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颇有争议的先天八卦及《洛书·河图》的产生和最初含义进行了探讨。首次发现,伏羲氏是在甘肃天水龙马山,观变于隔河对岸卦台山的阴阳变化而画卦的。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四季,八卦即八节。四象八卦阳顺法编序,便是象序1、2、3、4,象数6、7、8、9和卦序(失传)卦数(洛书)。《洛书》是反映八节二十四气哲理的节气图。同时意外发现,《河图》是阴阳闭合周期图。说明伏羲八卦系列及其数日《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研制历法的一项纯学术思维系统工程,包括六个单项成果,互不可分。只有用我国农用节气历法,才能全面系统的通解先天八卦系列及其数图《河图》和《洛书》。  相似文献   

2.
占与学的关系,既是易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船山易学非常关注的问题。他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占学乖离,主张占学不可偏废、兼顾并举,提出了以“占学一理”为特色的占学观,这不仅对处理占学关系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正确把握《周易》的性质及宗旨也有启发。一、反对占学乖离船山从《周易》本身出发认为,伏羲、文王、周公诸圣作《易》都主张占与学两者不可偏废,他们在重视占卜之术的同时,也注意到天人之理。他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周易内传发例》一)伏羲画卦伊始,其卦象中阴阳二交升降、多寡隐见,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是接受过16世纪正宗西方教育,然后来到中国与中国学者进行了近30年学术交流的最早的西方人。他非常熟悉当时西学的特点,而且向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了不同于中国"天圆地方"的西方宇宙观,以及中国所没有的西方的演绎式推理法。然而,与利玛窦所想到的不同,原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和实用性无关的数理逻辑,研究二进制的莱布尼茨就惊叹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卦序之精妙。不过必须指出,利玛窦的西学输入之后,为17世纪以来东亚文人的学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庾潍诚 《周易研究》2002,30(5):22-29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存在卦与卦的相生成问题。(二)焦循这套学说,虽然体系繁密,但不符合历史事实,且多为强《易》就例、牵强附会之论。(三)焦循并没有最后解决《易》学史上“卦变”说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三阳川的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物取象(则之)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人的不断附会,卦台山被人格化,周围的山、水和村庄被赋予了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十二村庄和二十四个自然村也被喻为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从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原始天象(文)图.《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天水时空上的重合,表明《周易·系辞下》所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画八卦的描述以及史书记载的伏羲诞生于成纪(天水)并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历史因子、口传史和实物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邵雍的先天象数学较之汉易象数学在问题意识上转进一层,以追求形上之易道为理论旨趣。承此旨趣,朱熹认为先天象数学的两个横图以太极生两仪的"一每生二"为原则,表面上反映的是伏羲如何画卦的问题,而其实质蕴含的则是太极与阴阳动静一体、生化无穷的哲思。在朱熹看来,先天诸图呈现了太极阴阳的本然之妙,是易道之根本,故可以统摄周敦颐的《太极图》。由此,作为伏羲易学的先天象数学也成为朱熹道统说的本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易卦次序图是道家和道教教义的基础 ,它以严格地卦形的衍变表达了宇宙万事万物的排列次序。从哲学的角度看 ,易卦次序图包罗万象 ,其间蕴藏着自然的、社会的众多规律。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的宝藏 ,服务于人类。传说易卦次序图创始于伏羲氏 ,经华山陈抟的发展 ,三传至邵康节 ,并扩展为六十四卦图。 (见图1)这幅抽象的 ,由阴阳符号组成的逻辑系统奥妙无穷。中外学者已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实践 ,人们逐步认识到 ,易卦次序图是哲学思维的基石 ,使用它可以出入多种知识的门径。古人破卦解易 ,多从事物生成理论方…  相似文献   

8.
论《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与黄泛平原土壤剖面之契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易博大精深 ,今易功用深奥。对《伏羲六十四卦方图》用心领悟 ,“极深研几” ,偶与黄泛平原之壤平垂分布之象比拟 ,其相似程度令人嗟叹不已 :六十四卦二进制象数与土壤质地和层次排列关系完全相符 ,其易理幽然 ,其意义非凡。它对于现代西方土壤学研究的启迪作用显示着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朱熹在《周易本义》一书里写了一首《上下经卦变歌》,同时还画了《卦变图》。《上下经卦变歌》(以下简称“卦变歌”)和《卦变图》概括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变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朱熹关于卦变的思想。现在略作诠释与评述,有不当之处尚祈批...  相似文献   

