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近 4年的艰苦努力 ,集思想性、历史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版 )终于问世了 !这是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在于 ,它以历史描述的方式 ,记录了 2 0世纪发生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 ;以理性分析的方法 ,展现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思想特征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冲突、理解并最终达到兼容的思想历程。这是一部“世纪之鉴”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哲学研究在 2 0世纪从无到有、从简单模仿西方哲学到形成自身哲学形态、从一种古典经学走向一门现…  相似文献   

2.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成就的世纪,是一个哲学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社会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与此相应的是,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哲学革命:资本主义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预计要到下世纪中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 80年 ,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 80年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80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中 ,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当前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1世纪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广泛的传播 ,如何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哲学边缘化、哲学研究队伍萎缩、哲学教育和宣传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已成为我国哲学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普遍思考和热烈讨论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哲学界目前的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众说纷…  相似文献   

4.
〔孟宪忠,1953年生,河南清丰人。1978年入吉林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时代评论》副主编,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砂》(上、下卷)主要撰稿人之一,还著有《思考世界的十个头脑》(合著、已出版)、《时人的沉思》和《实践辩证法导论》(待出版)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问:近来读到你谈人学、人的问题的一些文章,能否结合你的研究体会,谈谈对我国哲学改革、发展的看法? 答:可以。我对哲学发展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我国哲学应在20世纪哲学意识的大背景下来确认自己的发展取向。我国近10年来的哲学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自觉不自觉地捕捉20世纪哲学意识,自觉不自觉地站在20世纪哲学意识水平上来建设中国当代哲学的过程。问:你现在假定了20世纪有它自己的哲学意识,而且要求中国哲学以20世纪哲学意识来作取向参照,那就请你详细谈一下20世纪哲学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吧!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讨论会综述韩璞庚(《江海学刊》杂志社210024)该会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湘潭大学哲学所联合发起,近期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1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7.
蒋海怒 《学海》2003,(1):203-204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熊十力是一个中心人物。他在儒学、佛学、易哲学等多领域里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从而,对熊氏学说的辨识,关联到对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的理解。熊氏思辨哲学又极富冲击性和争议性,时代痕迹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莱姆克(Leroy Loemker)把17世纪哲学上的努力表征为一场为秩序和自由的综合而进行的斗争,人们不得不承认,这项任务并没有完成。这种挫折的后果影响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并形成了当代文化及其分野。因此,在一种十分现实的涵义上可以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哲学是我们的以往经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尽力理解17世纪和18世纪的哲学,以便不仅与20世纪具有学术气息的哲学中的各种各样学说相容,而且与我们所卷入的那些在道德上、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是中国由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开端,也是中国哲学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蜕变的漫长过程的开端。对19世纪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往往导致对20世纪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某些问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在一篇短文中不可能全面探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晚期的西方哲学经历了明显而意义重大的变化。说它明显 ,因为自 70年代以来 ,西方哲学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说它意义重大 ,因为这些事件意味着西方哲学出现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即语言哲学的衰落和政治哲学的兴起。一、语言哲学的衰落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轫便带有语言哲学的意味 ,摩尔、罗素和胡塞尔等人不约而同地显示出对语言的高度关切。摩尔、罗素以及其他哲学家共同培育了分析哲学的潮流 ,而胡塞尔则开辟了现象学的时代。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是贯穿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 ,而它们两者都可以说是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反对传…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价值和作用无需再次论证,社会发展的历史已为其做了最好的说明.因此,了解和走近哲学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然而,要让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哲学,并且习得哲学的基本素养,把哲学的价值普世化,却是非常困难的事."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新近推出的郭湛教授主编的<哲学素质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以下简称<培养>)一书,是我国学者在哲学教育领域获得的重要成果.<培养>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作者能够站在"通识教育"的高度上,独辟蹊径,深刻而又生动地演绎了当代哲学的"实践性和普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哲学”与“哲学教育”: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哲学教育 ,当然应当是按照哲学的特性进行教育 ,使受教育者掌握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基本方式——哲学方式 ;然而 ,哲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根本问题 ,却恰恰在于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 ,以至受教育者往往没有思考和体验过哲学方式的独特性质和特殊价值。因此 ,哲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不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而必须是对“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反思”与“定位”。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它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本文只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即中国哲学撰述的内容、范围,以及中国哲学史与其他研究中国思想的进路之间的同异问题。一“中国哲学”是一个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哲学研究本身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中国哲学研究面对这些挑战发生了重新定位和自我辩护的需要。让我们从头说起。胡适在…  相似文献   

14.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和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本提纲对第一、二次哲学革命只作简略回顾。而把重点放在第三次哲学革命上。  相似文献   

16.
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对苏联模式的解构、20世纪90年代的形态多样化建构和21世纪初新范式的深层重构的演进历程.因此,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加以回顾和反思,审视其在哲学观建设、基本原理拓展、辩证法再解读、唯物史观的深化以及现实问题的哲学探索等研究中的得失,对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炳 《哲学研究》2012,(4):109-114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人创立了古典政治哲学,其中包含的"公民性"思想深刻影响着古典公民教育的实践。然而,在由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现代性"进程中,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等人高扬个体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战旗,以"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发生于 2 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 ,弗雷格、前期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使用语言语义分析手段解决哲学问题 ,探讨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 ;二是发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语用学转向” (Pragmaticturn) ,奥斯汀、后期维特根斯坦、塞尔、格赖斯、奎因、戴维森等后分析哲学家借用语言语用学成果来建构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寻求交流和使用中语言的意义。这种哲学发展方向改变的最大后果是形成了科学逻辑向科学语用学转变的趋势 ,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谈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国人刚从独断的睡梦中苏醒过来,得知有个“分析的时代”而肃然起敬时,实际上此时分析哲学已风光不再,步入了“后分析”时期。相反,曾被分析哲学、科学哲学非议过的一些流派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以至于当前一些总结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史的著作,要将本世纪的哲学发展归结为“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曾跻身于分析学派的罗蒂甚至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都是对海德格尔的各种回答,就像19世纪的哲学可以看作是对黑格尔的回答一样。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与之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