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育动机指的是引发、维持与导向生育行为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生育动机是生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对于生育动机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利于我们制定和完善党和政府的生育政策,有利于缓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干群矛盾,有利于解决生育问题上的国情与民意之间的冲突。生育动机是由孩子的功能或价值决定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功能或价值概括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1)给父母提供生活的乐趣。例如国外一些高阶层的人们将孩子看作“玩具”,他们认为能从  相似文献   

2.
宇汝松 《宗教学研究》2003,4(3):112-117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包袱。解决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除了要依靠法律的手段外 ,还应借助先进的生育文化去引导。这主要因为 ,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直接受到长期文化熏陶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生育文化的负面影响和道教生育文化的先进性的深刻揭示 ,目的是要让这份沉寂已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光彩 ,为我国人口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生育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育动机、生育目的、生育意愿和新生人口心理素质的遗传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古代生育心理思想.揭示出古代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生育动机、生育目的和相互对立的生育意愿;分析了它们对今天人口控制的影响;概括并评价了古代关于新生人口的心理素质遗传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影响人口发展的诸因素中,生育伦理是影响相对持久、相对直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人口发展理论的框架下,人口控制社会化,是人口控制的必然选择,这种控制方式的实施,就必须把正确的社会生育伦理转变为人们的生育观和生育意愿。使人口控制的手段由他律为主转变为自律为主。  相似文献   

5.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生育意愿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在不同人口发展阶段的实用意义,介绍了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决策过程,并以江苏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在低生育率地区符合二孩政策夫妇的生育意愿、生育计划及其向生育行为的转化.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是逐步接近现实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在数量上逐级递减,具有明确的数量和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而这三个指标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也是逐级递减的,理想子女数最为稳定,生育计划短期改变的可能性更大.与理想子女数相比,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更具有政策相关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人口发展的诸因素中,生育伦理是影响相对持久、相对直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人口发展理论的框架下,人口控制社会化,是人口控制的必然选择,这种控制方式的实施,就必须把正确的社会生育伦理转变为人们的生育观和生育意愿.使人口控制的手段由他律为主转变为自律为主.  相似文献   

7.
陈卫 《学海》2014,(1):16-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生育政策调整决策。而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水平有多低和生育政策是否仍然可以有效调节生育行为。本研究利用普查数据、教育数据和公安数据,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综合各种评估进行判断,前期的生育率低至1.5,而近年来的生育率有所回升,接近1.7。考虑到本研究的假设,这可能是较高的估计。结合我国目前的生育意愿为1.9个孩子,可以认为,我国的生育水平尚处于较为适度的低水平,生育政策仍然在调控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生殖的范围内,对于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来说,其生育权利和相应的生育责任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和实在意义。生殖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自然生殖的传统藩篱,给生育权利和生育责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冲击和伦理挑战。尽管应用生殖技术和拒斥生殖技术都会受到谴责和称赞,但是不应当囿于这样的道德悖论而裹足不前。实际上,生育权利内部的冲突蕴含着生育权利对生殖技术视阈的生育责任的诉求。生育责任源自行动者完成事件的因果属性,这意味着生育技术主体必须对其行为后果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有三大层面:人类实存律令赋予生殖技术的责任、生育技术自身蕴含的责任以及生殖技术应用的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在把握生育权利和生育责任的内涵和二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生育技术正当地维系生育权利,勇敢地承担相应的生育责任,进而彰显出崇高无上的人性尊严和道德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从基本处着手,生育意愿在人口规模的变化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孩子数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由此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此外,本文还着重考察以下几个问题:影响生育意愿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生育意愿发生改变的?生育意愿的改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菊华 《学海》2008,(1):27-37
文章描述了生育意愿抉择理论,介绍了欧美及中国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分析了二者悖离的原因,探讨了西方的研究对我国未来生育行为、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的走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育政策根源于资源有限性与人之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处理的是人的生命平等权与资源占有权的关系问题。我国生育政策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其实质却在于以牺牲伦理的善来追求和实现政治的善。由此,我国生育政策陷入了艰难的伦理处境中。从理论预设、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结果的环节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存在的伦理困境进行理论层面的揭示,并从终极根源与现实根源的角度对这种伦理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在困境中推进我国生育政策的健康走向,从而实现人口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均衡。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6,(1):67-75
本研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我国2000-2010年普查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同时,利用户籍统计数据,对2008-2014年的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总体的结论是我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低于1.5,而近年来在1.6左右,且有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生育水平条件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另外,从估计的生育水平和趋势看,"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还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生育控制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的古埃及文献中就有关于避孕技术的记载: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产和杀婴是常见的为社会所接受的节育方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曾主张“国家干预公民的生育”,早在1800年就有人预告,人口的增长如不加以控制,将会超过食品的供给;914年美国的M·山格尔夫人提出了“生育节制”(Birth Control)的概念,并于1916年,在纽约开设了“生育节制诊所”。  相似文献   

