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有个“弯弯绕”的节目,就是节目主持人向观众提一些弯弯绕的怪问题。如。(1)你能不能用灌兰墨水的钢笔写出“红”字?(2)在沙漠中走路,回头向后看,却看不见自己留下的脚印,这是怎么回事?这类怪问题很多,比如,我在小时候听说的:(3)生的不能吃,熟的不能吃,一定要一边烧一边吃,这是什么东西?(4)两头冷,中间热,看看有节,摸摸没节,这是什么?这所以称这些问题为弯弯绕的怪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不能按正常思维来回答。所谓正常的思维,通俗地说,就是一般的想法,一般的理解。譬如、例(1)的“写出‘…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逻辑学最富有成果的课题。逻辑学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其理论视野基本上未超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范围,人们正是根据逻辑科学发展的这一事实将逻辑学定义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科学”的。数理逻辑将普通思维的主要逻辑规律刻画成了有效演绎推理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逻辑学的定义简化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但是,这个传统定义限制了逻辑理论研究的范围,使逻辑学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思维的需要。逻辑学不能仅仅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逻辑规律),还应当研究思维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气功面面观(中)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北京100700)张洪林四、什么是伪气功谈到伪气功,首先应明确伪气功的定义。众所周知,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地指明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那么伪气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为使读者易于...  相似文献   

4.
金岳霖同志主编的《形式逻辑》出版了。 该书开宗明义说:“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乍看起来,这个关于形式逻辑对象的定义并不新鲜。但是你细细往下读去,就会发  相似文献   

5.
是“思想形式”还是“思维形式”? 我认为把“思维”和“思想”区别开来,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而不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判断)应该改为下述定义:判断是反映认识对象之间联系情况的思维形式(态)。《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注意逻辑理论的准确性》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先认为逻辑学是  相似文献   

6.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7.
1.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从思维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类判断和推理中抽象出来,并为它们各自共同具有的一般形式结构。它包含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2.辑逻常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的结构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种结构的逻辑特性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则q”中,“如果……则……”就是逻辑常项。逻辑变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判断来代换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贝q”中“P”,“q”就是逻辑变项。3.以A、B代表两个概念,以a、b分别代表两个外延,真包含于关系是,所有的b是a,并且有a不是b,那么,B与A就真包含于关系,或者说,B真包含于A。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尝试辩解布尔(亚里士多德式)逻辑中关于实质蕴涵的反直观定义。主要问题是:自然语言和逻辑定义的“蕴涵”的隐喻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定义和避免一些潜在的困惑,本文呈现出不同论点,并论述了“A→B”的经典定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引言:接着讲与创造的诠释新理学一开始就标明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是“照着”讲,那么,从方法的意义上,此接着讲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冯友兰对于其接着讲的思路,有一个逻辑的说明。冯认为,哲学是形式的释义,只是“以。心观大全”,只讲事物各有其理,而不研究各个理的具体内容(属于科学),因而古今哲学不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哲学不可能超出前人的“大致轮廓”,只能更“完备精密”而已,此所谓“完备精密”,即在于思之能力即逻辑的进步。所以,冯友兰说:“近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  相似文献   

10.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11.
1.什么是数理逻辑——一个需要商榷的提法在我国,人们习惯上称传统逻辑为形式逻辑,称现代逻辑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那么,什么是数理逻辑呢? 一种通常的提法是:数理逻辑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这种提法需要商榷。首先,什么是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与严格性。用更本质的概念刻划,就在于它的逻辑性。因此,用“运用数学方法”来规定数理逻辑,难免有循环定义之嫌。事实上,用推  相似文献   

12.
有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唯心论者鼓吹“上帝万能”,唯物论者立刻问了一句:“那么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吗?“对方听了顿时汗颜。不是吗?如果造得出来而举不动,那么他就不万能;如果造不出来,那么他也不万能,无论造出与否皆不能为,岂不是不万能? 这也就是本文说的:以一问置论敌于死地! 那么,此种类似下棋一着“将”死的论辩方法有何特点? 答曰:(1)必须认清对方的逻辑错误,并准确找到对方的“漏洞”究竟在哪?(2)务必瞄准这一点,集中力量攻其“漏洞”。(3)必须设计出一个让对方不能回答或无法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重视直觉体悟式的思维。什么是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我们举一个例子:《庄子·秋水》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惠施游玩于安徽凤阳县北的濠水边。庄子说:“惠施,你看鱼游的多么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施反问说:你不是鱼,你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对此的回答是;“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发…  相似文献   

14.
“悖论”是什么?它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理。所谓“挑战”,就有“矛盾”存在。所谓“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某一属性既属于同时又不属于同一对象。 这个简朴的“悖论”定义,比日常理解(和普遍辞典)只多添一个“大”字。无论是我这个定义,还是历来的绝大多数的权威定义,都认定“矛盾”就是“逻辑矛盾”,所以不时都可以省略“逻辑”一词,只不过,大家都认为,悖论不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矛盾。我要补充的是,  相似文献   

15.
思维科学当前必须重视它的元理论、元科学的研究。作为元理论的最基本问题的“思维”涵义、思维本质,则涉及思维科学的对象和范围;(1)思维科学也应研究广义思维,不能仅限于理性认识,把感性认识的物质基础和规律排斥于外,(2)也应研究思维的社会方面,不能仅把思维看作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还必须承认它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3)也应研究思维活动的非逻辑方面,因为思维活动还有许多传统逻辑所不能研究、不能概括的內容。思维活动或过程的分类,也是元理论研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历史长河,《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流传着多少令人拍案叫绝的神计奇谋。人们不禁追索:如此高招智谋从何而来?有没有聪明智慧的一般规律——智慧术?面对复杂纷繁、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能产生妙计的“锦囊”。“曾冲称象”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小秤称大象?当朝文武都想不出办法,似乎是个解决不了的问题。/J小曹冲却有高招:把大象“变换”成石头,分别称这些石头,石头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什么是智慧?可以说,能够解决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就是智慧。别人解决不了,你能解决,…  相似文献   

17.
拙文《“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提到位移,谨补充如后。拙文说:“a的位移是时间对空间的函数,,并且,如果,则”其中“”为“”之误。什么是位移?这是数学、力学问题,不是哲学、逻辑问题。位移的数学表示合乎形式逻辑,它不是逻辑矛盾,也不隐含逻辑矛盾。轨迹是a历时的位移所生成的结果。位移本身是向量(矢量),不是线段于时点在位置,仅此不足以说明a在“动”;还要加上速度和方向,才能表明a于在“动”,这就涉及其它时点和位置。a的“动”不能仅用一个时点、一个位置来刻画。以上述情况否…  相似文献   

18.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19.
恰与够     
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内容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 很多老师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提出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例如:“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