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一词于1973年南朗盖特·希金斯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流行并开始兴盛起来,是从多学科出发研究信息加工认知活动规律的一组前沿性尖端学科,主要探究人脑或心智的工作机制。1975年,纽约市“斯隆基金会”开始对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计划给予经费支持,资助一直持续至今,从而形成为国际认知科学联合会这一全球认知科学界的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2.
古人提倡‘学贵有疑’,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从有疑到不疑,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  相似文献   

3.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6-37
一、有一富商为表对三个和尚仰慕之意,特请名厨制作精美素斋,请三憎来家供养。二、三个和尚入座,很快便用完了斋饭,富商问道:“素斋尚可口么?”三憎答:“很好!”三、富商见三惜并无特别欣喜之情,以为他们吃惯粗茶淡饭,不喜欢饮食过细,决定次日另换食谱。四、富商命厨师奉上精制之家常素食,三僧仍然很快便用完了。五、富商问:“今日膳食是否比昨日更合师傅口味?”胖和尚道:“同样可口!”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4.
汽车油漆制造商阿克佐──希金斯公司的布告牌上,张贴了一份征聘地区客户经理的告示。批发客户经理保罗看了颇动心。他意识到,获聘者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薪俸更丰,并可稳步跻身高级管理层。 起初,保罗并没打算争取这一职位,因为他晋升现职尚不到一年。但后来,他还是决定跟上司商量一下“我知道我能胜任这项工作”,他自信地说:“可我跟随你办事才 9个月,你介意我离开吗?” 保罗的上司鼓励他提出申请,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那个职位。 如果你发觉现时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你也许就需要换一个老板了。“传统上所说的晋升,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5.
陈鼎亮 《天风》2006,(18):18-19
基督徒蒙恩后的人生道路,有称之为“走天路”,也有叫“走旷野路”。称“走天路”的认为我们从今以后是天国的子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寻求神的喜悦是我们的人生方向,豪迈地走向永恒的目的。“走旷野”则表明基督徒的人生是重建以色列人进迦南的失败历史,同时说基督徒的人生犹如进旷野备尝艰辛。  相似文献   

6.
求雨与带伞 一位女信徒见天已经两个多月没下雨了,就学着以利亚先知的祷告,跪在那里向神求雨:“神啊!我求你今天中午降下大雨……我信你能。” 祷告完了,临近中午,她起身要外出办事。走到门口,她的女儿喊着:“妈,你出门忘带东西了。”  相似文献   

7.
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这样写道:“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在他看来,一个优秀、努力、自信、自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许是90%;  相似文献   

8.
《宋元学案》以“兼取朱陆之长”评价吕祖谦之学,今人研究也多以心、理并重来论定吕祖谦哲学。吕祖谦非常重视“心”概念,以实然义、活动义和主宰义论之,对心与理、气、性之关系均有讨论,认为心是为学工夫的入手之处,通过“存心”“正心”建立工夫次第,以安顿道问学与尊德性两大重要命题,吕祖谦建立了相当规模、内容丰富的心论系统。本文认为,吕祖谦虽重视心,却仍是“以关、洛为宗”,其心概念并无本体义,其关于心的种种讨论不宜称之为“心学”,而是“理学”下的心论。  相似文献   

