性三品之说,以为圣人性善,斗育性恶…  相似文献   

11.
在复数的“我们”与被排斥的“他人”之间——美洲的土著与诸人种群体阿马里尔·钱纳迪美洲人种的混杂性在《我们与他人——法国人关于人类多样性的思考》一文中,茨维坦·托多罗夫提出了下述问题:“我们能够和应该怎样对待不属于我们同一群体的人?”[1]对于研究能促...  相似文献   

12.
钱一本易象义理窥测──评《周易像象管见》张克伟[港]象数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及其时位关系。而“数”则是指阴阳数、爻数等。“象”和“数”构成了《易经》的基础。“易象”作为《周易》的一个分支系统及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弥补...  相似文献   

13.
孙学刚等先生从1998年9月到1999年3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3篇评论中医的文章。中医学作为一门饱经历史沧桑,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学科,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正视各种各样的批评,其恢宏的气度,正是不断前进的活力之一。作为一代中医学人,都有促进这一传统科学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责任。但孙学刚等人的3篇文章:《实用主义对中医学的消极影响》[医学与哲学,1998,(9)]、《医学经验主义的贫困》、[医学与哲学,1999,(1)]、《中医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医学与哲学,1999,(3)],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儒家内圣之学与应用伦理学[香港]罗秉祥一、儒家伦理学之核心是内圣之学所谓内圣之学,就是“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也是“修己”之学(《论语·宪问》)。(参刘述先,1987;Tu,1979:17-34...  相似文献   

15.
《青华秘文》“心”论浅析张钦《青华秘文》是金丹派南宗的代表作。文中关于“心”的论述详尽地阐明了南宗修性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尤其将“心”作为性与命的基础,即心理与生理的契合点,深刻地揭示出内丹修炼的实质是修心。“心”在《青华秘文》中有两层意蕴,即生理的心...  相似文献   

16.
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答樊嘉禄先生山东针灸研究所全息生物医学研究室(济南250014)陈少宗笔者在《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曾发表“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1](该文的原名是“从科学的美学原则看全息生物医学理论的科学价值”,编辑加工时更名为“...  相似文献   

17.
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自命出》意在调和心志与性情的矛盾,解决心无定志的问题,是孔子心志之学的自然延伸。但是,它却空前地注重了“性”、“情”的天赋性、本原性;性是情的本原、依托,情是性的激发、摇荡,二者互为表里,内外摩荡,构成了生命的活性之泉。正因为把性情视为生命的基质、根据和前提,所以,《性自命出》超越了孔子“与命与仁”的理论构架,而以以性情为基础、以天命为归依的“反善复始”思想,刷新了儒家心志之学的风貌,发展了儒家人学的理论,为思孟学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相似文献   

19.
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选译]〔法〕安娜·赛德尔著吕鹏志陈平译陈霞校[原作及作者简介]《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对1950—1990四十年间西方道教学界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被誉为西方道教研究的纪念碑式作品。该文的显著特点有...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与哲学》发表了笔者的"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1994年第6期)4年之后[1],樊嘉禄先生发表了"如此论证'推不出...与笔者商榷[2],笔者随即撰写了"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一文解答樊先生提出的问题[3]。由于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以前的文章中未能深入讨论,故而再作一些补充。在"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原名"从科学的美学原则看全息生物医学的科学价值")一文中,笔者提出了"科学美学"及"科学的美学原则"问题,以"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一文中笔者进一步阐述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