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明清之际“三大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中,顾炎武是唯一被后世公推为清代朴学之开山祖的大家,毫无疑问,这位继往开来的学术领路人,是我们由以揭开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历史转变之谜的关键人物。《四库全书提要》论明清学术之异曰:“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四库全书提要》卷十六经部,诗类二《毛诗稽古编》,第一册)此中“明代说经”云云乃显指明代理学(主要是心学)而言,“征实之学”则指清代朴学。据其所云,明代理学与清代朴学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其学风的不同──前者“虚…  相似文献   

2.
佛教的现代化是 2 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 ,向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 ,在 1 94 9年以后 ,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 ,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 ,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 ,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澂,在1949年以后,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4.
张茹瑜 《美与时代》2023,(4):138-140
朴学,以考据、训诂为中心内容,亦称考据学。清代中前期,朴学大为盛行。清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与朴学兴盛的学术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清代,金石文字资料的出土数量日趋繁多,而训诂恰是以切实可靠的实物为依据,朴学学者对于金石碑版的搜寻、学习、探究以及进行的艺术实践为金石碑学以及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朴学的兴盛继宋代之后又一次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碑学的发展。金石碑学理论以及碑学书法的兴起,打破了数千年来帖学一统江湖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道教教义和道教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神魔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神—魔形象的影响。文章指出,“神魔小说”大都具有双重主题,即宣传“神仙救世”和“修道成仙”的道教观念。同时,“神魔小说”情节结构的独特性不仅具有文学功能,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道教“济世”与“修仙”相通,“利他”也“利己”不悖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学自明清之际以后的再度东渐,西方的科学也逐步被引入中国。然而,近代思想家对科学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从技到道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既构成了中国近代哲学衍化的重要侧面,又为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历史前提,其中蕴含着值得注意的思想史意义。一道光以前,清代学术以朴学为主流,乾嘉的考据学,可以视为其较为典型的形态。在朴学的形式下,经学呈现出某种实证化的趋向,其特点之一在于以语言文字、天文历算等“技”来治经产当然,在清代学者那里,作为经学研究的手段,以语言、文字学等形式表…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写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告小说家》等文章。他对小说文学“熏、浸、刺、提”感染人的“神力”,做出了十分精采的论述。同时,对一些坏小说文学坑害青年、毒害社会的恶劣影响,也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苟波“神魔小说”受道教影响的痕迹不仅在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上表现出来,同时,也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有所反映。正如其名称所言,“神魔小说”的主要形象是一些身份和能力皆有异于常人的“神仙”和“妖魔”。而且几乎每部小说,皆有一个互...  相似文献   

9.
最能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伦理道德思想核心的,要算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了。作家最初的构思是以一件诉讼案为基础,写一本道德教诲的小说。但在十年创作过程中,他几易其稿,主题有所变化,最后写成一本表现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意义很强的社会问题小说,书中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伦理道德思想也异常集中。《复活》中有许多关于良心、人性等道德思想的探究,可最主要的是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的“忏悔”和“宽恕”,走向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复活”,使“人性”由丧失到复归,集中地表现了作家“不以暴力抗恶”、“博爱”等思想,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0.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清风徐来     
佛教小说,在中国佛教文学的长河中是一股巨流。只拿挂在人们口头上的《金瓶梅》、《三言二拍》、《西游记》和《红楼梦》来说,就可称得上是佛教小说的代表作。尽管这些作品并非仅仅在弘扬佛法,但佛教思想毕竟是其思想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以小说来劝喻世人的教化目的,更是有目共睹。在安定社会、激浊扬清、去恶从善方面,这些小说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它们的社会作用,很值得我们再评价。对于这一点,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唯恐人们不能领会。因此他一再强调读者不要陷入小说的角色之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希望人们能透过小说的纷纭变幻,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贯串《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角色,被曹雪芹定名为“贾雨村”,于是一部《红楼梦》也就成了“贾雨(假语)村言”,似乎不过是假托为庄户人所编的一些故事而已。其实,强调故事为假,正在于强调意味是真。我们开辟“假语村言”,作为专栏,用意相仿,也是要借众生之相,讲说古往今来几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千载悠悠,虽都已成云烟;万众熙熙,难免不是过客;但从“曾经发生”和“即将出现”来讲,却又是真实的。因此,尽管是假语村言,却不可存欺世之心,还需呕心沥血地去写出那一份“艺术的真实”,写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间悲欢。只是还要奉劝读者诸君,多几分禅悦,不必执着于某人某事,且从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假语村言”中去领悟些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2.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魔小说”作家在布局安排小说情节时,大都采用了天—地—天结构形式,即小说情节以“天界”神仙活动或神仙“创生”神话为起首,以主人公“尘世”活动为主体,以主人公功成圆满,回归“天界”为结局。这种结构方式被众多作家普遍采用并非偶然。通过天—地—天结构,小说作者可以借用神仙的“预知性”来统筹安排材料,使小说情节时空跨度极大却始终有理有序。同时,天—地—天结构也使作者得以利用活跃其间的神仙群来推动故事发展,并丰富小说情节。而天—地—天结构的使用,又是与道教神仙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诸种特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神魔小说”中的仙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神魔小说”人物形象的设计,“神魔小说”的“神仙救世”和“凡人修道”双重主题的产生,以及“神魔小说”天—地—天情节结构方式的由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道教观念及道教仙传故事对明清“神魔小说”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谦虚是美德,然而,何为谦虚呢?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人没什么志向。”这也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着是在叹息,有时又让人觉着是在穷横。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这也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着是在自责,有时又让人觉着是在自虐。  相似文献   

15.
施军  曾一果 《学海》2004,1(2):170-175
郁达夫小说与西方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在艺术观念、小说实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 ,郁达夫都烙上了西方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小说前后差异很大 ,前期小说是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融合强调“自我表现” ;后期小说渐渐由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演进 ,注重“人生展示”。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成败。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对于“应环境而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环境因素是十分重视的,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景物描写都非常成功。在《祝福》中通过“雪”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作者总共五次提到了雪。  相似文献   

17.
李林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2-112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篇长篇小说,它从心灵层面叙述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费尽心血将毒品串联成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该作品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戒毒小说”。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和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有密切联系,体现出“三我”之间的冲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小说,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冲突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吸毒引发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同时也就意味着下落的开始。至明清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封建制度更是进入了“天崩  相似文献   

19.
陈绘 《中国宗教》2022,(9):84-85
<正>明清时期,佛教道教皆通过与小说戏曲及其版画图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当时宗教小说版画呈现出“宗教故事情节”与“宗教之物”双主题描绘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明末宗教对社会“博物”风尚的迎合,也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道教更加大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原来写小说,他是很容易获得掌声的。那时的人们喜欢看小说,他的小说发表后总能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县里、市里的文化单位开会,也老是表扬他,赞美他,有些学校也请他去作报告。“有掌声的日子感觉真美妙!”那时候他在给我的信中这样说。然而现在,他的小说发表之后,几乎就像一块瓦片丢进了水里一样没有动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