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游戏成瘾者认知功能损害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具有和物质依赖成瘾相同的成瘾症状:不仅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而且表现出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网络游戏成瘾者脑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①成瘾者听觉P300的波幅显著低于非成瘾者,说明网络成瘾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②成瘾者听觉N1的波幅显著高于非成瘾者,提示成瘾者可能存在感觉功能的易化,或者受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GDT+n-back双任务范式,考察认知资源和感觉寻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采用3(认知资源:高/中/低)×2(感觉寻求:高/低)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低感觉寻求组中,低认知资源条件下的风险决策绩效显著高于高(或中)认知资源条件下的绩效;而高感觉寻求组中,风险决策绩效在三种认知资源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感觉寻求者风险决策在认知资源不足时表现出直觉加工优势;而高感觉寻求者风险决策没有直觉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感觉寻求量表对我国被试的测定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517名正常被试测定了感觉寻求的人格特质。结果表明:我国男女被试都在寻求激动(TAS)和新异体验(ES)的特质上表现最为明显;在厌恶单调(BS)的特质上最不明显。男女相比,男性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从个体年龄发展的分析表明,感觉寻求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量表的信度达到要求,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一定的效度。跨文化比较所提示的一般趋势表明,中国男性被试的感觉寻求特质低于英美男被试,中国女性被试的感觉寻求特质则在美、英女被试之间。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的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者以及非成瘾者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的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者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的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的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能力受损, 但少有研究关注不同幅度金钱奖赏对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金钱奖赏类型的调节。因此, 本研究使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 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幅度虚拟和真实金钱奖赏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虚拟奖赏情景下, 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被试, 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大于1分奖赏; 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 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小于正常组被试, 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著小于1分奖赏。研究结果表明, 金钱奖赏类型和金钱奖赏幅度会影响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在虚拟奖赏情景下, 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著升高, 但是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高于正常组被试; 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 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同时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低于正常组被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验证成就动机对风险决策倾向的预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情绪在成就动机和风险决策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三所学校随机抽取的150名被试进行筛选,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编风险决策任务问卷等对120名有效被试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情绪启动使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产生一致性效应,即心境一致性;情绪在成就动机和风险决策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无论是高成就动机者还是低成就动机者,在愉悦情绪下都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倾向,并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而在悲伤情绪下,低成就动机者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高成就动机者的风险规避倾向虽有所增加,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的测量量表。以14,560名中小学生为有效被试,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中小学生感觉寻求包含两个维度,即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所构建的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理论体系比较合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研究的测量工具。我国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特点同国外研究结果表现出大体相同趋势。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以及综合感觉寻求水平,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从年级发展趋势看,中小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总体上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时间压力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被试在物质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以27%为标准筛选出高低物质主义倾向被试,采用有无时间压力情境下的爱荷华赌博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对高低物质主义价值观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物质主义倾向和时间压力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有时间压力的情境下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比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无时间压力情境下,高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在风险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时间压力增加了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的风险寻求。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决策任务有关,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现风险规避;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时间压力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被试在物质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以27%为标准筛选出高低物质主义倾向被试,采用有无时间压力情境下的爱荷华赌博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对高低物质主义价值观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物质主义倾向和时间压力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有时间压力的情境下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比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无时间压力情境下,高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在风险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时间压力增加了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的风险寻求。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决策任务有关,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现风险规避;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特点,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34名被试,手机成瘾组与非手机成瘾组各17名被试完成反向眼跳范式测量。结果发现:(1)手机成瘾组反向眼跳错误率显著高于非手机成瘾组。(2)手机成瘾组朝向眼跳潜伏期显著短于非手机成瘾组。结果表明,手机成瘾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手机成瘾组,反向眼跳任务成绩较差。这表明手机成瘾者较容易受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较难抑制无关刺激产生的注意干扰。  相似文献   

12.
