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的法器.在斋醮坛场上,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的仪式,即谓之灯仪,这是道教斋醮的一种常用科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  相似文献   

2.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上,对“自然朝”的提倡、对道场戒律的重视、对谢恩醮的设立、对“斋”的意义的阐发、对斋官职司的具体规定、对表奏上章的文饰等,为推动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九、刘宋陆修静(406-477)对灵宝科仪的整理和发展南朝刘宋陆修静是一位在多方面做出了贡献的高道,尤以科仪方面的贡献最为卓越,被视为道教史上的“科教三师”之一。陆修静一生撰述的“斋法仪范”据说有“百余卷”4○69,现存于《道藏》的科仪书包括《洞玄灵宝五感文》(DZ1278)、《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470○(DZ524)、《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471○(DZ349)、《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DZ410)、《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DZ528),他书著录者还有《然灯礼祝威仪》47○2、《宿启建斋仪》473○、《升元步虚章》、《灵宝步虚词》、《步虚洞…  相似文献   

4.
正"破狱"是宋代道教黄箓斋科与炼度科仪等度亡仪式的重要内容,特指高功法师借助存思内法及一系列相关仪式打开地狱之门以拯滞济幽。这类仪式是在早期道教灯仪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在六朝时期,道教灯仪具有祈福消灾与济拔先亡两大功能。如《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中用烛灯"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长夜"~1。又,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述"明真斋"称:"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法亦于露地然(燃)一长灯,上有九大(疑为九灯),如金箓灯法,但不立坛门户之式耳。"~2"明真斋"用于道徒自拔先亡,该斋法以灯仪为主,与"金箓斋"之灯法相近,但不立重坛及诸坛门,且燃灯数量亦少于"金箓斋"。  相似文献   

5.
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自刘宋以来,这句著名的玉京山步虚词,伴随着舒缓悠扬、缥缈优美的步虚声韵,在酷坛咏唱木息。道教举行斋酷法事,开坛必先烧香。拈香的科仪,据说可作为通真达圣的媒介,使香气上达官闭,迎请神真下降。道教祖师杜光庭说:‘丫L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达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祭祖焚香,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即有祭扫的焚香之俗,周人以香气降神,故焚香使馨香之气达于空中,供神灵歆飨。西周宗庙祭把的焚香,是用香蒿沾上油脂,与黍稷拌合燃烧,让香气弥漫神庙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醮仪简介“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之一。“罗”,是指三界之上谓之大罗;“醮”,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种仪典。华夏先民早有祭祷之仪,战国宋玉《高唐赋》就有“醮诸神,礼太一”的记述。道教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之后二义贯通,并称斋醮,唐代后期则直称作醮。据《灵宝玉鉴》云:“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二曰中元玉箓,三曰下元黄箓”。这“三品大斋”,到唐代以后则皆去掉了斋字,而称作醮。如唐哀帝天祐三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于建隆观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16卷,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5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十几名道众,每周一次,一个半小时,长年累月,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探讨求索,联系实际,交流体会,坚定道心,坚持正信,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 16卷 ,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 5 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 ,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 ,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 ,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 ,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 ,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 ,十几名道众 ,每周一次 ,一个半小时 ,长年累月 ,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 ,探讨求索 ,联系实际 ,交流体会 ,坚定道心 ,坚持正信 ,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 ,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10.
正《华夏赞》为道教科仪中所唱歌词的一种,是源自《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的一首赞颂,在唐代以后被单独命名。《华夏赞》并非寇谦之《云中音诵》,亦非道教音乐的起源。关于道乐源流,陈国符先生在《道乐考略稿》中认为:"至唐代,据见存张万福、杜光庭斋醮仪,道乐曲调之确实可考者,亦仅《华夏赞》及《步虚词》两种。"1并指出寇谦之的《云中音诵》就是《华夏赞》。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1.
斋醮起源于东汉时代张道陵天师,经过东晋及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道士之推广,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各种分类斋仪,有其特定的对象与目的,如:六斋的《金箓斋》救度国王,《黄箓斋》救世荐祖,《明真斋》忏悔祭幽,《三无斋》赦罪犯戒,《八节斋》忏洗宿新之过,《自然斋》为百姓祈福等。斋醮仪范程式之编订有功者,以灵宝派道士陆修静着力最多。后有杜光庭对斋醮仪范的编集贡献亦大,再经历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发展而不断的创作、修改、盛行于全国。斋醮仪式中,使用了很多赞颂词章和祭祀音乐。赞颂词用一般诗体,如:五言、七言,八句、  相似文献   