14.
想生男孩或女孩,在人口学理论中称为生育性别偏好。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生育方面,实际上指的是偏好生男孩,不愿生女孩的生育观。这种偏好实际上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那些迫害、摧残、遗弃女孩的行为就是在这种道德意识驱使下产生的。(一)在道德观念方面,重男轻女者持一种以生男为荣,以生女为耻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已陷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 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心理阻抗以及毕生控制理论, 探索女性对于生育的年龄限制的知觉对于其生育意愿和计划生育数量的影响。研究1为问卷研究, 结果显示, 女性距离自己认为的理想生育年龄越接近时, 生育意愿越强烈。研究2和研究3为实验法研究, 分别启动未婚女性(研究2)和已婚女性(研究3)对于女性生育年龄的限制感。结果表明, 生育年龄的时间限制可以提升未婚女性对儿童的内隐态度和已婚女性的计划生育数量。研究2还发现, 这种提升效果对于前测生育意愿高的女性影响更大, 且将最佳生育年龄设定为26岁的提升效果优于设定为32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生育限制感可以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创设女性对适宜生育的年龄有限制感的环境, 将有助于提升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不建议以进一步放开人口生育指标(如全面放开生育数量的限制)作为提高生育率的手段, 这反而可能导致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进一步下滑。  相似文献   

16.
从"独身女性可生育"引发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规定"独身女性可生育".辅助生育技术使生育与婚姻、性行为的联系,家庭亲缘与社会人伦关系,继承权、赡养权、抚养权、人格尊严权等均形成冲击,易引起家庭、医疗及社会纠纷.应使生命科学在法制的规范下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做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还有意识和意志行为等等活动,人的个性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围。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把心理学称为“行为的科学”,专门从人或动物的行为来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心理学与实现四化有很大关系。实现四化离不开机器的设计,操作和使用。心理学有许多测验方法来测试一个志愿当汽车司机或者飞机驾驶员的人。例如要设计一个仪表,它的形状是垂直长形的好呢?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生育思想。它创立的"道生万物"的创生体系,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生育哲学。它从主阴思想出发把"道"与女性生殖器官比拟论证表明其对生育的极其重视,而节欲宝精、益生曰祥,事实上蕴含着一种难能可贵的节育思想。老子"道贵中和"的生育理念与其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一脉相承,是后来的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剖析老子的生育思想,在强调少生优生、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仍然能够为建设现代生育文明和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有性生育到无性生育,这是人类生育方式的重大变革。无性生育是从细胞水平上对人类生育方式的干预。无性生育技术的出现及其实验,并不意味“人类的自然生育方式将要终结”,它只是有性生育的必要补充。无性生育技术的滥用和无性生育的泛滥有可能导致人类尊严的彻底丧失和以人的尊严为基础的人类明的倒退。对无性生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必须实施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20.
《旧约》时代的生育观及其对古代犹太人婚姻结构的影响田海华,刘信约生育,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地广人稀、自然力还十分强大的上古时代,其重要性完全可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相提并论。人口的繁衍关系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