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压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假设自我效能是连接压力与创造力的中介机制。进一步,我们认为挑战性压力对自我效能和创造力的影响取决于员工的分配公平感,而阻断性压力会对员工自我效能和创造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程序公平有助于缓冲阻断性压力对自我效能和创造力的破坏效应。采用三阶段的纵向研究设计检验上述假设,对来自256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对自我效能和创造力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分配公平调节挑战性压力通过自我效能对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对高分配公平感的员工而言,挑战性压力通过自我效能对创造力的正向间接效应更强。阻断性压力通过抑制员工自我效能进而对其创造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程序公平对阻断性压力和自我效能以及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 《心理科学》2004,27(5):1073-1076
通过对28所小学1299名教师的调查结果,作者主要对教师集体效能和自我效能对工作压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及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动机的关系受教师自我效能高低的调节,教师自我效能高的教师.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在考虑了教师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后,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和离职倾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水平的差异。(2)学校水平背景特征一教师集体效能对教师工作压力与内在工作动机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集体效能高的学校中的教师,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旨在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上级评定)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到513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⑵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工作不安全感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工作满意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⑶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感—工作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就表明,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里,工作不安全感是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25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探讨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遵从权威对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遵从权威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倾向的关系,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对抑郁倾向关系上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选取350名大学生接受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抑郁与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内控性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和机遇、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抑郁倾向。(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内控性对抑郁倾向的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和机遇各自可以独立预测抑郁倾向。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内控性预测抑郁倾向的完全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机遇预测抑郁倾向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141篇文献的149项独立研究, 研究样本总人数达46261人的数据, 对挑战性-阻碍性二元压力及其亚组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差异(权力距离、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挑战性压力及其亚组工作复杂性、任务冲突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文化差异性(个人-集体主义)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性(权力距离高低、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3)数据来源对二元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当员工创新数据来自自我评价时,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关系的强度更强。(4)数据收集时间点仅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横截面研究设计下, 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7.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611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探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仅对换职意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对二者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校教师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以及价值观协同性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作用途径。采用问卷法,对北京345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提出并验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个体-组织匹配模型及其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与学校类型对工作友谊和价值观协同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价值观协同性与工作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集体效能感和价值观协同性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呈显著中介效应。表明高校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价值观协同性可反映个体-组织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28所小学129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作者主要探讨了教师集体效能在解释学校间教师心理特征各方面差异时的重要性,及其对自我效能预测功能的调节作用。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自我效能对教师心理特征各方面的表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一预测作用存在学校间的差异;(2)教师集体效能高的学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工作投入、同事关系满意度平均较高,离职倾向较低;(3)教师集体效能对自我效能与工作满意度等心理特征各方面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集体效能高的学校,自我效能对教师心理特征诸方面表现的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一致。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并重点考察各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最终符合元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7篇。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的调节;而年龄阶段仅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年龄阶段、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辉华 《心理科学》2012,35(5):1175-1184
以中国样本为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和团队层面情绪智力与工作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来源于46项研究的59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11578)。元分析结果发现,个体情绪智力与领导行为有高度正相关,与任务绩效、背景绩效、自我效能感有中高度正相关,与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创新行为有中低度正相关,与工作倦怠有中高度负相关,与工作压力有中低度负相关,与员工离职和凝聚力的相关不显著。团队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情绪智力是工作场所有价值的变量,它对有效的工作变量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莹欣  王垒  任湘云  曾艳 《心理科学》2006,29(2):312-314
通过访谈和文献阅读,编制中国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为企业提供简便的了解员工压力的工具。在两家企业中的293名员工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要求被试完成工作压力调查问卷、职业紧张量表和自我效能测验。结果表明,有16个项目符合测量学要求;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260;问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员工工作压力感得分与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分数呈显著负相关;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包含三个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对91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社交适应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同伴压力、家庭环境压力与社交适应行为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5所公立小学的1161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模式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3)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创新。将领导-成员交换与辱虐管理作为工作资源,辱虐管理作为影响领导-成员交换是否可以被视为工作资源的情境因素,挑战性压力源作为工作要求,检验了领导-成员交换、辱虐管理对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三维调节作用。基于两个领导-下属配对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领导-成员交换和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三维交互作用,即领导-成员交换水平高、辱虐管理水平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下,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不相关或者负相关。本研究验证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在解释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有效性,说明资源在挑战性压力源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是影响工作行为绩效的重要心理因素。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与满意感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工作压力构成中 ,知识型员工内源性工作压力较高 ,外源性工作压力较低 ;②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感 ;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内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④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外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臣  周琰 《心理科学》2008,31(3):732-735
采用大学生学习观问卷、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WM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学习效能感量表,选取25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观总体上是倾向于建构性的;文理科学生、本专科学生在学习观的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学习观与其内生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生动机多为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体验与学习过程观是大学生内生动机的有效预测变量,学业自我体验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朋友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比较观念量表和朋友支持评价量表对776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社会比较倾向调节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高社会比较倾向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对低社会比较倾向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作用更强。该结果揭示了朋友支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朋友支持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朋友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幸福感,社会支持对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个人-环境契合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23份员工数据,检验个人-组织契合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个人-组织契合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个人-组织契合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创造力。(2)工作激情在个人-组织契合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工作激情的调节作用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实现,当工作激情较低时,个人-组织契合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其员工创造力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28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紧密;(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方式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3) 减弱调节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