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20年来多集中在韩国经济、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对韩国基督教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收集国内现有近50篇研究韩国基督教的论文,依据这些文献所阐述的中心命题之不同,将它们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梳理,分别是:韩国宗教现状、韩国基督教近现代传教史、东西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韩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进程、基督教与韩朝政治。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以期厘清韩国基督教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
孙雄 《现代哲学》2001,42(3):78-82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西方文明对大自然掠夺的重要伦理依据。有鉴于此,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督教神学内部,不少神学家对基督教的传统自然观进行了检讨和反省,并根据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对基督教经典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作了重新解释,形成了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神学流派——生态神学。考察和分析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当代的变化,对于现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8,(8):57-57
由于基督教的叙事话语最早进入西方文化的世界,经过希腊罗马化的过程,形成西方基督教的神学传统。当西方基督教再由宣教士传向世界时,信仰己是经西方化的框架所构作。当其遇到庞大的另一种文化,如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会产生格格不入,甚至冲撞的情况。在中国单讲处境化是不足的,因处境化观点是只从宣教意义上,为了传福音之目的而作的。  相似文献   

4.
倪维思和罗约翰深受19世纪中叶"三自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教方法,被韩国教会所采纳,称为"倪维思-罗约翰方法"。该传教法极大地促进了韩文圣经的翻译、韩文的普及,并使韩国教育在教会的主导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使韩国教会走上了自传、自养和自治的独立发展道路,形成了韩国本土教会。正是这套传教法的采纳,使基督教得以以韩人自己的文化来诠释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维思-罗约翰传教法是基督教在韩国本土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它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其思想教义对信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生活乃至文学创作。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还包括其相应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作家文学创作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基督教不仅对西方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传入中国后,中国现当代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和吸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韩国社会对基督教的不满情绪。历史上的发展则是依托强势团体发展成熟。大型教堂为了传宗不惜余力剥夺权利,世俗化和权利化促使韩国基督教走向失控状态。对外传教使用恶毒语气。正是因此阿富汗的绑架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使人们情绪不断积累、激化、爆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徐少锦东亚传统伦理,虽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各有其特色,但其核心内容或价值观则是儒家伦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864—1920)曾断言基督教“新教伦理”之“入世苦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的儒家伦...  相似文献   

8.
应韩国基督教会领袖联合邀请,国家宗教局代表团于6月14日至18日访问了韩国。访问期间,代表团参加了"中韩基督教交流会"、出席了"韩国基督教对华交流协会"成立仪式,观摩了中韩基督教会联合布道,参访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基督教会和教会设立的社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督教传播于东亚社会的文化冲突个案,并通过该个案分析了基督教进入韩国社会早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围绕着祭祖问题而展开的激烈冲突。进而讨论了现代韩国社会在近代历史曲折展开的视野下面临的伦理建设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冬昀吴新望 《天风》2014,(7):F0003-F0003
本刊讯:为期两天的由韩国对华基督教交流协会和中国基督教两会合办的中韩基督教交流研讨会于2014年6月16日至17日在韩国首尔召开。中国基督教组成了由33人参加的代表团参会,高峰牧师、阚保平牧师,单渭祥牧师等教牧和韩国部分教会代表围绕中韩教会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主题发表演讲。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发去贺信,蒋坚永副局长率团参会并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基督教一跃发展成为当前韩国国内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力量。除了在世界范围内宗教力量更趋保守化的大背景之外,韩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为其基督教保守化的复兴创造了一定条件。金大中、卢武铉执政时期"偏左"的政治导向,也引起韩国国内保守派阵营的极大反弹。这导致目前韩国基督教保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些颇具规模和力量的基督教保守派组织相继成立并十分活跃,它们还与近年来在韩国国内不断兴起的新右派力量相呼应,其所产生的社会及政治效应不容小觑。基督教保守派组织通过引导民众投票、组织大型集会、游说政治人物等多种方式,不断参与和融入到韩国政治生活当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保守派政党执政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力。基督教保守派组织在海外传教、美韩军事同盟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也是韩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6,(9):63-63
据韩国基督教媒体报道,随着政府同意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宣布部署的位置。韩国基督教协进会(NCCK,总干事金永朱)于2016年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持反对立场,并敦促政府撤销部署的决议。  相似文献   

13.
面向现实社会生活——韩国民众神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现实社会生活——韩国民众神学评述刘国清民众神学(mingjungtheology)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的韩国,是一种带有浓厚基督教神学色彩的激进思想。它是韩国民众在为正义、平等、民主、统一等基本权利而进行的持久斗争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4.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我有幸得到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的资助,到成均馆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东亚价值观”项目的研究。成均馆大学的前身是封建时代的文庙,迄今已经607周年,是韩国东亚研究、特别是儒教文化的大本营。一年来在成均馆大学的耳濡目染,对韩国各地的十多次文化考察,以及因研究项目的需要而做的大量文献调研、与韩国哲学与文化领域教授们的广泛交流,使我对韩国哲学与文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印象。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韩国是世界上与中国最为类似的国家,素有“小中华”之称。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心法学,即系统阐释儒家圣贤认识心性、修养心性、自觉地把自己纳入道统谱系的学说。《心经》是真德秀辑录传统儒家经典与程朱理学关于心法学理论而辑成的一部有关心性修养的书,它始终围绕"治心"的主题,集中阐发了儒家的心性之学,极力倡导儒学心性修养工夫论,表现为与陆王心学迥然不同的心法学传统。1592年,程敏政附注《心经》并很快传入韩国。李退溪是韩国大儒,自称通过《心经》而把握朱子学乃至儒家心性之学的实质与精髓。退溪对《心经》的尊崇深深影响了韩国儒学的文化生态,促使韩国儒学心性论一步步走向心法学,并自觉地排斥陆王一系的心学范式。退溪在研究与接受《心经》心法学思想过程中,通过对门人弟子讲授《心经》及其"附注"而形成了退溪学派对《心经》的推崇,并影响到以栗谷为宗的畿湖学派和以丁若镛为代表的实学派。可见,《心经》和《心经附注》已成为韩国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建构的重要思想载体,对韩国儒学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韩国佛教、儒家与其本土萨满教互动过程的分析,梳理萨满教本身从有形向无形提升的轨迹,指出韩国萨满教神灵系统的开放性和天然的狭隘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韩国基督教的发展,揭示了韩国宗教认同的一个非常悖论式的特征:外来宗教文化无法进入其核心部分,而其核心部分却又非常空洞,必须附着外围宗教形态才能运转。  相似文献   

18.
在韩国本色化神学上出现的混合主义问题(韩)玄曜翰绪论一个固有的文化圈在接受外来宗教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色化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色化也就是从基督教进入韩国那一天开始的,但是初期驻韩宣教士们,大部分对韩国的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与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概述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的形成背景,归纳其主要特点,分析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曾是西方对华传教工作的副产品,也是华侨华人在海外落地生根,社会现代化、价值多元化的结果。东南亚地区种族复杂,宗教多元。在多元异质文化的冲击交荡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呈现出与其它地区华人基督教相异的特点。当前,基督教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影响日增,但难以成为华人社会的主流文化,华文文化、华人佛教和伊斯兰教复兴力量则是影响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