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  相似文献   

2.
(三)讨论“人不信神,就会为所欲为,什么坏事都敢干”的观点“法轮大法”除了如上所述谈了许多神的问题外,还从道德的角度谈了一个信神的观点,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容易得人心。摘录其中两段:“人之所以有道德规范,是因为人知道,做不好的事去不了天国还要下地狱会遭报应。人在约束自己不做坏事,维护人类的道德。……人不相信神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就非常的可怕!人什么坏事都敢干,他认为谁也看不见,就干坏事……”“人不相信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人在毁灭着人的道德。人相信业力轮报,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坏报、恶报,人干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3.
不信的范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此种现象历史悠久而显著。例如,如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这样的古代哲学家就是不信神者,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如霍尔巴哈和狄德罗则公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即使在中世纪,也存在着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潮流。而且,在西方世界的文学作品中:在马克·吐温和阿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的作品中,在雪莱、拜伦和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在萨特和屠格涅夫的著作中.也可以发现不信神的思想表达。⑤今天.从荷兰到新西兰,从加拿大到中国,从西班牙到南美洲.不信者比比皆是。⑥  相似文献   

4.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现时是在学习核心价值观。理解核心价值观.要下大气力。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据我当前的认识,这三组24个字表述的主张,可能是适应和满足全国各个民族、各种人群在价值诉求上的最大公约数,最广泛的共识;而唯一的底线是"社会主义"。所以也可以说,是在价值观上凝聚民心.团结一致.以反映和保障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因此,它并不要求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一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解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信神的和不信神的,千差万别,民主自由平等,繁荣和谐。作为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6.
神仙是道的化身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6)
正在儒家传统中,儒经被认为具有权威甚至某种程度的神圣权威,但其权威不在于儒经内容的来源本身,而是在于儒学对儒经的解释,是基于被神圣化的人的权威。而在基督教传统中,尽管圣经也是由特定历史和文化中的人用特定的文字写成的,但古往今来的教会和信徒都相信其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基督徒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神的话。因此,圣经的权威是从上面来的,是启示性的、绝对的、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8.
刘晓东 《天风》2006,(6):27
信徒是被称为“门徒”、“弟兄”、“圣徒”、“蒙选者”并“那些得救的人”。他成为教会的一分子是凭借着他的信心。他与神的关系是相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多余的,一个信徒怎么能不信神呢?这就有了是不是真信的问题。这个信的解释是在神面前完全地降服,是百分之百地信。在信心过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28日,我在北京科技大会堂获得了第二届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   如此殊荣可以说明,我是一个不信神,不信鬼,不怕那些“神功大法“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一个被视为无神论的国家。这个称谓在伏尔泰一类学者那里是一种赞美,值得西方仿效,“五四”以来在我们国内得到发扬,成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当然之义;在另一类人的心目中,无神论即是邪恶,死后肯定是要下地狱的,所以采取种种手段要请上帝拯救中国,占领中国,而现下有些中国文化舆论正在帮他们的忙。帮忙的一种,就是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发达国家都是因为信神才发达起来的,人格因为信神变得高尚,社会也因为信神得以稳定,尽管宣传这种舆论的学者本人,倒不一定信神。这种言行的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暂且不谈也罢。不过效果是明显的,那就是令人对无神论感到厌恶和反感,让无神论难堪。最近听到一位很有责任心的学者,列举犯罪心理中的第一条,就是缺乏“敬畏”心——没有一个神让犯罪者“敬畏”,天不怕地不怕,犯起罪来还会有什么顾忌!  相似文献   

11.
讨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先讨论人是不是神造的问题尤其重要。如果人是神造的,人就没有理由不信神和不敬神。不同宗教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发出疑问说:现在科学发达,有神论为什么还存在啊?为什么有的科学家也信神啊?然而,本期披载的《无神论和美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仍然拒斥上帝》等文章表明,在高知识阶层,信神的比例要远远小于低知识阶层。而在美国无神论者的  相似文献   

13.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值.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论语>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演变而来的。因此,汉语中有少数词兼属动词和介词,二者如何区分,一直是语法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些语法书说,动词可以加动态助词“了”、“着”、“过”,可以重叠;而介词既不能加动态助词也不能重叠,由此可以区分出兼类的动词和介词。用这个标准的确可以区分一部分兼类的动词和介词,但普遍性不是很大。试看: (1) 我们俩同一个寝室。  相似文献   

15.
无神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它的对象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有神论,弄清信神、宗教、有神论、唯心论这四者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信神、宗教和有神论、唯心论是有区别的。四者都是观念形态,都是社会意识,这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但是它们的具体形态不同。信神和宗教这二者是信仰形态,有神论和唯心论这二者是理论形态。信神和宗教表现为感性直觉,表现为心理情绪,而有神论和唯心论表现为抽象思维,表现为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値。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论语》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1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则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  相似文献   

18.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广义上的积极无神论是指不信仰所有的神,狭义上指不信仰一个神性的上帝。消极无神论在广义上指没有对任何神或者诸神的信仰,在狭义上指没有对一个神性上帝的信仰。现实中,人们经常根据不同的神的概念持有不同的无神论观点。不可知论可以分为怀疑型不可知论和抵销型不可知论。如果将神界定为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创造者,将无神论者理解为某个不相信这样一个上帝存在的人,将不可知论者理解为某个既非相信也非不相信这个上帝存在的人。那么,如果你是个非信仰者,你不应将信仰悬置起来,相反,做个无神论者将是更合理的选择。鉴于无神论是真实的见解,它是否就应当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认为宗教信仰虽然不正确,但却有它的有益之处,而马丁深入地剖析了这种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将讣告作为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加以介绍,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可以根据文化对于价值观以及有意义的关系和成就的设想来理解个人一生的意义。我们认为,这个故事之所以十分简短,是由于在一则讣告中所包含的信息很少。不过,尽管故事提供的信息不多,它却显示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不脱离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交换这一背景,讣告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