9.
“中庸之道”的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儒家称为至德,将中庸提到“天道、天理”的高度。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不仅是美德同时本身是幸福。本文就两者关于“中庸”的思想试行比较,以求真知。一、两种“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国儒家“中庸”思想的雏形早就孕藏在原始社会已萌芽的“中和”观。讲“中庸”必讲“中和”。原始人群从弓箭文化出发,认为“中”乃旗杆之正,中的之矢的“中”,使“中”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准则、标准的意义。进入奴隶制国家之后,“中”的准则、标准之义得到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认识论的巨大变革,无疑是人的思维的建构性的揭示。“图式”、“范例”、“格式塔”、“概念结构”、“模式”等等概念一下子涌进了认识论领域,它给了直观的反映论以致命的打击。但是,若认为思维的建构性毁灭了反映论,这又是一种错误。思维的建构性只是引起了反映论的革命,揭示出认识是反映与建构的统一,一方面认识确实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没有外部的信息,认识无所形成;另一方面,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对于朱子历史定位的看法分歧很大。牟宗三定其为旁出,钱穆则认为,“纵谓朱子之学彻头彻尾乃是一项圆密宏大之心学,亦无不可”。从儒家生生伦理学三分法的角度判断,“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这一经典表述说明,朱子不仅既讲仁性又讲智性,而且要求以智性进一步对仁性加以再认识,其本质是由伦理进至道德。在儒学发展史上,这一思想是朱子第一次提出来的,意义深远。但因为朱子不承认仁性的思维方式是直觉,反对“以心识心”,致使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道德动力大为减杀,造成了其学理的严重不足。兼容并蓄是其志,暗中偏斜是其实,朱子思想的重心事实上偏向了智性一边,未能很好地全面接续孔子的思想。承接孔子仁智双全思想格局的任务,有待后人完成。  相似文献   

12.
马相伯在徐家汇徐寅马相伯老人以九十八岁高龄于1937年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后,从徐家汇移居桂林,以后再迁昆明,途经越南谅山,以病不得进,1939年11月4日病逝于谅山。柳亚子曾有诗称之为“一老南天身是史”。马相伯十二岁从镇江来到上海,进徐汇公学读书。徐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2010,(3):48-48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意大利北部曼托瓦省戈伊托市近日颁布行政法规,规定只有来自基督家庭的小孩才有资格进人公立幼儿园。戈伊托市市民大会不久前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这一法规的提案。该法规规定,来自非基督教家庭、离婚再婚家庭和无宗教信仰家庭的小孩均不允许进入公立幼儿园。想要送自己小孩进幼儿园的父母必须发誓:“恪守基督教信条,并配合幼儿园以基督教价值观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4.
徐瑞英 《天风》2002,(2):18-18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月8日,设于曲阜师范大学的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召开了“以德治国”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大学、山东省社科院、曲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和现实基础、“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德治”学说的现代价值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关于“以德治国”的内涵 刘蔚华(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指出:对“以德治国”这一概念,现在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德”指“民德”而言,“以德治国”是指要在群众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2,(4):64-64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宗教“同心圆”工程为主抓手,以“六进六导”系列活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场所,强化思想引领导向;爱国主义教育进场所,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政策法律法规进场所,强化法治理念导向;公共安全管理进场所,强化平安稳定导向;优秀传统文化进场所,强化文化建设导向;优秀传统文化逬场所,强化文化建设导向;公益慈善进场所,强化和谐共荣导向)为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一、康有为的自然观李泽厚、任继愈认为康有为的自然观有难物主义倾向。李泽厚指出,康有为继承了中国“气”一元论的传统和形式,加添了他们当时所能了解的近代科学的新内容。“气”被饱饱地填进了近代化学物理学的科学物质概念,如“以太”、“电”、“元素”的内容。康有为在自然观上也坚持着进化发展的观点,是受了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影  相似文献   

18.
商人埃佩尔去世后见到上帝,提出要进天堂。上帝问:“你真的在人间活过吗?” 埃佩尔回答:“真的活过,我活了七十多岁。”  相似文献   

19.
进堂     
北国的初冬寒气袭人。傍晚,我们刚收工走进村口,就听到教堂的钟楼上传来打二遍钟“当、当、当……”悠扬的声音。暮色中看见进堂的人们加快了脚步。这些日子,我虽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去堂里。不知道别人把进堂作何看法,也许有人把它当作生活的累赘;也许有人以它为一...  相似文献   

20.
解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语出《周易》的《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把“君子之道”作为“人道”的代表。《周易》是专门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为“人道”源于“天道”与“地道”,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其实,天、地两道都是围绕人道的。人生于世,必将面临自我如何成长、与他人如何相处的两大关键问题。《周易》旨在通过阴阳消长的规律以启迪个体不断向上成长的路向应为“自强不息”,与群体和谐相处的范式当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基础与进升。没有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没有后者,前者就会有局限,甚至走向极端。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对立的,而是互动的、互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