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张远来 《天风》2009,(11):17-19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今天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教会和一个逐渐萎缩的农村教会。哪里的经济发展好,哪里的教会往往也人头攒动。也许,与其我们惊呼农村教会的萎缩,倒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教会的牧养,并以此辐射农村教会。  相似文献   

2.
安序 《天风》1995,(12):33-34
我们中国今天有这样的教会,真是感谢主恩不尽。是主耶稣基督用血和爱招聚了我们。我们看到了教会的复兴,各地的教堂如同雨后的春笋兴起。但令人叹息的是:不少教会的弟兄姊妹出现了纷争。分别什么是属世教会、属人教会、属三自教会。特别是在农村教会。  相似文献   

3.
沐恩 《天风》2023,(8):32-33
<正>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教会,特别是山村教会的衰退情况严重。过去几年间,疫情的发生也给山村教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如何牧养衰退的山村教会?作为一名传道人,笔者在此发出微弱的呼求,希望有人能关注山村教会的危机。一、一个基本信念或许有人认为,农村教会和山村教会衰退是一个大趋势,教会城市化也是一个大趋势,所以不必在山村教会上花费太多心力,但笔者的信念是:“只要有人就该有传道,只要有信徒就该有牧养!”不管信徒是在城市还是在山村,是富裕的地区还是贫穷的地区,福音不能以人数和财物收入来量化。因此,山村也要有传道!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教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看,就其发展方式以及福传进度,无一不在恢复“信仰自由”后形成的,尽管表现出一种后发展的特征,但对于见证中的中国教会的机遇来说,从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我国教会的确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尤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教会的“服务体系”得到重振,一种蕴涵着天主教会博爱胸襟正在有条不紊地在中国大地呈现,教会的“教友数”的发展较“解放前”有可喜之处,从而使中国教会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不是…  相似文献   

5.
雪峰 《天风》2017,(2):40-41
教会要的不是“决志”,而是“归主”圣诞节过后的几天,不断听到主内肢体分享的感恩见证,也不断看到教会网站刊出的特大喜讯,内容几乎相同,就是某某教会的圣诞布道中又有多少人“决志归主”。作为以传扬福音为己任的牧者,看到有人“归主”的消息,我当然会为之激动。然而,激动之余,亦有一些担忧。我在想,这些“决志归主”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这些年来,某些农村教会特别是山区的一些教会面临萎缩。近期我走访了一些山区的教会,有些感慨。一、农村教会的发展现状1.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有一次,一位弟兄骑摩托车送我去一间山区教会证道。开始讲道前,看到满屋的白发老人,我请在座60岁以上的老人举手。结果,满屋礼拜的信徒,只有两个人没有举手我以及骑摩托车送我的那位同工。这种现象在  相似文献   

7.
符德礼 《天风》2013,(3):26-28
创建和谐宗教寺观教堂,对于农村教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浅析当前农村教会创建中的困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使徒保罗说:“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12;12、18)我国农村基督教会,是中国基督教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肢体,是随神的旨意安排在中国基督教会身上的。他们与全国教会一样,在走三自爱国的道路中,在治好、养好、传好教会中作了应做的一份圣工。在贫困的山区,广大农村教会信徒顶风雪、冒酷暑,为荣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中外天主教会史,我们不难看到,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成长的历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发展那样,在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教会与社会相遇和相对过程中,呈现出一条适应则兴、对立则衰的显明的历史轨迹。  宗徒传教时代,圣保禄宗徒遵照基督福音精神“同犹太人,我就成为犹太人,为赢得犹太人。”(格前9:l-26)的福传思路,开创了部分外方传教的新局面。利玛窦尊重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国俗民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初期教会由…  相似文献   

10.
老叨 《天风》2016,(9):40-41
有人用“星期”,而有人则用“礼拜”,这两个称谓经常被交叉混用。作为度量时间的单位,“星期”和“礼拜”同为指代一周七天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为何教会中有人说“星期”是迷信,而“礼拜”才是真意?让我和大家一同来查考一番吧!“星期”与创造有关既然是“星期”,当然就与星辰有关。《创世记》1章记载:“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  相似文献   

