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很多,除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超量工作、缺乏调节、缺乏奖赏、人际关系障碍、公平缺失和价值冲突等,研究者认为教会教师应对倦怠的策略是缓解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很多,除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超量工作、缺乏调节、缺乏奖赏、人际关系障碍、公平缺失和价值冲突等,研究者认为教会教师应对倦怠的策略是缓解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作了综述。讨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及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根源和对策,介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并对上述研究作了简略评析,指出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从职业倦怠的概念、根源、模型研究以及对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入手,意图过对本领域研究作一整理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修订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调查170名中学班主任。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具有3个因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0.86之间,分半信度在0.78~0.84之间,再测信度在0.75~0.76之间;量表各个维度与自我效能和抑郁达到显著的相关。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采用修订的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6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但与我国护士和美国教师相比,其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2)男女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女教师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 (3)中专学历的教师的情绪衰竭感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 (4)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中学教师,而非人性化程度明显比中学教师低,高中教师比小学和初中教师具有更强的情绪衰竭感。 (5)教龄为5-10年的小学教师和教龄为11-20年的中学教师,最易出现情绪衰竭感。(6)教龄在5年内的初中男教师和教龄在11-20年的初中女教师,可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自编问卷对177名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2)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职称差异;(3)中学与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4)不同职业动机、工资满意度的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检验归因对教师倦怠的影响。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与归因问卷调查170名中学教师。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情绪倦怠程度并不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体验较严重的倦怠状态;内控性与机遇两个控制源与倦怠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权势只与去个性化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只有内控性与机遇显著地预测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典型相关研究的方法考察了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1)职业压力将导致中小学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职业压力越大,则职业倦怠的程度就越严重;(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低,则其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也将越严重;(3)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调节作用,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职业压力的作用,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医生职业倦怠及社会、组织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医生是职业倦怠研究最早关注的职业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医疗政策、法制层面存在缺憾、经济和心理回报不够、价值观冲突、缺乏控制、角色冲突等有关。呼吁从社会、组织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考察398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状况,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揭示其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2)工作满意感通过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3)职业倦怠中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总被引:205,自引:0,他引:205  
文章回顾了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其概念以及相关量表;第二部分对工作倦怠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做一简介,主要涉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所关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因素;第四部分补充介绍一些解释工作倦怠成因的理论模型。最后,文章在第五部分加以总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教师人格特征和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本研究通过对545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组织认同状况及其与人格变量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师组织认同的总体情况较为理想,组织认同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工龄4-5年左右是组织认同增长的拐点;(2)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能够负向地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3)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负向地预测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作要求 -资源 (JD R)模型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维度出发 ,研究了工作条件对职业倦怠各个维度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该模型 ,但是由于对该模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对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的验证性结论有一些矛盾的方面。因此 ,有必要对这一模型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倦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科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22-125
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有关教师职业枯竭的研究,介绍了教师职业枯竭的概念、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教师职业枯竭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教师表现出的枯竭类型(精疲力竭型、狂热型、能力富余型)、教师职业枯竭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其他行业的职业枯竭的比较研究、教师职业枯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研究、教师职业枯竭与人格因素的关系研究)和研究理论(“付出一回报”不对称理论、枯竭发展“四阶段论”、习得性无助论、共变模型),探讨了教师职业枯蝎的解决策略等。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郭思  钟建安 《心理科学》2004,27(4):931-93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倦怠(burnout)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职业病。而对职业倦怠的干预也就成为当今研究关注的热点。文章先回顾了近年来在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上取得的成果.然后对干预研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就干预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动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岗位特征及相关因素对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启武  郭兰 《心理科学》2011,34(5):1178-1182
本研究旨在探讨岗位特征及相关因素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影响。在高校辅导员培训课堂上共收取有效数据342份。结果表明:⑴岗位特征包括职业价值感、职业无意义感、岗位消极特征和岗位积极特征四个因子;⑵希望和职业价值感能显著正向预测,角色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⑶角色压力在职业无意义感、岗位消极特征、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职业价值感、希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初步发现了岗位特征及相关因素对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