10.
“八卦”这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曾被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G、W、Leiluniz)誉称为“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之一”。八卦以阴(--)、阳(-)爻号及其数量排列表示阴阳比例和不同性质,这是用非常简单的符号和自然的方式描述大自然现象,表达科学原理,体现着中国古代完美的自然哲学体系。八卦是三千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所画。伏羲姓风,字太昊,他教民捕鱼、畜猎以充庖厨,所以又名“庖牺”。伏羲最大贡献是作八卦,八卦是中华文字的雏形、传统文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读了施忠连同志《先天图与二进制巧合的秘密》一文(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2期,以下简称“施文”)之后,有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现在提出来与施同志商榷,不妥之处,渴望自然科学和哲学界同志指正。 一、是巧合还是符合 施文认为,“先天图与二进制是巧合”,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伏羲是中国原始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二是,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在前,而看到先天图在后。笔者认为这两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皮锡瑞相信伏羲画卦,同意司马迁等人以文王重卦的观点,认为卦、爻辞都是孔子所作,并以“十翼”中的一些篇目出自孔子.皮氏论《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彰显了他对“汉学“的尊崇,体现了他崇经尊孔观念.由于他有着今文经学的立场,所以其对易学各派的评论也多受先人为主的经学观念的影响.皮锡瑞对王弼义理易学表示推崇,然而他并不忽视象数之学.他从易学史的高度论述了清代易家之易学.在具体的治《易》方法上,皮氏有继承,也有创新.他推崇焦循以“假借说《易》”,还主张以汉碑证《易》.  相似文献   

14.
卦序研究是象数易学的重要方面,对理解《周易》思想十分重要。通过对潘雨廷卦序研究成果的文献追溯和文意梳理,其卦序研究的理论成就可以从纲领、逻辑与思想三个层面加以理解:潘雨廷从24个纲领卦入手展开对今本卦序的释读,在卦序释读中非常重视“消息”“错综”“天人”“常变”之理,而以“消息”为根本逻辑推演了今本卦序的排列,进一步对今本卦序分段并发明大意,其对今本卦序所含思想的揭示可以用“临观无时,屯蒙无位”来概括。通过与当代卦序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潘雨廷今本卦序研究的特色可归纳为四点:继承陈抟—邵雍一系传统;强调易理来自于象数;重视十翼间的异同;对今本卦序所蕴含的哲理进行了非形而上学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论帛书《易传》与帛书《易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论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土的帛书,既有《易经》,也有《易传》。帛书《易经》与今通行本《易经》最大的不同在于卦序。今通行本《易经》始于乾、坤而终于既济、未济,六十四卦“二二相耦”分为三十二对,每一对中的两卦又“非覆即变”。而每一对卦组与卦组之间,据《序卦传》所说,又具有逻辑联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而帛书《易经》却起于健(乾)、妇(否)而终于家人、益,其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律性。其特点是采用自卦的方法,将一个大画卦区分为两个三画卦,以三画的儿卦为单位,将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其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  相似文献   

16.
今本《周易》卦序排列数学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是依据什么道理排列出来的,迄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答。本文尝试把卦序问题作为一个数学问题去考虑,探讨卦序的制作者所依据的数学思想与技巧。《六十四卦错综图》是我们研究序卦最重要的参考图,并指出十对三明三阳卦在序卦排列中起着骨架作用.无论是十对三明三阳卦,还是围绕这十对卦左右的其它卦,其排列在序数配置、卦区划分和爻画布排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充分反映了序卦的制作者运用数学技巧的娴熟技艺和精妙构想。  相似文献   

17.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一)《易》的卦序次第,古代《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文献无征,无可叙述,今言《易》序惟《周易》卦序及宋先天图卦序两种,先天图卦序完全是符号自然变化,简明易解,不论。《周易》卦序,则是两千年一个勘不...  相似文献   

18.
在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之中,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最为突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治易思想:阴阳、五行、图数.易学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和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以象致与义理的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的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所谓学术流派之分只是治学特色的区别,学者唯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充分认识易道.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星象通考(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金星的别称日“观星”,观卦的星象基础是“金星”。辰星(水星)的别称曰“鼎星”,鼎卦的星象基础是辰星,即“水星”。“恒”字的构造是“心以舟施恒”,所以恒卦的星象基础是心宿星。“升”字的构造是由“斗”字加一画而成,升卦的星象基础是“斗宿”,即“南斗”。奎星由十六颗星组成,形似“草鞋”,履卦的星象基础是“奎宿”。井卦是直接取星象的名称为卦名的,井卦的星象基础是“井宿”,  相似文献   

20.
西周金文与《周易·象传》连劭名西周金文中有一些内容与《周易·象传》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相同,现就这一问题进行考述,分条叙述如下:(一)《周易·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上卦震为动,下卦坎为险,动而有险,故曰“勿用有攸往”。上互良为止,下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