11.
王启迪 《天风》1996,(7):27-28
记得还在神学院学习时,有个次我在图书馆里曾看到一本叫《教会行政管理》的书,当时我一看这书名就甚觉可笑,教会是神的家还需要什么“行政管理”,认为那是一本属世的书,不值一看,就草草地放回书架。两年后的今天,当我置身于牧场,亲身经历到教会工作步履艰难的时侯,当我耳闻目睹教会容纳许多不为神所悦之事的时侯,当我看到教会有能力发展而由于人意迟迟不前,甚至耽搁圣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自教会恢复以来,由于圣灵亲自动工,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大教牧同工和主内同工同道有美好的见证,教会日渐兴旺,主将得救的人天大加给教会。同时,通过教会的自身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生活基本正常,并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但在少数地区也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其中有少数人不按圣经分解真理。如:有人大肆宣讲“听神的,不听人的”,认为“神”与“人”、“听从神”与“听从人”是绝对对立的……还有人把这句话中的“神”  相似文献   

13.
<正>问:我是一个青年义工,多年在本教会服侍。但近年来发现教会内部冲突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看到有人时常彼此论断甚至攻击,我有时真的想换一个教会侍奉,但又觉得这样做不得神的喜悦,因此常处在矛盾纠结之中。我想问,如果教会总是冲突不断,我作为一个普通信徒该怎么办呢?一姊妹:陈凯真  相似文献   

14.
卢庆喜在《天风》2004年第六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传道人,积极参加神学思想研讨,对开阔传道视野,引导信徒爱国爱教、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都大有裨益。现在的教会特别是农村教会,已经到了非建设或调整神学思想不可的地步了。纵观教会历史,教会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求得发展的。不然,就会被社会所“遗弃”。基督教三次传入中国,一直都维持着一个外国人宗教的面貌,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更不用说自主自办教会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是在1950年9 月23 日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全国1527位基督教教会及团体负责人和信徒发起的“…  相似文献   

15.
倪光道 《天风》1997,(10):27-28
在教会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希奇的现象:不少弟兄妹妹常常为自己的亏欠深深叹息,甚至很灰心,而这些深感亏欠的人又都是比较爱主,比较追求的人。正因为这样,一般的信徒听到他们所叹息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你们还说自己太亏欠,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有人干脆对他们说:“  相似文献   

16.
香港建道神学院学者梁家麟博士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专注收集农村教会资料,著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1999年香港建道出版社)。该书“就农村教会作为中国主流的现象,探讨基督教在中国未来的角色和挑战。”本文根据近年来调查所得,重点研究农村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回应梁书。一、农民和农村的历史命运从世俗层面考查,农民教徒和非教徒农民都生活在农村,依附于土地和农业经济。农民教徒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社会地位的变迁,是同非教徒农民基本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耗费三年时间调查研究了20年…  相似文献   

17.
在教会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希奇的现象:不少弟兄妹妹常常为自己的亏欠深深叹息,甚至很灰心,而这些深感亏欠的人又都是比较爱主,比较追求的人。正因为这样,一般的信徒听到他们所叹息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你们还说自己太亏欠,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有人干脆对他们说:“不要  相似文献   

18.
王雷 《天风》2017,(8):12-13
农村教会既要看到时代的大潮,又要看到自身的处境当今农村教会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也有以往历史遗留下的一些老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应对农村教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呢?一、农村教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一)信徒人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人口在快速增加,而乡村人口则大幅度下降,农村教会的信徒数量也就相应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吴兵 《天风》2009,(8):19-21
毋庸置疑,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一“网”打尽天下的时代,因着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缩短;因着网络,社会的信息和资源得到有效地共享;因着网络,教会得以拓展她福音和牧养的空间。但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低俗、色情内容的泛滥,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的传播,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而在现实社会中却备感孤独……网络对于教会牧养事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说,今天任何一个肩负着牧养使命的教会,都不能不正视网络存在的现实。一个不懂得如何面对网络和使用网络的教会,是一个固步自封、落伍于时代的教会。  相似文献   

20.
难忘上宁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以为上宁是个很有名的大都市或风景点呢!其实,它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是广西德保县一个很小的山旮旯,在中国乃至广西的地图上,我甚至怀疑能够找到它。但因为在那里有神的教会,又在那里举办过一次义工培训班,而我有幸在那次培训班上教过课,“上宁”在我的脑海里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