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有一种碧风蝶,喜欢把卵产在竹枝上,因为当卵成长为蛹时,蛹爱吃竹叶。这时,竹枝上的蛹分为两支,一支贪图竹叶的美味和竹枝的安逸,仍生活在竹枝间;而另一支却不甘安逸,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食物充足的栖息地,一路跋涉,迁徙到刺槐树上,这里“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恶劣,刺槐树上郡锋利的尖刺随时都有可能伤及蛹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夏新穗 《天风》2011,(7):8-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且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尽相同,即或是同为神的儿女,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追求,最终的人生结果也完全不同。亚伯拉罕和他的侄子罗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两个人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也给我们后世神的儿女留下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春天到了,轻柔的风在吹拂着这个睡眼惺忪的大地,万物开始复苏。这个时候,两颗种子也醒了,它俩正躺在一片肥沃的土壤里憧憬着各自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疲于奔命,到头来却一贫如洗、两手空空?为什么有的人白手兴家,最终财富象洪流一样滚滚而来?其中的问题在于观念上的差异,成功者往往有崭新的、强有力的观念,事难成者或多或少受着世俗的、错误的观念影响,其间并没有天壤之别,有时就是转念之间一切都面目全非。所以看到下面的“二人转”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市场商战中不停上演,我们的惯常反应往往只能是一声叹息:思维是财富、思考能致富,此言不虚啊!穷与富。最为动人的是穷爸爸和富爸爸的故事。有两个爸爸,都是靠白手起家,但是面…  相似文献   

5.
正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二十八年,知天命的年龄弃理从文,走上了三十余年的文学翻译之路。他是周克希,国内翻译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942年,周克希出生于福建永安,他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初中时十分喜欢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和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对这两位译者更是敬仰之至,但母亲希望他  相似文献   

6.
安踏公司掌门人丁志忠有这样一段话,他说,51%与49%是父亲教给我的“黄会分割”比例。父亲早就告诉我,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只要留49%就可以。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有关诠释学与哲学史研究方式之间的思想关联的深度探讨相对缺乏,与此相一致,尚不存在作为一种特殊诠释学的哲学诠释学,即有关哲学的经验或哲学史研究的经验的诠释学.从哲学史研究方式的视角反观"方法论取向的诠释学"和"存在论取向的诠释学",可以看出,前者内在地包含着三种把握"文本"之意义的方式,即心理的重建、语境的重建和祛语境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 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一个希望;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一片风景;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一个快乐。聪明的人,常常是善于储蓄的人。他们知道什么是值得储蓄的,什么绝不能留在心里。他们所储蓄下的,都是有  相似文献   

10.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7,(13):14-14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武林绝技,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从黑暗走向黑暗。一个人曾经遭受的挫折无助于其成长,而是让他在黑暗的迷宫中和苦难的泥潭里失去人生方向,甚至怨天尤人,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放纵人生,自甘堕落,把生命的最后一缕光亮推出心门之外。从黑暗走向光明。知道人生的苦难或挫折只是无常,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机会改变,因此心存希望,无论逆境多么严峻,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努力保持心灯不灭。如是之人,只要有生机,就会全力以赴,功到自然成。从光明走向黑暗。人生拥有良好的起点,却不  相似文献   

12.
化蛹成蝶     
她出身农村,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之后成功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在家乡人眼里,这无异于化蛹成蝶,足以光宗耀祖。对她个人而言,这份工作也足够体面和舒适,少有压力又轻松自在。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她就辞职了。这倒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教书,而是她突然看到了一片蓝海,那里涌动着她心底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两种美     
正自然界事事物物都是理式的象征,都是共相的殊相,像柏拉图所比拟的,都是背后堤上的行人射在面前墙壁上的幻影。科学家、哲学家和美术家都想揭开自然之秘,在殊相中见出共相。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在同一殊相中所见得的共相也不一致。如走进一个园子里,你抬头看见一只老鹰坐在苍劲的古松上向你瞪着雄赳赳的眼,回头又看  相似文献   

14.
两种活法     
  相似文献   

15.
两种眼光     
罗江涛 《天风》2001,(11):12-13
读经:民13:1-3,25-33,14:6-9 这几节经文所讲的是以色列民在加低斯的一段经历。今天我想藉这段经历与弟兄姊妹分享一个主题:两种眼光。 当以色列民离开何烈山后,来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并且在那里安营驻扎。此时他们离应许之地的边界已不远,只需按耶和华所说的上去得那地就可以了。但他们似乎信不过上帝的  相似文献   

16.
两种快乐     
绸缪 《天风》2022,(9):59-59
人很难去衡量快乐的大小.看一场电影、做一次运动、读一本书、喝一杯奶茶、玩一款游戏……做不同的事会让不同的人产生独特的反应.在有些人的眼中,刺激、热烈、运动是快乐;在另一些人的眼中,思考、安宁、阅读则是快乐.尽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可以衡量快乐的大小,但肤浅的快乐与真正的喜悦之间的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快乐无大小,却诚然有深浅.  相似文献   

17.
两种声音     
傅献祭 《天风》2003,(4):8-9
前三福音不约而同地详细记载了耶稣在山上变像的事迹,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耶稣没发一言,可我们依然从中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人的声音,即彼得说的话,另一种是云中的声音,即上帝说的话。我们把这两种声音稍作对比,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亮光。 耶稣登山变像 耶稣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位门徒暗暗地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形象改变,“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这正是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的荣耀和圣洁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他的神性(参启1:  相似文献   

18.
王波 《思维与智慧》2005,(12):56-56
我一直觉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若真能懂得其一,便是明了人生境界,这需要神会,是言传不来的。对于琴棋书画、涛词歌赋的体认与玩味常常可以视作对人生境界的一种参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互联网、基因技术等为首的"人学新科技群"飞速发展,并以新科学主义的强势姿态大举进入人文社会科学中,认识人,改变人,甚至制造新人,彻底改变人类政治经济生态。新科学主义高调主张还原论与决定论,否认自由意志。这将深刻影响伦理生活和道德哲学。如何理解和论证自由的存在,是人文哲学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古希腊哲学到康德、黑格尔和柯耶夫,人文哲学论证了各种类型的自由;"苏格拉底道统"中的知识追求取向和自我成就取向,后者中的斯多亚路径与普鲁塔克路径,以及它们各自对血气的不同看法,都提醒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反思和澄清自由的概念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系统性地运用借自昆虫学的蛹隐喻,形成独到的描述和论证,既精确地表述了独特的问题意识,又阐明了具有独特辩证意味的政治经济学学说。离开这种奠基性的隐喻,《资本论》的基本事实就无从呈现,其说理及结论就难以达成。客观地探究上述议题,既是对伟大作品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对伟大思想家的尊重和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