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天风》2020,(7)
正[问]大多数在意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问及此事,我们却不知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请指点迷津。一群困惑的信徒[答]你们好!这是一个极富意义又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可忘怀是非常好的,这种自问或被问都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化信仰。20世纪有三位神学家牧者就曾对此写过自我反省性小传,即莫尔特曼《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汉斯·昆  相似文献   

2.
恩惠 《天风》2008,(9):34-36
一个主日的早晨,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像往常一样,怀揣圣经也抱着虔诚的信徒们陆续走进教堂,行人中有一位看上去已步入中年却透着几分成熟和帅气的男子,他就是我们的好弟兄--李爱良,一个出生于三代基督徒家庭、在当地已经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4.
天然 《天风》2002,(5):18-19
每个正式受洗的基督徒都有一个外在的显著标识:参与圣餐礼。能否领圣餐,是信徒与慕道者的分水岭。但多年以来,笔者越来越发现信徒在领圣餐时的因循感、随意感,为什么?可能是日久习以为常了,可能是麻木淡忘其意义了,也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领会圣餐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反省我们该如何回应,更有可能是已经成为了“信徒油子”。  相似文献   

5.
谈谈祷告     
王勇 《天风》2002,(3):26-26
我曾听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就一定常常祷告,如果你要做一个基督徒,你就应当祷告。这话说得很实在,祷告是神给我们信徒的权柄,离开了祷告,我们将一事无成。一个祷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布道家司布真每天祷告两个小时,他讲道大有能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祷告3个小时,神与他同在,就连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惊讶他的刚毅。但是许多信徒却将祷告当作一种重担、负担,所以在祷告时只了了数语以贿赂他们自己的良心,求得是否祷告让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天风》1995,(11):46-47
本刊综合消息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各地教会纷纷在8月的一个主日举行和平祈祷礼拜。不少教会还举行座谈会或举办演唱会,以各种形式表达基督徒热爱和平、坚持公义、期望祖国富强昌盛的心愿。许多信徒深切缅怀当年英勇抗战的基督徒的历史功绩。曾经遭受轰炸、屠杀的地方的老信徒用亲身经历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广大信徒表示要牢记抗战历史,坚决反对侵略战争,恒切为世界和平祈祷。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5)
<正>爱阅读,能使思想更开阔、属灵的视野更高远,生命的境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属灵阅读中最重要的书就是圣经,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书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每一个渴慕真理的基督徒来说,阅读也是我们需要操练的功课。我们国内的一些信徒,有时有一种很深的反智传统,认为基督徒能够看懂圣经就够了,其他的书籍都不是神的话,没有必要去看。更有甚者,在我认识的一些传道人中也有人认为只要一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度转变成为繁荣昌盛的大国。90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作为中国公民和中国基督徒今天也由衷地感到非常自豪!令我们更感到高兴的是,今天中国公民要选择信仰哪个宗教,或不信仰哪个宗教,比以前任何年代都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权。我们中国各种宗教的信徒人数每年都在不断  相似文献   

9.
乡村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姻亲结合,我们通过基督教经典<圣经>投射的神与基督徒、基督徒家庭结构、婚姻行为、婚姻观念的统计,结合婚礼发挥的姻亲结合认同、基督徒群体团结的功能分析,探析基督徒姻亲结合表达的宗教及社会需求所在:乡村基督徒姻亲结合,是信徒构建神圣与世俗秩序的宗教需求,同时,宗教关系的血亲化、家族化,满足了作为基督徒的村民对熟人社会再造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雷 《天风》2015,(4):12-14
正确而足够的阅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信仰和侍奉等都大有裨益,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规范能让我们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有不少基督徒不重视日常阅读,他们认为阅读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甚至在他们的人生词典中从来就找不到"阅读"两字;也有一部分信徒虽然重视阅读,却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去读;还有一部分信徒虽然也爱好阅读,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阅读的方向、方法和技巧,以至于盲目阅读。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阅读是  相似文献   

11.
利奥 《天风》2010,(4):22-23
##正##崇拜是我们基督徒每个主日都要举行的活动,是我们基督徒对上帝仰慕、尊重的情感历程。在崇拜中,我们将上帝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圣经中常用"跪下"、"侍奉"来形容崇拜,提醒我们崇拜上帝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和终极意义,也是教会合而为一的整体行动。2010年2月17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基督徒也与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在家庭中、社会上,与人有往来、交谈,必须经常动用嗓子。再加上我们信徒还有信仰生活,每天有灵修、读经、祷告,再有参加聚会,教牧人员经常要证道,探望信徒与之交谈,还有唱诗班人员要经常练唱、献唱……所有这一些都免不了要用嗓,所以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六盘水市是一片高原山区,这里有基督徒两万三千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信徒占百分之八十二,而全市牧师只有三位,传道人也屈指可数。多年来我们迫  相似文献   

14.
<正>国有国法,教有教规。基督徒既是教会信徒,也是国家公民,既要过好正常宗教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处理好国法与教规之间的关系,维护法律的尊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一、对国法与教规性质的理解国法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手段,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规范性;二是国家意志性;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年一月在莫斯科环境与发展全球论坛的讲话我是宗教信徒,来自中国。在中国十一亿人口中,有佛教徒、伊斯兰教徒、道教徒和基督教徒。在基督教徒中,既有天主教信徒,又有新教信徒。我们的宗教信仰各各相异,但是,谈到环境和发展的问题,我们都认为,那是一个同人类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基督徒肯定,宇宙和其中一切都是上帝的创造。这一肯定意味着受造的世界是好的,是神圣的,世界不是任何恶者的占领区。创造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它将最后克服原始的混乱和人们对创造的罪恶破坏,把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带到这样一个境地,在那…  相似文献   

16.
安孝辉 《天风》1997,(6):13-14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11)
正[问]基督徒在与人分享福音时,常常做见证,即讲蒙恩的经历,确实很有效果,不少人因此而接受信仰,但我想更全面地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见证?王玫姊妹[答]王姊妹,你好!做见证是我们基督徒在经历上帝后的一种自然流露和生活体现,就如同人们通常乐意将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见证"是基督徒话语体系中的常用词之一,我们可以从见证的原初含义、圣经范例与信徒本分三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骆颂恩 《天风》2007,(9):13-15
基督徒在侍奉的工作中,当确切地知道:各样的恩赐和能力都来自于神,而且神把各样的恩赐分配给每个信徒,为要建立好他的教会。这个侍奉不仅是在教会内,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上,我们都需尽心尽意地侍奉神。恩赐分配给每个信徒,为要建立好他的教会。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全国基督教代表会议通过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信徒的共识。《工作报告》还要求,信徒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多作服务众人的见证。 应当说,我国各地教会的信徒多年来一直都在这些方面努力要求自己,并且已涌现出大量感人的荣神益人的见证,但我们不当以此为满足,仍当继续留意行道的见证,荣归父神。 以下是以“好公民”为题刊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