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形色色的现代生活新“心病”也伴随而产生,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应引起现代人的关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启蒙”与“启蒙精神”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可以说 ,兴盛于资产阶级上升时代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至上原则 ,不仅使人们从神的监护下摆脱出来 ,而且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主要价值取向。在启蒙运动中 ,存在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即将“人类自由的进步”与“人类理性的进步”等同起来。及至 2 0世纪 ,随着“技术理性”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扩张 ,哲人们开始了新的追问 :以崇尚理性为惟一准则的启蒙动动 ,在理性已充分发展的当下 ,为什么没有达到其原初的鹄的 ,即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而是走向其反面 ,使人“…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世纪前,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著名文章,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命题。后来,人们普遍承认,“劳动说”解决了古猿向人转变的机制问题。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不断有人提出:现代科学否定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人”的命题没有说明古猿向人的转变。事实果真如此吗?否。事实是“劳动创造人”的学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洗礼,它得到了深化,却并没有被证伪。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4.
共生的理念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前言最近十几年来 ,“共生”这个词语经常被人谈起 ,引发人们的讨论。围绕地球环境遭到破坏这个问题 ,其实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人与自然的共生” ,而冷战结束后深刻的民族纠纷则使“异民族的共生”成为一个切实的问题。也就是说 ,由“人与自然的共生”开始 ,“异民族的共生”、“异文化的共生”、“男女的共生”、“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种种提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但是在欧美 ,人们并没有像日本人这么热心地关注“共生”。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有必要思考“共生”与现代日本固有的问题之间的关联。“共生”是与现代社会的时代变革相…  相似文献   

5.
给心清毒     
现代保健新观念提倡“清毒”比“进补”更重要,为此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选择膳食,戒烟戒酒,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与此同时,心理状况也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新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头等要素,所以给心“清毒”应成为现代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时尚的祛魅——时尚、现代性与消费的当代合谋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芃 《哲学动态》2007,(1):29-34
时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样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形式。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的时尚在现代几乎都达到了某种文化的创意,都试图达到超越现象的心理满足。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这个大背景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体验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日常生活到深层心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短短十几年的工夫,中国人的生活趣味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装、流行歌曲、发型、首饰,成了中国人形影相随的必需品”,“审美趣味与人性需求的变化,几乎发生在当代的生存形式和生活实践的所有领域和方面,并产生了新的趋向和特点”。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里,音乐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六代的乐舞、隋唐的大曲、明清的曲艺到现代音乐,无论在表演还是理论上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早在先秦时期,先人就已经将目光从音乐的表现移开,透过现象寻求音乐的本质,故有了“无声之乐”的理论。“无声之乐”即没有声音的音乐,人的听觉器官无法感受的音乐,必须用心去聆听的音乐。历史上,儒家、道家、佛家都有“无声之乐”的观点,但在内涵上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心理咨询”这个词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的“心理咨询”也开始传入我国。当时由于人们不太了解“心理咨询”,所以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早就有了没有必要换个洋名;  相似文献   

9.
姚国营 《美与时代》2014,(11):96-96
在当前社会,人们唯金钱至上。人的欲望无止境的今天,人们为名忙,为利累,难脱一个“欲”字。人身心疲惫,形体损伤,何谈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林语堂说:“美国人闻名的伟大劳碌着,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悠闲者”。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关心休闲,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对物质的追求转向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干净了。现代人获得了高质量的生活,却使这个星球堆满了垃圾与废物,现代人可以把居室弄得异常清净,却不管公共场所活水横流、垃圾遍地;更不必提大气环境污染,江河湖海的变质了。如今真是天不“高”、不“蓝”;山不“青”、不“翠”;人不“清”不“爽”。可怜的现代人,他们到哪里去寻找一块“净土”呢?我登上了火车,来了杭州,希望能觅得一块“净土”。杭州的街道非常洁净,但川流不息的人潮与车流似乎毫不在乎。人们边走边弃下无数的食品包装纸、各式各样的盒子、塑料袋;大车小车肆无忌惮地向空中、朝行火喷射…  相似文献   

11.
夫妻生活一辈子,从不吵架当属奇迹。按照“冲突论”的观点,越是关系密切的人,就越容易发生冲突;“敬而远之”的人们,倒是相安无事。可是,夫妻间若是到了敬而远之,连吵架的兴趣也没有了,那大概也就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地步了。 夫妻吵架的内容不同,每次争吵的原因各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局外人是很难具体地说长道短的。但一般而论,在过去那种“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式的传统婚姻下,夫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生儿育女,柴米油盐酱醋茶,吵架的主题多半不外乎物质生活中的琐事。“穷算计”、“穷嚷嚷”、“穷折腾”、“穷横蛮”等等,总是离开不了那个“穷”字。  相似文献   

