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沛  陈学锋 《心理学报》2003,35(3):358-361
通过实验探讨了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问题。被试为西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24人。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对职业这种社会范畴的判断;(2)刻板印象效应比较顽固,较难受到意识性的抑制;(3)与刻板印象相反的个体化信息会削弱刻板印象效应;(4)刻板印象与个体化信息的加工很可能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刻板印象内容对刻板印象抑制反弹效应的影响。实验1以"罪犯"(低温情,低能力)和"老年人"(高温情,低能力)构成不同类型的刻板印象群体,发现在温情和能力上得分都低的群体与温情高能力低或温情低能力高的群体相比,在刻板印象抑制后更可能出现反弹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反弹效应仅在目标群体(罪犯)的能力维度上出现。在实验2中,"老年人"和"富人"构成作为两种不同的混合型刻板印象群体。结果表明:对于高能力低温情群体的抑制比对高温情低能力群体的抑制更困难。  相似文献   

3.
王祯  杨丽娴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264-1271
刻板印象提升指个体意识到外群体具有消极刻板印象, 而产生与受诋毁的外群体向下的社会比较, 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动机, 进而提高表现; 刻板印象促进是积极刻板印象被激活后的积极结果, 指当个体处在他们的积极刻板印象身份被激活的情境中, 表现上升的一种现象。在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概念论述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调节变量和结果影响这两种联系, 并从相关概念、被试要求和心理机制这三方面论述了这两者的区别。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二者的关注, 消除其在概念上的混淆, 开展相关心理与神经机制的研究, 以及结合刻板印象阻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沛  康廷虎 《心理科学》2004,27(2):337-339
根据平行-约束-满足模型的基本主张,利用情境模拟法探讨了特质激活与刻板印象的建构关系以及刻板化信息与个体化信息经由特质激活所表现出的交互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刻板印象影响特质的含义,特质会自动化地激活刻板印象,并且由特质及其具体的描述性内容所形成的个体化信息在具体的情景中联合起来影响刻板印象效应;(2)刻板印象与其他信息在加工通路上是相对独立或平行的;(3)刻板印象是兼具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6.
老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老年人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它能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刻板印象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中介变量方面。研究发现,老化刻板印象是通过内化形成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和自我刻板化是解释老化刻板印象的两种作用机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抑制能力、情境和文化差异是影响老化刻板印象的主要因素,而老化自我知觉和刻板期望则是老化刻板印象影响效果变量的中介因素。未来研究除了要继续探讨意识水平、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对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老化刻板印象对不同年龄群体影响的特点以外,还应关注中介和干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8.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沛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97-101
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并且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判断潜伏期测量、投射测量等有效捕捉和研究内隐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刻板印象与内隐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沛 《心理科学》2002,25(6):709-711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探讨刻板印象与内隐推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91)刻板印象启动的内隐推理直接影响到不同句式的记忆;(2)内隐推理不受意识水平高低以及具体的记忆任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沛  陈庆伟 《心理科学》2015,(2):463-467
刻板印象错误知觉任务(Stereotype Misperception Task,简称SMT)是一种能对刻板印象激活和刻板印象应用进行有效区分的研究范式,对应的多项式模型能对二者各自贡献量大小进行测算与评估。依托对二者关系的解构,介绍了SMT的操作程序、原理、多项式模型及其数据分析,比较了SM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以及四重模型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井维华  韩仁生 《心理科学》2003,26(3):457-460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06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和期望特点。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成败结果差异显著;成功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失败情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发现过程,揭示假说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只有勤观察,多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能揭示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向阳  戴吉 《心理科学》2007,30(5):1099-1103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自编的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教程对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初二学生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1)对初中生进行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其阅读理解成绩;(2)对普通中学初中生进行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的效果优于对重点中学初中生进行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思维策略训练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鑫德  张庆林  陈向阳 《心理科学》2004,27(5):1049-1051
研究思维策略训练对于高中生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有效性。被试为1616名高中学生,训练由经过培训的17名高中化学教师承担,时间为10周,实验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化学计算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教程》及《自我提示卡》,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以探索化学学科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思维策略训练能显著地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计算问题解决能力,且普通中学高中生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5.
采用2(实验班、对照班)×2(班级辅导+教师与家长辅导、注意即心理安慰剂)×3(学业情绪、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实验设计,对6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辅导+教师与家长辅导的系统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增加初二学生的正向学业情绪,减少负向学业情绪,并且干预后间隔一个月有延续效应;经过系统心理干预,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有相应的提升,同时也明湿地提高了学业成绩.说明系统心理干预对增进初二学生良好学业情绪足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62名学习困难学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以回视作为阅读元认知调节的指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排除理解障碍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学生的回视可分三种类型,即记忆型、理解型和检查型回视;(2)在有无元认知回视上,优差生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优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回视;(3)元认知回视组的成绩十分显著地优于记忆型回视组及无回视组。  相似文献   

17.
初二学生解几何应用题策略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坤  连榕 《心理科学》2007,30(2):320-324
运用作品分析法对60份初二优秀生、中等生、差生的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初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解数学应用题时表现出不同的解题策略类型:优秀生的解题策略属于“俯瞰型”;中等生的解题策略属于“经验型”;差生的解题策略属于“盲试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的渗透培育模式,以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依托,运用教学实验方法探索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有效性。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自我效能感自陈式问卷》、《数学自我效能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自我效能感高于前测,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及总分上,实验班学生低于对照班,差异显著;数学学业成绩实验班高于对照班,高于实验前,但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