12.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仪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书写的仪式文书。上章作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仪式,在东汉张陵、张衡、张鲁时期颇为流行。论文详细考察正一上章与道教经法制度的关系,正一上章仪式在社会上的影响,指出早期正一上章为上清派、灵宝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灵宝斋法和正一醮仪之中。传统科仪史认为道教斋醮的灵宝斋法始于三国时期的葛玄,论文从斋醮科仪史的宏观视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内涵与功能,认为道教斋醮科仪的源头应追溯至东汉张陵创教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两宋时期,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斋醮科仪在北宋的变化主要是醮祭代替斋法成为科仪活动的主流,①而南宋则鲜明地体现在各种新道法对传统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从共时性的角度来考察,伴随着斋醮仪式的变化,道教内部就"恪守古法"与"随俗行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由此而形成了崇尚古典与随顺世法的两大流派。以道教传世的经典来看,蒋叔舆、金允中可以说是维护经典与传统的代表,天心正法与天台东华派则有着强烈的征用世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舞蹈源自道教的斋醮科仪,融会了民间舞蹈元素,以"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艺术化地呈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强调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身与心的统一。一道教舞蹈是伴随着各类道教斋醮法事活动而发展、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上古的巫祝祭祀活动是道教斋醮科仪的最早渊源,早在夏代就有巫史之官。"巫",就是"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解字》)因此,这也可以说是道教舞蹈的最早渊源。北魏高道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  相似文献   

15.
罗炽 《中国道教》1990,(3):26-32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与“醮”在中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于古代巫术祭祀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斋”本作“齐”。指祭祀之前的一种精神准备。《礼记·祭义》篇说:“致齐干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又《祭统》篇说:“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应,手不苟动。”“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曲礼》篇亦说:  相似文献   

16.
论炼度仪     
在当今乃至历代道教缤纷多彩的斋醮仪式之中,炼度科仪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炼度科仪的历史悠久,传承绵远,流布广泛。道教徒不分宗派和地域,代代演习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内涵着丰富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宗教功能齐全,而且场面浩大,音乐优美,能满足一般信徒的信仰需求,因此,深受信徒的喜欢。无论是在普通黄道场中,还是在罗天大醮等大型斋醮道场中,炼度仪一般总是作为“压轴戏”,为整个斋仪的结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炼度仪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科仪等多方面的认识。炼度科仪的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道教中人一…  相似文献   

17.
拜师杂记     
斋醮仪范是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影响群众的重要方面。道教正一派尤其重视斋仪的意义,主张用“以道为体,以法为用”的天人感应祈禳之法,为人超度先灵,求福免灾。早在南北朝时,宋著名道士陆修静曾精心编撰斋仪著作百余卷,把斋仪的意义提得很高,他认为斋仪是求道的根本,主张用斋仪来约束人的犯罪和不道德的思想行为。他说:“夫感天地,致群神,通仙道,洞至  相似文献   

18.
存想 ,又叫存思、存神 ,即默想诸神形象 ,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视的养生术 ,用于自身修炼。道教也采用存想 ,作为修炼的法术 ,并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本文侧重探讨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东晋时期 ,存想修炼法术已十分流行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论存想之法说 :“道术诸经 ,所思存念作 ,可以却恶防身者 ,乃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 ,及守形无生、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 ,思见身中诸神 ,而内视令见之法 ,不可胜计 ,亦各有效也。”① 道经说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 ,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 ,授予仙…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青词是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文书,有用青纸朱书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蕴涵着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关于青词的撰写及投送,有青词式、青词关等科法规定,青词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它蕴涵着道教的济度之“道”。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韵广泛运用于道教各类斋醮科仪活动中,千百年来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不但蕴含了道教传承变迁的历史文化,而且详细记载了古代音乐的丰富内容,是宗教研究和音乐研究的宝贵资料。在道教斋醮科仪等法事活动中,需要吟咏、颂唱的赞词,通常被称为“经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