12.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人们很容易长时间处在一种消极和抑郁的情绪中,为很多疾病的产生埋下隐患,影响到身体的康健。然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又不得不保持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好的心态。所以,在人们不断追寻和提高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养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本文旨在使人们全面了解传统体育养生中所蕴舍的科学的养生观念,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体育养生不仅能够调其心志、强身健体、放松心境、益寿延年,更能对现代科学健身观的建立提供依据和参考,对现代人的健康养生观起到健康科学的指导。预期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论述使国人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之道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及制度的改进已大幅度提升了生活水准,但却并没有同步提升生与死的品质。基于此,笔者以为有必要通过生死哲学的研究来使现代人真正实现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生死哲学探讨的理论目标应是:一方面让人们获取关于生死的知识性学问,另一方面则努力将生死哲学的知识落实于生活实践,把生死的知识性学问转化为生死的生命性学问,即从“学习生死”上升到“学会生死”。“学习生死”是对人之生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认识之并掌握之,而“学会生死”则是在学习生死的基础上构建人生智慧与死亡智慧来应对复杂的…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天风》2001,(5):50-52
经文:太5:38-48 信仰耶稣基督主要是蒙赦罪,得永生,那可以说是信徒在世最大的期望。然而信徒在世生活中何以要介入“追求圣洁”,过“圣洁生活”的要求。如此介入和如此要求,岂不是成了信徒生活的累赘和枷锁。一个不信的人在生活上是没有属灵的要求,人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不受任何限制。所以有许多不信主的人认为,不信耶稣可  相似文献   

15.
活得真累     
当前,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人生。然而,我们却不难看到周围有些人总是一脸沮丧,满身疲倦,经常听到他们说;“活得真累”。世界上没有绝对轻松顺利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苦斗拼搏的一生。问题是,有的人历尽磨难,遭遇坎坷,却觉得自己活得有滋有味,越活越有劲;而另一些人养尊处优,生活富足,一帆风顺,却觉得“活得真累”。“活得真累”是一种身心疲劳的感觉。终日觉得自己身心  相似文献   

16.
很久很久以前并且忘记了是在哪儿,在我开始梦想写小说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说过;“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时我年少幼稚不大听摸得这句话,心想可有人不是在生活中吗?“没有生活”是不是说没有出生或者已经妞世?那样的话当技是没法儿写作,可这还用说么?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句近乎金科玉律的话我还是不大听得懂。到底什么叫“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底是指什么?也许是,有些生活叫生活或叫“有生活”,有些生活不叫生活或者叫“没有生活”?如果是这样,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又使人产生了种种异化,处于一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在其哲学中揭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贫乏与沉沦,并试图使人们重新复归到心物二元统一的本真存在。在21世纪的当下社会,海德格尔的哲学仍有其现实意义,为人们的迷惘生活找到了精神归家的道路。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但人生不可能永远都在快车道上,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我们终归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生活。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话:"人  相似文献   

18.
唯物主义一直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现在未被认识、将来必被认识之物,一切“自在之物”都可以变成“为我之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涉足的范围越来越广,对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万物之灵发生了怀疑,提出了是否存在着比我们人更高级的物质这个问题。并开始探寻“宇宙人”的存在:一方面在寻找“宇宙人”光临我们“诺亚方舟”的足迹,产生了不少“飞碟”、“宇宙有客来”一类的奇闻轶事,吸引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另一方面,向太空发射了宇宙飞船,上面载有地球方位、风貌图和各种人种的照片、录音,希望能与“宇宙人”取得联系,请他们到地球上来作客。这是自然科学向哲学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刘晓英:人文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定位哲学本体作为生活的现实出发点,是对人的生活之根的承诺。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本体论经历了从具象本体到抽象本体又到人文本体这样三个阶段。古希腊的水、火、气等是具象本体,近代哲学的物质或精神是抽象本体,现代哲学的实践概念是指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在与自然世界相对的意义上,是指人文世界。人所在所及的世界,是通过人而被文明化了的世界,这就是人文世界。哲学设定的“人文”本体将人文世界的全貌真实地展示给人,为人提供一种高远而开放的生活境界。我国哲学界对实践概念给予了应…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首先是伪科学方面把现代社会对科学的信任说成是“迷信科学”。近来,也有一些朋友把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和迷信鬼神等量齐观,认为二者在心态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认为,迷信,就是“入迷(执着)的相信”。这不仅不合迷信这个概念的本义,也不合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