真实和虚拟金钱奖赏影响风险决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情境下人类如何决策是长久以来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众多研究采用真实或虚拟金钱作为奖赏强化物来探索风险决策行为的过程和机制,但对金钱奖赏真实性如何影响决策了解很少。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Balloon Analogue Risk Task)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评估个体在真实社会中的风险行为。本研究采用 BART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和比较了真实与虚拟金钱奖赏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与虚拟金钱奖赏相比,真实金钱奖赏情境下的风险决策更容易受上一次决策结果的影响,上一次决策失败会导致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吹气球的次数显著减少),同时决策失败(气球吹爆)次数也显著减少,提示真实金钱奖赏下有更强的反馈学习效应。实验二重复了实验一的结果,并进一步发现,虚拟金钱奖赏的幅度对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没有影响,而真实金钱奖赏的幅度能显著改变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较大幅度的真实金钱奖赏可以显著降低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但这种奖赏幅度对风险偏好的调控效应只对感觉寻求水平低的被试有效,感觉寻求水平高的被试不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真实与虚拟金钱奖赏对风险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我们的结果可以用风险决策的后悔理论或齐当别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81名青少年(初二、高二、大二)为被试,探究其在不同决策领域(生命、娱乐、学业)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及其在年级、风险偏好水平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框架效应程度与决策领域有关,被试在生命和娱乐领域的决策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2)不同年级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大学生在生命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初中生在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高中生在学业领域上倾向于风险规避.(3)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风险偏好水平高的被试在生命、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风险偏好水平低的被试在学业问题上倾向于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风险态度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线索偏好及信息搜索特点。以大学生为被试,以Weber的风险态度问卷为工具,筛选出风险寻求大学生26名,风险规避大学生23名,采用信息板技术进行模拟职业决策研究。结果发现:(1)风险寻求和风险规避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点击次数最多的职业属性均依次是工资、发展空间和兴趣;(2)在信息板的点击次数上,风险寻求被试比风险规避被试更多;在搜索模式上,风险寻求组被试和风险规避组的得分均为正值,但风险寻求组被试的得分显著高于风险规避组。因此,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偏好的线索主要是工资、发展空间和兴趣;风险寻求者的信息搜索模式与风险规避者不同,风险寻求者更倾向于以选项为基础的搜索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非适应性问卷和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对519名工读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情况以及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比例为51.1%,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问题很严重;(2)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具体而言,感觉寻求会增加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以非适应性认知为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效应。被试为660名青少年,研究工具包括青少年感觉寻求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不良同伴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青少年感觉寻求是烟酒使用的风险因素。(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3)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既存在调节效应又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大量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偏好即时奖赏,对延迟奖赏具有更高的延迟折扣率。本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探讨了未来情景想象对海洛因戒断者跨期决策的影响。实验1结果发现,前测中海洛因戒断组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中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AUC)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未来情景想象后两组被试的AUC值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海洛因戒断组在两种条件的AU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2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组在前测的跨类别延迟折扣任务中的AUC值显著小于其未来情景想象后的AUC值。鉴于未来情景想象可以改善海洛因戒断者的跨期决策表现,今后可采用未来情景想象展开针对海洛因成瘾者跨期决策的靶向干预,降低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者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些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奖赏失调表现为: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渴求感增加,对金钱奖赏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高风险决策模式和对长时收益的敏感性降低。另一些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的执行功能存在障碍。奖赏失调和执行功能障碍在成瘾物质使用的维持和复吸中起着重要作用。双重竞争模型认为奖赏和执行功能的交互作用决定着行为的结果,但是奖赏对海洛因成瘾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拟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海洛因相关线索和金钱奖赏对不同戒断期成瘾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机制,短期(1~3个月)、长期(18个月以上)海洛因戒断者和健康对照组被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成瘾理论体系,还有助于确定临床戒断后复吸的风险因素和不同戒断期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锋  周艳艳  李鹏  沈模卫 《心理学报》2008,40(6):642-653
以61名男性海洛因戒除者和32名正常成年男性为被试,探讨了海洛因戒除者在延迟折扣任务和Iowa赌博任务两种决策条件下的冲动性反应模式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海洛因戒除者的决策行为受其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或“即时收益优先”模式控制,其高冲动性特质既表现为对强化物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又表现为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耐受性;该类人群上述两方面的特征虽有一定关联,但二者分别反应了其行为冲动性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且具有跨戒除时相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